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看碗碗腔《驕楊之戀》隨想
來源:中國文化報 | 紅 孩  2023年07月19日08:19

生活中常會遇到某個癡人。癡者,迷醉也。如人們喜歡歌舞伎樂,便有歌迷影迷戲迷。我父親就是個戲迷,酷愛京劇,但凡有點時間,他都會在電視機前看京劇,沒電視的時代,他則成天守個話匣子聽起來沒完。退休后,時間充裕了,他把喜歡京劇的街坊們組織起來,經(jīng)常到家吹拉彈唱。那樣的日子,應(yīng)該是父親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我在25歲之前,準確說,在到媒體工作前,還沒到劇場看過一次戲。我生活的東郊農(nóng)場附近倒是有幾個劇場,但都用于放電影或年終開三級干部會、群眾文藝匯演,偶爾請城里的專業(yè)文藝院團演出,也是演的歌舞,從來沒有演過話劇、京劇、評劇。到了報社,尤其是到了文化類報社,看戲猶如家常便飯。這20多年,若問自己究竟看了多少出戲,還真沒統(tǒng)計過,想來五六十場該是有的。

前些日,京劇名家孫毓敏老師仙逝了。央視戲曲頻道專門給孫老師做了個專輯,看著孫老師飾演的俏皮活潑的紅娘,使我想到在1996年的夏季,我到北京戲曲學(xué)院采訪她的情景。那天上午10點多,我按約定的時間去辦公樓,逢巧孫老師正從樓梯上往下走,我猛一抬頭,一下看到她溫和的目光,心里一激動,一只腳落空,剛好來個跪拜禮,那窘相叫人哭笑不得。孫老師當即要攙我起來,我靈機一動,隨口說道:“弟子給師父請安!”孫老師說:“不敢不敢,快起來!”于是,我趕忙站起,邊往她辦公室走邊說:“您可不能賴賬,今天就算行拜師禮了!”

我寫的第一篇劇評是田沁鑫編劇、導(dǎo)演的話劇《生死場》?!渡缊觥肥侵袊F(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蕭紅。我在上世紀80年代就聽無數(shù)的文學(xué)愛好者經(jīng)常提到蕭紅,那時我還是個在校的中學(xué)生。1984年10月,在一次文學(xué)活動中我見到了大名鼎鼎的蕭軍先生,老人家不但專門為我簽名留念,還說了句“你很像我年輕時的樣子”。提到蕭軍,人們自然會想到蕭紅,提到二蕭,就繞不開魯迅。1999年11月,話劇《生死場》在北京中國兒童藝術(shù)劇院演出,我連續(xù)看了兩場。在第二場,我還特別邀請了蕭軍先生的女兒蕭耘和女婿王建中一同觀看。作為二蕭的晚輩,我想聽聽他們觀后的感受,這是別人無法想到的。

由于工作關(guān)系,我看的戲不光京劇、話劇,也看過不少其他的劇種。如晉劇、評劇、曲劇、川劇、越劇、昆曲,以及高甲戲、漫翰劇等小劇種。在北京,聚集了很多的陜西籍作家、評論家,如閻綱、周明、鄭欣淼、白燁、李炳銀、王宗仁、何西來等,因我愛人是西安人,很自然就被他們統(tǒng)戰(zhàn)成陜西鄉(xiāng)黨了。和陜西人在一起,有三件事無法回避,一是諞文學(xué),二是咥面吃泡饃,三是吼秦腔。秦腔是古老劇種,其聲音高亢嘹亮粗獷,非西北人不能唱。當然,吼秦腔也并非句句吼,也不是人人都能吼。記得2002年夏季,天氣溽熱,陜西秦腔劇團到北京天橋劇場演出。演出前10天,周明就到處張羅,通知在京的陜西鄉(xiāng)黨要來觀看助陣。我自然不敢推辭。演出那天,門外的觀眾人山人海,仿佛這演出不是在劇場,而是在農(nóng)村的露天戲臺上。由此可見,秦人的鄉(xiāng)黨意識有多么強烈。時間長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清那天演的什么劇目,我的記憶很像魯迅在《社戲》中所描述的觀看京劇那樣,只聽得幾聲“咿咿呀呀”的吼聲而已。

要說我的朋友里對秦腔非常癡迷的當屬朱佩君。佩君出身陜西三原秦腔世家,父母一輩子唱戲、演戲、導(dǎo)戲,她從小耳濡目染,少年就考入省藝校,畢業(yè)后分配到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劇團,專工老旦。20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調(diào)到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從事編輯工作。盡管工作性質(zhì)變了,但她依然對秦腔癡心不改。只要有空兒,她就會和喜歡秦腔的朋友聚會飆戲。我曾不止一次對佩君說,憑你的表演功力,不在舞臺上耍真的有點可惜了。這十幾年,佩君也真是努力,先后寫出了《我的戲癡老爸老媽》《下鄉(xiāng),下鄉(xiāng)》等近百篇有關(guān)秦腔、音樂方面的散文,并結(jié)集出版了《秦腔緣》和《老旦》兩部文集,很是讓同行刮目相看。

端午過后,朱佩君打電話告訴我,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應(yīng)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之邀,要率三部大戲進京演出,屆時你要到場捧場哩!我問,李梅肯定要親自下場主演吧?佩君說,那是自然,她是院長,又是秦腔的領(lǐng)軍人物,她咋能不親自上場主演嘛,那可是“新時代舞臺藝術(shù)優(yōu)秀劇目展演”呢!我說撩咋咧撩咋咧!

7月7日傍晚,首場演出的碗碗腔現(xiàn)代戲《驕楊之戀》在梅蘭芳大劇院開場。在陜西的戲曲中,除秦腔外,還有碗碗腔和眉戶兩個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李梅作為新時期陜西戲曲代表人物,她做到了秦腔、碗碗腔和眉戶“三下鍋”,先后多次獲得梅花獎、文華獎等國家級藝術(shù)獎項,是名副其實的“角兒”。《驕楊之戀》取材于楊開慧烈士的真實故事,以獨特的文學(xué)視角展示了楊開慧從認識自我、尋求自我、實現(xiàn)自我到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生命歷程,整個劇情跌宕起伏又婉轉(zhuǎn)凄然,既有對愛情、理想的忠貞不渝,也有生活的百轉(zhuǎn)千回與兒女情長。全劇自始至終,作為楊開慧的丈夫、革命理想領(lǐng)路人的毛澤東從來沒有出場,但通過李梅精彩地對楊開慧這一歷史人物思想感情的剖析刻畫,一幅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一批批優(yōu)秀黨員前赴后繼的斗爭,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雄偉畫卷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根據(jù)楊開慧烈士的事跡創(chuàng)作的劇種、劇本很多,我曾看過京劇《蝶戀花》,多次聽過李維康老師唱的“綿綿古道連天上,不及鄉(xiāng)親情意長……”這幾年,由于身體多病,我很少到劇場看演出,但因為李梅的主演,因為楊開慧這個題材,我必須虔誠完整地看完這場《驕楊之戀》??囱莩觯覛v來主張要心無旁騖,盡可能不出現(xiàn)“掉舉”。掉舉,是佛教心理學(xué)的用詞,指某人在誦經(jīng)時,思想開小差。比如看戲,人看著戲,腦子里卻想著別的事情,甚至有的人玩手機、交頭接耳。演出前,劇場工作人員告訴我,整場演出需要130分鐘。于是,我全神貫注進入了李梅的“楊開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