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對話《科幻世界》首任社長楊瀟: 以想象力為核心驅動的科幻文學永不會消亡
來源:華西都市報 | 徐語楊  2023年10月24日08:14

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現場,有一個人不容忽視。盡管她不是暢銷科幻小說作家,但她所在之處,總有幻迷默默跟在身后,找尋合適的時機上前尋求簽名合影。老一批的科幻讀者對她推崇備至,新一代的幻迷們對她的名字更是如雷貫耳。她就是《科幻世界》雜志社的首任社長、中國科幻“銀河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楊瀟。

在剛剛閉幕的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上,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評價楊瀟時說:“如果沒有她,中國科幻至少倒退十年。”

10月22日,科幻沙龍分享會“56年以后的《科幻世界》是什么樣”在科幻大會地球廳結束后,楊瀟在菁蓉湖畔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采訪。4天的世界科幻大會行程,楊瀟最大的感受是喜悅與感動,“我看到了非常多的年輕讀者,在這么美麗的地方辦科幻大會,大家這么熱火朝天,科幻成為一個如此普及的事。我以前從未想過,中國的科幻能走到今天,是真的沒有想到,我感覺我這一輩子值了?!?/p>

中國科幻的過去:坐八天八夜的火車換來舉辦權

熟悉中國科幻發(fā)展史的朋友,對楊瀟為成都爭取舉辦世界科幻小說年會而搭乘火車、歷時八天八夜橫穿歐亞大陸的事情并不陌生。分享會上,楊瀟給現場許多正在讀大學的年輕幻迷講述了當年傳奇又熱血的經歷。

當時成都欲爭取世界科幻小說年會的舉辦機會,但是一部分歐洲國家提出反對,想把年會放在波蘭舉辦。1990年,第四十八屆國際科幻大會在荷蘭海牙舉行,楊瀟臨危受命,與另外兩名同事組成代表團前往參會,順便要為成都“拉票”。33年前不比如今,一本雜志才賣1元錢,而到荷蘭的機票又非常昂貴。

“如果當時要坐飛機去,我得賣一萬多本雜志?!睏顬t告訴記者,為了節(jié)約經費,他們便決定搭火車去。在火車上經歷了八天八夜,終于到了海牙。下火車時,她雙腿都已經水腫。

令人欣喜的是,代表團進行了非常優(yōu)秀的演講,讓中國科幻的發(fā)展被世界看到,最后中國獲得了48票的支持,擊敗了僅有12票的波蘭,并于1991年在成都成功舉辦了世界科幻小說年會。

“當時我們的初衷,就是要去給中國科幻正名?!睏顬t說,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國科幻開始起飛,出版社開始大量出版科幻小說,喜愛科幻的學生和年輕人越來越多。

到了1997年,中國的科幻面貌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那一年,楊瀟又組織了北京國際科幻大會。會上請到了5名來自美國和俄羅斯的宇航員,在中國掀起了巨大的科技追星風暴。楊瀟回憶,參會人員特別多,前來學習的青少年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國外宇航員幽默地評價:“這里的阻力比太空還大?!?/p>

“有不少國外的科幻作家說,在當地雖然也有很多科幻迷,但是遠不如中國有這么高的熱度,當時很多人都斷言,世界科幻的未來在中國。果然,看今天,一代又一代中國的科幻作家成長起來了,生生不息,我真的很感動。”楊瀟說。

未來的“科幻世界”:我永遠“堅守地球”

1979年,《科幻世界》脫胎于前身《科學文藝》而誕生了。2079年將是《科幻世界》創(chuàng)刊100周年。在今年的世界科幻大會上,許多科幻作家就對56年后的“科幻世界”進行了想象。

楊瀟回憶,她小的時候沒有讀過科幻作品,那個年代物質條件不豐富,大家能讀到的文藝作品門類十分狹窄。馬識途發(fā)表的一篇名為《科學與幻想的結合》的作品打開了楊瀟科幻世界的大門,“當時我覺得好新奇,好有新意,我們以前是沒看過這些的,突然知道居然還有科學和文學的這種結合,于是我就申請從工廠調去了雜志社,當上了一個小編輯?!?/p>

幾十年來,楊瀟為《科幻世界》投入了自己的青春與夢想,她對《科幻世界》感情十分深厚。在她的想象中,未來的《科幻世界》可能早已沒有了實體本,只有少量作為收藏還存在。那時的科幻作家寫小說,可以自由穿梭在所寫的人物世界與真實世界中,現實和虛擬已經可以實現完美交互。

“56年后,也許我們的《科幻世界》也擁有了兩個基地,一個是地球基地,一個是火星基地。也許你們的后代都去了火星,但我不會離開這里,我是堅定的地球主義者,我會永遠地堅守在地球。”

正如楊瀟為過去的中國科幻所堅守的那樣,她心中一直有一份強大的信念?!拔覀兊木庉嫴坑幸痪涿?,是愛因斯坦說的,‘想象力永遠比知識更加重要’?!睏顬t認為,以想象力為核心驅動的科幻類型文學在中國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它永遠不會消亡?!吧鐣谧呦蛭磥?,科幻也是面向未來,只要按照這個節(jié)奏,我們就能越來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