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創(chuàng)作前的知識儲備
由于很早沈從文就出版了有趣且周詳?shù)淖詡鳎膶W歷,很多讀者都較為熟悉:“小學”。小學畢業(yè)甚至未畢業(yè)而能夠?qū)懽?,從現(xiàn)代文學史的角度評說,只有沈從文占據(jù)前列經(jīng)典位置。這么說來,沈從文真?zhèn)€是“天才”?可僅僅這么說,似乎也缺乏充分說服力。
不妨先排開學歷,略微探究一下,在開始創(chuàng)作之前,沈從文都累積有怎樣的知識儲備。
沈從文書法作品
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
沈從文青少年時期,正是新文化與舊有傳統(tǒng)并存交織的時代。可在他生活的湘西一帶,新文化的影響還十分有限。所以,沈從文早期,首先接觸到的是大量傳統(tǒng)文化。具體說來,他從學校出來之后,很快進入社會。在擔任團防局收稅員時,他感到寫一手好字的重要,便勤于提高書跡水準。當時薪水雖然不高,每月只幾塊大洋,可這筆錢,沈從文購買起書法字帖,卻毫不吝惜。他后來在一篇作品中描述了自己當兵轉(zhuǎn)移時的包袱所有:“……另外還有一本值六塊錢的《云麾碑》,值五塊錢褚遂良的《圣教序》,值兩塊錢的《蘭亭序》,值五塊錢的《虞世南夫子廟堂碑》。還有一部《李義山詩集》?!惫膺@幾幅書帖,就值沈從文數(shù)月薪水。其中褚遂良、王羲之、虞世南幾部名帖,大家較熟識,不待介紹。第一本《云麾碑》即《云麾將軍碑》,又稱《李思訓碑》,為唐代李邕撰文書碑。此碑特別,以行書寫成,字體瘦勁而凜然有勢,結(jié)字奇宕流利,頓挫轉(zhuǎn)折,堅挺有神。沈從文后來書跡,糅入有濃郁的章草成分,可基本根柢,可見《云麾碑》的顯著影響。
沈從文當時著力修習書法,從現(xiàn)存的有限作品看,達到了相當水準。書法是我國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部分,沈從文研習書法,盡管是從實際運用出發(fā),可其中隱含有整個社會看重書法文化的傳統(tǒng)觀念。這一點很快顯現(xiàn)了出來。他的一筆好字,為他帶來了意外的機會。
“我的繕寫能力得到了一方面的認識,我在那個治軍有方的統(tǒng)領(lǐng)官身邊作書記了?!边@個“統(tǒng)領(lǐng)官”,即在湘西一帶赫赫有名的軍人首領(lǐng)陳渠珍。當時的“書記”,就是搞搞文書記錄者。此工作必須待的這間房子里,擱著愛好文物的陳渠珍的大量收藏。其中放著四五只大楠木櫥柜:“大櫥里約有百來軸自宋及明清的舊畫,與幾十件銅器及古瓷,還有十來箱書籍,一大批碑帖,不多久且來了一部《四部叢刊》?!庇纱?,沈從文有了接觸古代典籍文化、書畫器物藝術(shù)的重要機會?!斑@份生活實在是我一個轉(zhuǎn)機,使我對于全個歷史各時代各方面的光輝,得了一個從容機會去認識,去接近。”
奠下一生的學問底子
有了這些好機會,沈從文對這里的書籍器物癡迷,如魚得水,并由此奠下了自己一生的學問底子。據(jù)沈從文記述,陳渠珍是個自許講求學問的軍人,他每天讀書治學的時間,與治軍治事的時間幾乎相等。治學之時,需要取書或者抄錄書中某一節(jié)內(nèi)容,他便分派沈從文去準備。這些書籍文物,都得擱在一定的位置。書籍擺放的外邊,得一一加做標識,這些,讓沈從文去做,“故二十四個書箱的表面,書籍的秩序,全由我去安排?!边@種翻來覆去的工夫,“把那些舊書大部分也慢慢的看懂了?!鄙驈奈暮髞淼奈恼?,顯現(xiàn)出廣博學識,與這個時期的閱讀浸潤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
基本古代典籍整理閱讀之外,是書畫和古董的登記。要登記,沈從文又要多翻書,弄清每一幅畫的作者、畫的內(nèi)容、畫家在當時的地位等等;至于器物,首先得弄清它的名稱、用途、時代演變。這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梢患?,只要有了興趣,花費時間精力,并不會多么在意:“由于應(yīng)用,我同時就學會了許多知識?!?/p>
知識還需融會,才能成為可觸、可感、可領(lǐng)會的內(nèi)在精神。這樣的過程,沈從文也不缺乏。因為有了愛好,過去常常出去玩的時間,現(xiàn)在用在領(lǐng)受這些文物古跡的過程中。沈從文把那些古畫,“一軸一軸地取出,掛在壁間獨自來鑒賞……”這一點很重要。通過讀書知道畫作名稱,畫家情況,這是外部知識,可要真正理解“畫”,還需這樣一軸一軸張掛起來,細細獨自“鑒賞”。
那些青銅器一類,觸手端詳之間,“或翻開《西清古鑒》、《薛氏彝器鐘鼎款識》這一類書,努力去從文字與形體上認識房中銅器的名稱和價值……”《西清古鑒》是一部著錄清代宮廷所藏青銅器的譜錄。該書不僅詳細記載了青銅器的“方圓圍徑之制,高廣輕重”,并且“鉤勒款識,各為釋文”,更重要的,該書還精心繪制了各個器型的圖像。由于是皇家制作,后世評價認為該書從內(nèi)容到畫工、書法、款識及刊刻,都代表了當時國家成書的最高水準?!堆κ弦推麋姸钭R》是清代大學者阮元考釋歷代五百余件傳世銅器銘文的著述,該書收錄的銘文,不僅附以釋文,還以過人學識,結(jié)合經(jīng)史加以考證。沈從文小小年紀,能由這樣的精深可靠的著述啃讀進入,所獲識見當非一般人可比。
這樣的機緣及學識開啟,使得沈從文由字畫到古代文物,有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當然,其它古代典籍,“一部書若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時代的人時,便去翻《四庫提要》?!边@些知識統(tǒng)一起來,“我從這方面對于這個民族在一段長長的年份中,用一片顏色,一把線,一塊青銅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種種藝術(shù),皆得了一個初步普遍的認識?!痹谏鲜兰o三十年代,他便這樣評價這些認識對自己的意義價值:“由于這點初步知識,使一個以鑒賞人類生活與自然現(xiàn)象為生的鄉(xiāng)下人,進而對于人類智慧光輝的領(lǐng)會,發(fā)生了極寬泛而深切的興味?!庇肋h為“現(xiàn)象”傾心
由于看到了舊時代的腐朽,沈從文“不甘隨波逐流就得講求自救,于是近于自衛(wèi),首先學堅持自己,來抵抗生活行為上的同化和腐蝕作用”。所以,舊有傳統(tǒng)而外,沈從文也開始接觸到了陸續(xù)傳播進來的新文化。工作期間,沈從文的一位親戚,卸任后住在附近。他有不少各種書籍,新舊皆有:“由《昭明文選》到新小說,什么都有。特別是林譯小說,就有一整箱。狄根司(按:今譯狄更斯)的小說,真給了我那時好大一份力量!”在另一處地方,沈從文說:“恰恰那親戚家中有兩大箱商務(wù)印行的《說部叢書》,這些書便輪流作了我最好的朋友?!薄墩f部叢書》是當時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筆記小說類叢書,品種較多。林紓(林琴南)這位完全不懂外文,靠他人口述,自己以文字記述的傳奇翻譯家,當時翻譯了大約近兩百種外國歷史、小說、傳記等作品。它們大都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沈從文見到整箱“林譯”,正是當時這批作品受大家歡迎的明證,魯迅、郭沫若、鄭振鐸、錢鍾書等一代大家皆受到這些作品的重要影響。
林琴南翻譯的這一大批外國作品,雖說用的還是文言,可畢竟“異質(zhì)”,內(nèi)容和形式,全新而別異。我們后來的新文學,除去語言運用白話外,正是循著這樣內(nèi)容和形式路徑前行的,所以這批作品又可稱為“新文學”部分。沈從文當時特別印象深刻的,是英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狄更斯:“我記得迭更司(按:當時譯名)的《冰雪因緣》《滑稽外史》《賊史》這三部書,反復約占去了我兩個月的時間?!薄侗┮蚓墶方褡g《董貝父子》;《滑稽外史》今譯《尼古拉斯·尼克貝》;《賊史》即《霧都孤兒》。僅從譯名看,林琴南在反映書的內(nèi)容上是花費了心思的?!拔蚁矚g這種書,因為它告給我的正是我所要明白的。它不如別的書說道理,它只記下一些現(xiàn)象。即或它說的還是一種很陳腐的道理,但它卻有本領(lǐng)把道理包含在現(xiàn)象中。”“我就是個不想明白道理卻永遠為現(xiàn)象所傾心的人。我看一切,卻并不把那個社會價值摻加進去,估定我的愛憎?!鄙驈奈牡男≌f散文,基本秉持了這一寫作理念。直到晚年,他還對采訪者表達了不直接在作品中說理的看法。可見青年時植下的種子,影響到了人的一生。
新的人生智慧光輝
這批“林譯”作品之外,創(chuàng)作之前,沈從文還受到當時一些傳播新文化報刊的影響。當時地方上開辦了中學和師范,還辦了報館,并從長沙聘請了一些思想“前進”的年青教員。他們的到來,也將當時的有影響刊物帶了進來。直接或間接,沈從文讀到了《改造》《向?qū)А贰缎虑嗄辍贰秳?chuàng)造》《小說月報》《東方雜志》等在青年中有極大影響的刊物。這些內(nèi)容文字,給初始接觸的沈從文很大的震撼。他看到一份《創(chuàng)造》(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為首的創(chuàng)造社主辦的刊物)時,問一位報社的印刷工人,這是什么東西?工人驚訝地看著沈從文,說他怎么連這都不知道!他在一份雜志上讀到冰心的小說《超人》,不知作者何許人,工人驚嘆:一個天下聞名的女詩人,也不知道么?通過進一步閱讀,“這印刷工人使我很感謝他,因為若沒有他的一些新書,我雖時時刻刻為人生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所神往傾心,卻不知道為新的人生智慧光輝而傾心?!辈痪?,沈從文就被這批書刊“征服了”,“我對于新書投了降,不再看《花間集》,不再寫《曹娥碑》,卻喜歡看《新潮》《改造》了?!薄缎鲁薄废当贝髮W子傅斯年、羅家倫等主編的雜志;《改造》則是梁啟超辦的最后一份刊物。沈從文后來描述自己接觸到這批刊物后的情態(tài):“正在發(fā)酵一般的青春生命,為這些刊物提出的‘如何做人’和‘怎么愛國’等等抽象問題燃燒起來了。讓我有機會用些新的尺寸來衡量客觀環(huán)境的是非,也得到一種新的方法、新的認識,來重新考慮自己在環(huán)境中的位置?!鄙驈奈慕K于從家鄉(xiāng)出發(fā),去到北京求學求知,正是這些新的思想觀念灼燒的結(jié)果。
雖然在沈從文作品里,我們讀到了無限清亮之山水和溫良質(zhì)樸的人物,其中溢滿著作家的才情??赏ㄟ^以上梳理,我們知道在創(chuàng)作之前,僅僅傳統(tǒng)繼承和新文化吸收這兩方面,沈從文做了如此充分的知識儲備。借此,我們可以部分了解,一個杰出作家,他作品下面的文化支撐基座,應(yīng)該有多么沉厚廣闊。
對自然的感知能力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亦是作家(尤其小說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財富。這方面沈從文也不匱乏,可表述起來,又是不短的篇幅,只能暫且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