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卓別林與梅蘭芳黃浦江畔重逢
1936年,梅蘭芳在滬歡迎卓別林
說起喜劇大師卓別林和上海的淵源,最樂為人道的莫過于他與中國京劇的邂逅。而這樣的邂逅,也見證了他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交誼。兩位藝術(shù)大師初次相見于1930年,地點在美國洛杉磯。六年后的1936年,卓別林到訪上海,他倆再次相逢。
無論藝術(shù)還是精神世界,他倆有很多共同之處。抗戰(zhàn)期間,梅蘭芳蓄須明志,拒絕出演,決不向侵略者屈服;卓別林則于1940年制作并主演了反法西斯巨片《大獨裁者》。兩位藝術(shù)家可謂惺惺相惜,這也是奠定他倆友誼的基礎(chǔ)。
兩位藝術(shù)大師的初見
1930年年初起,梅蘭芳率領(lǐng)梅劇團先后在美國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圣地亞哥和檀香山六座城市進行訪問演出,歷時半年之久,取得很大成功。洛杉磯是梅劇團訪美演出的第四站。
這年5月,梅蘭芳率團從舊金山抵達電影名城洛杉磯的當(dāng)晚,應(yīng)劇場經(jīng)理的邀請出席當(dāng)晚的盛大酒會,這里也是美國電影界和藝術(shù)界大咖的聚會。那天晚上,當(dāng)身穿藍袍黑馬褂的梅蘭芳一出現(xiàn)在酒會上,現(xiàn)場音樂立即停下,大家都對梅蘭芳行注目禮。少頃,廣播里傳來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歡迎東方藝術(shù)家梅蘭芳先生的光臨。歡迎詞剛結(jié)束,全場即響起一陣掌聲,樂臺上歡迎的曲子也隨之響起。
此時,只見劇場經(jīng)理微笑著迎向梅蘭芳。兩人握手時,劇場經(jīng)理告訴梅蘭芳:“今天不少一流的電影明星、編劇、導(dǎo)演都來到了現(xiàn)場,回頭我一一介紹他們與您見面?!?/p>
梅蘭芳后來回憶道:“我們剛坐下,一位穿著深色服裝、身材不胖不瘦、修短合度、神采奕奕的壯年人走了過來,我看了似曾相識,正在追憶中,經(jīng)理站起來向我介紹說:‘這就是卓別林先生?!謱λf:‘這是梅蘭芳先生?!液妥縿e林緊緊拉著手,他頭一句話說:‘我早就聽到你的名字,今日可稱幸會。??!想不到你這么年輕?!艺f:‘十幾年前我就在銀幕上看見你,你的手杖、禮帽、大皮鞋、小胡子真有意思,剛才看見你,我簡直認不出來,因為你的翩翩風(fēng)度,和銀幕上幽默滑稽的樣子,判若兩人了?!f:‘我還沒有看過你的戲,但明天就可以從舞臺上看到最能代表中國戲劇、享有世界聲譽的天才演員的演出了?!泵诽m芳還回憶說,那天晚上他和卓別林邊喝酒邊交談,氣氛融洽,聊得十分投緣。他稱贊卓別林在無聲電影里完全依靠肢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細膩地凸顯內(nèi)心的活動來表達劇情,而且讓觀眾都能看得懂,確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啞劇藝術(shù)。卓別林告訴梅蘭芳,他早年也是舞臺劇演員,后來才投身電影界。也許是鑒于喜劇演員與中國京劇中的丑角有相通之處,卓別林說他對中國戲劇中的丑角很感興趣。聽卓別林提及丑角,梅蘭芳馬上接口道:“中國戲里的丑角,也是很重要的,悲劇里也少不了他,可惜這次帶來的節(jié)目當(dāng)中,這類角色不多,所以劇團中沒有約請著名的丑角同來……”梅蘭芳希望卓別林今后有機會訪問中國,必能看到京劇界許多丑角的精彩表演,他尤其提到自己的一位名丑老前輩——蕭長華先生。
酒會結(jié)束后,梅蘭芳和卓別林同框合影。這就是兩位世界藝術(shù)大師的初次見面。那年梅蘭芳三十六歲,卓別林四十一歲。
暌違六年在上海重逢
法國著名電影批評家喬治·薩杜爾著《卓別林的一生》列出的卓別林生平和電影作品年表中,在1936年2月5日這條下面有如下記載:《摩登時代》(在倫敦)首次上映;(卓別林)與寶蓮·高黛旅行至遠東。這里的遠東即指橫濱、上海、香港、新加坡、爪哇和巴厘島等地,卓別林偕寶蓮·高黛此行的重要一站便是上海,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寶蓮·高黛的母親。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導(dǎo)演并擔(dān)綱主演的電影代表作之一,卓別林在該片中一如既往飾演夏爾洛這個人物。夏爾洛在該片中的身份是一家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他一天到晚拿著扳手,擰那些不停地從他眼前經(jīng)過的一顆顆螺釘。由于動作機械加上時間緊張,以致最后夏爾洛瘋狂到見到女人衣服上的紐扣,也會誤當(dāng)作螺釘上前去擰……寶蓮·高黛在該片中飾演一個流浪女,她與夏爾洛在困境中相識相愛,最后共同去尋找人生出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經(jīng)歷坎坷的寶蓮·高黛在這一年成為卓別林的第三任妻子。當(dāng)時卓別林四十七歲,寶蓮·高黛才二十六歲。寶蓮·高黛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她是在好萊塢與卓別林相識的?!赌Φ菚r代》上映后,卓別林即偕寶蓮·高黛來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次遠東之行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他倆的蜜月之旅。他們的身影也因此出現(xiàn)在了上海,盡管他們在上海只停留了一夜。正因為短暫,所以才彌足珍貴。尤其是卓別林這次到訪上海,真正過了把他心儀已久的京戲癮。
卓別林的電影早在1915年即已在上海公映,他所飾演的那個幽默可愛的流浪漢形象,深得中國觀眾喜愛。這次卓別林到訪上海,自然會成為彼時上海的熱點新聞,并受到上海觀眾的熱情歡迎。
卓別林到上海是這年3月。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到上海便熱情迎接他的,除了興奮的擁躉外,就數(shù)上海文藝界人士?!半娪盎屎蟆焙苍谀翘炫c卓別林同框留影。而陪同卓別林在上海進行短暫活動的,便是和卓別林暌違六載的老朋友梅蘭芳。兩位藝術(shù)大師一別六年,上??芍^久別重逢。當(dāng)天晚上,在國際飯店招待卓別林的宴席上,卓別林看著梅蘭芳,不無幽默地微笑道:“記得六年前我們在洛杉磯初次相見時,大家的頭發(fā)都是黑的,而今我的頭發(fā)都已白了大半,而您卻還沒有一根白發(fā),這太不公平了。”
卓別林話音剛落,梅蘭芳馬上說:“您比我辛苦,您每部影片都是自編自導(dǎo)自演,還自己親手制作,太費腦筋了,我希望您保重身體?!毖缦?,梅蘭芳還特地為卓別林點了道美味的香酥鴨,果然讓喜好這口的卓別林贊不絕口。
不知是因為與老朋友重逢,還是受濃濃的歡迎氣氛的感染,總之,這天晚上卓別林的興致很高。歡迎酒會結(jié)束后,知道他很想看京戲,梅蘭芳便陪同他和同行人員一起來到毗鄰大世界游樂場的共舞臺,觀看當(dāng)時在上海正流行的連臺戲。卓別林在那里見到了有著“歡迎卓別林”字樣的花籃,這應(yīng)該是劇院方面得知他要光臨緊急安排的。但連臺戲沒能讓卓別林感到盡興。當(dāng)晚梅蘭芳沒有演出,他見卓別林意猶未盡,就提及另一位京劇大家馬連良先生正在離此不遠的新光大戲院演出京劇《法門寺》。該劇講述明代宦官劉瑾為一個民女昭雪一起冤案的故事。戲中有位丑角賈桂,正是六年前梅蘭芳在洛杉磯向卓別林提到的京劇界前輩蕭長華先生擅演的角色。果然,卓別林對此很有興趣。于是他們一行便走出共舞臺,前往坐落在寧波路上的新光大戲院。
“夏爾洛”與丑角賈桂
梅蘭芳陪同卓別林一行來到新光大戲院,恰好趕上《法門寺》中“趕路”一場戲即將開演。卓別林一行入座后,臺下瞬間寂靜無聲,觀眾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舞臺上馬連良扮演的那位郿鄔縣知縣趙廉演唱的大段西皮:“郿鄔縣在馬上心神不定……”梅蘭芳發(fā)現(xiàn)卓別林觀賞京劇的神情很專注,不僅細聽唱腔和胡琴的過門,還用右手在自己膝上輕輕打著節(jié)拍。不僅如此,趁演出間隙卓別林還深有感觸地和梅蘭芳交流說,中西音樂歌唱雖然各有風(fēng)格,但他始終相信,演員把各種情緒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力量卻是一樣的。
20世紀(jì)80年代,梅蘭芳的兒子梅紹武在北京市文聯(lián)大會上遇到馬連良先生的夫人,梅紹武叫她馬伯母。他說他那天和馬伯母談到了當(dāng)年卓別林訪問上海時,由梅蘭芳陪同,在新光大戲院觀看馬連良演出《法門寺》一事。馬伯母告訴梅紹武,那天晚上卓別林夫婦出現(xiàn)在劇場時,受到觀眾熱烈鼓掌歡迎,卓別林也向觀眾頻頻揮手致意。演出結(jié)束后,卓別林還偕寶蓮·高黛登上舞臺,向馬連良致意并合影。梅蘭芳在回憶那一幕情景時曾這樣寫道:“那天馬連良扮的是知縣趙廉,戴紗帽,穿藍官衣,是明代服裝,卓別林穿的是歐洲的便服。我不禁想起1930年在好萊塢和瑪麗·璧克福合照的相片。那時,她穿的是西方的古裝,我穿的是袍子馬褂。這前后兩次的兩個時代、兩個民族的友誼和文化的交流,是很有意思的?!?/p>
卓別林那天看了《法門寺》,對戲中的丑角賈桂尤其感興趣,并說很想親自扮演一下賈桂,然后再和馬連良先生單獨合個影。這似乎正應(yīng)了那句話所說,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作為英國人(卓別林出生于英國倫敦。編者注),卓別林對中國國粹京劇的真切領(lǐng)會肯定有局限,但藝術(shù)是相通的,賈桂作為劇中丑角,就其舞臺形象的審美意義論,和卓別林在電影中扮演的夏爾洛這個喜劇(其實喜中含悲)角色,堪稱有異曲同工之處。就像卓別林飾演的夏爾洛并不好演一樣,《法門寺》中的丑角賈桂看似簡單,但真要演好這個角色卻絕非易事。
關(guān)于飾演賈桂一角,蕭長華曾深有體會地說:“丑角演員第一步必須要在念功上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到了臺上才能借自己的聲音、語調(diào)來揭示角色的思想,把劇本的內(nèi)容恰恰切切、活活脫脫地表達無余,使臺下(觀眾)聽得明白,覺出滋味,越聽越愛聽,從中有所得?!彼绕涮岬絼≈匈Z桂有段念狀子的戲,很考驗丑角演員的基本功。這篇狀子共有299個字,俗稱“大狀子”。后來蕭長華先生給學(xué)生上課,就專門以這份狀子為例說,這是一紙御狀,里面一字一句都關(guān)系著案情的輕重?!耙虼?,學(xué)練這段念狀之前,先要把狀文中每個字的‘形、音、義’弄準(zhǔn)弄懂。文理字義尚且不明,談何準(zhǔn)確地表達思想?字句之間又何能貫穿豐滿的情感呢?那只能淪為‘一道湯’地‘背本兒’而已。”除此之外,還要分析每句念白“與劇情的發(fā)展有什么關(guān)系?起著什么樣兒的作用?念這段狀子就要知道這是什么人說的?說的什么事兒?為什么這么說?說完了起了什么作用?”,而“明白了這段念狀在戲里的作用,然后就要動腦筋,如何把它念好,使它感情充實、豐滿,以便吸引觀眾”。
卓別林對《法門寺》中丑角賈桂“格外鐘情”,且想親自扮演一下賈桂,很大可能就是想利用賈桂這個人物的“他山之石”,來“攻(借鑒)”他飾演的喜劇人物夏爾洛這塊“玉”。卓別林在自己的銀幕形象設(shè)計上,單是胡須的式樣就試過好幾種,還時常換帽子和鞋子,包括試用后來成為他演出標(biāo)配的那根小手杖。他說直到過了相當(dāng)時日以后,“我終于想到我常見的那些普通英國人,他們留著小黑須,拿著竹手杖,穿著合身的上衣。我決定把他們當(dāng)作模仿的對象”。此后在造型上經(jīng)過一番精心設(shè)計,人們早已熟悉的卓別林全身充滿喜劇色彩的服裝、面妝、小胡子、小手杖、大皮靴,以及走起路來像鴨子一樣的步姿,就卓然出現(xiàn)了。因為他那時演的多是無聲片,所以更注意夸張的肢體語言。明白這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卓別林對京劇中的丑角賈桂“格外鐘情”了。梅蘭芳很欽佩卓別林在表演中透露的那種冷雋和幽默,“他在銀幕上幾乎看不見有歡樂大笑的鏡頭,至多是諷刺性的冷笑,或者是痛苦的微笑。他的內(nèi)心活動是深藏不露,不容易讓你看透。一種富有詩意的、含蓄的像淡云遮月、柳藏鸚鵡那樣的意境,是令人回味無窮的”。
那天馬伯母還告訴梅紹武,由于卓別林在上海僅過一宿,第二天一早就要乘船離開,所以活動安排很緊,不可能有時間讓他定心化妝,所以他想扮演賈桂的愿望未能如愿,留下了遺憾。不過,馬連良和卓別林拍了不少照片,他們一直珍藏著,其中就有一張馬連良和卓別林兩人面對面拱手作揖的留影。
對于這次在上海與卓別林重逢,并陪同他觀看中國京戲,梅蘭芳曾深有感觸地說:“第二天一早,卓別林乘原輪繼續(xù)東游。他這次路過上海,雖然只有一天耽擱,但卻參加了好幾個歡迎會,見到許多文藝界的人士,并且看了京戲,他可謂善于利用時間,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對東方文化是很感興趣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