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魯迅??薄动廁Q銘》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 周惠斌  2023年10月26日08:09

魯迅對“大字之祖”《瘞鶴銘》素有濃厚興趣。梁天監(jiān)十三年(514年),《瘞鶴銘》鐫刻于鎮(zhèn)江焦山石壁之上,結字錯落疏宕,字體張揚流暢,筆勢雄健飛舞,筆法靈秀灑脫,為歷代眾多書家稱頌。后來因雷擊崩落于長江之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得殘片5塊。

1914年,魯迅購得《瘞鶴銘》的影印本,他在12月27日的日記中寫道:“午后至有正書局買《黃石齋夫人手書經(jīng)》一冊,三角;《明拓漢隸四種》《劉熊碑》《黃初修孔子廟碑》《匋齋藏瘞鶴銘》《水前拓本瘞鶴銘》各一冊,共價二元五角五分?!?年后的1918年2月3日,魯迅又從琉璃廠購買《瘞鶴銘》拓片,他在當天日記中寫道:“午后同二弟往留黎廠買《瘞鶴銘》一枚,泉五元?!?/p>

魯迅??薄动廁Q銘》極其認真。首先是厘清它的尺寸大小、字體形態(tài)、石刻布局和所在位置。其次是抄錄全文,細加描摹,將拓片上的銘文用大字標出,同時參考集藏的碑帖拓片,多方互勘,將已知的缺字脫文,以小一號的字體一一補錄并標出,使之筆意相連。最后根據(jù)字的大小、位置,重新排列《瘞鶴銘》的文字順序,指出權威著作《金石萃編》所記載的“高八尺,廣七尺四寸,十三行,行約二十至二十五字”,說法有誤,正確的應該是“刻高約一丈三尺,廣八尺。十三行,行二十三至二十五字”。

在深入考證和縝密研究后,魯迅認為,清康熙時期,焦山《瘞鶴銘》在復原時,僅僅依據(jù)《金石萃編》中記載的布局、尺寸等,來確定它的具體空間位置,并不準確也不夠嚴謹。因為,根據(jù)《瘞鶴銘》傳世拓片上實際的字形大小和行距,若是“銘石高八尺內”,則每行只能寫十八九個字而已,根本無法容納“行約二十至二十五字”,可見魯迅校勘《瘞鶴銘》的精準。而尤令人稱道的是,魯迅抄錄、描摹《瘞鶴銘》時,選用了長25厘米、寬32厘米的竹紙,字跡工整;若將脫漏的文字填入魯迅所留出的空缺之內,可以說是絲絲合扣,讓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