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拉茲:我們?yōu)槭裁撮喿x科幻
來源:《膠東文學》2023年第10期 | 拉茲  2023年11月01日16:54

很多年來,科幻界中都流行著一句話: “科幻是一種思維方式。”這句話非常受科幻迷認可,以至于“科幻思維”成了群體認同的重要標志。

所謂的科幻思維,簡單地說就是把文明作為一個整體,思考科技發(fā)展帶給人類社會的變化。

我試著用這樣一種科幻思維來談談對近些年中國科幻發(fā)展,包括越來越多的像《膠東文學》這樣的文學期刊開始關注科幻這件事。

科幻文學脫胎于奇幻小說、哥特小說、冒險小說等通俗文學,從誕生之初就被視為一種類型文學。但科幻小說和其他很多通俗文學、類型文學不同,它不但伴隨現代科技的出現和工業(yè)革命的興起而發(fā)展起來,而且一直思考現代科學和工業(yè)革命的出現和興起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在全球公認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首版序言中,作者瑪麗·雪萊這么寫道:“我不認為自己僅僅在編織一系列超自然的恐怖?!笔聦嵉拇_如此,探尋生命起源、宇宙真相、時空本質、科技影響等問題一直是科幻作家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科幻迷閱讀科幻小說的初衷,近乎本能。然而,由于早期科幻小說大都是描述恐怖、獵奇的超自然故事,隱藏在這些光怪陸離的情節(jié)陰影之后的思辨往往被忽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對過去、當下和未來世界有著嚴肅思考的科幻作家們往往心存不甘,期待被嚴肅文學看到和承認。

關于這個話題,可以說由來已久且背后原因復雜,在這樣一篇短文里既無法盡述,也非本文的寫作初衷,在此略過不提。這里,只說說科幻文學為何會在短短兩百年的時間里,從一種小眾類型文學演變成一種極具影響力的大眾流行文化。

今天的我們往往認為,現代科技和工業(yè)革命的出現和興起是人類文明的長足進步,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便利。這當然是事實。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那些實驗室里走出來的瓶瓶罐罐和咆哮在身邊的鋼鐵巨獸,更像擁有著神秘未知、難以掌控的恐怖力量的科學怪物,而且會真實地奪走自己的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意外災難,讓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變得無用,從而帶來社會地位和經濟收益的斷崖式下降;同時他們很清楚,自己無力阻止這樣的變化,只能接受這樣的新時代。未來的不確定性開始出現在每時每刻,很有可能第二天睜開眼睛,自己就被時代拋棄了,這種恐懼情緒如附骨之疽,隨時隨地嚙咬著人的精神,就像今天 ChatGPT 的出現給很多行業(yè)帶來的恐慌一樣。

《弗蘭肯斯坦》中的“科學怪人”只是對各種科學造物的具象,小說中體現出來的對科學造物的強烈恐懼,事實上是源于對科學本身的強烈恐懼。所謂的“電創(chuàng)造生命”,首先是對“電奪走生命”的驚悚力量的反面映射,其次才是對當時剛剛發(fā)展出來的電的神秘能力的好奇。

最初的科幻小說大多是驚悚故事,直到今天很多科幻故事也都是驚悚題材,本質上都是源于人類找到了自然之外的另一個恐怖來源。而且,與自然界和傳統(tǒng)社會的災難不同,科技發(fā)展帶來的人造災難會隨著技術發(fā)展本身變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當科技成為人類夢魘的來源,科幻就成了解夢的撫慰。可以說,不是科幻選擇了恐怖驚悚,而是恐怖驚悚附體了科幻,從而消解了人們對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焦慮。

但科幻的價值遠不止于此。無論是描述科技帶來的恐怖未來,還是描述科技帶來的美好明天,對新的科學技術的描寫都是故事真實性和吸引力的堅定支柱,這就在客觀上使科幻小說具有了一定的科學普及功能。由于科普的主要對象是普通大眾特別是青少年,而他們恰恰也是對科學技術充滿好奇心的群體,受眾的重疊讓一些科幻作者有意識地專門創(chuàng)作含有大量科學知識的科幻小說。這類科幻小說的目的雖然是推廣和普及科學知識,并為此犧牲了一定的文學性,卻對科幻小說本身的普及推廣起到了巨大作用。正是由于在科學普及上的現實功能,科幻文學在一些提倡“科技興國”的國家往往能夠得到較多的官方支持,從而快速發(fā)展。

當科幻小說或者說科幻文化進一步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效益,利益就成了科幻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很多作者都羞于談為了名利創(chuàng)作,但正如荀子所說,“‘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對名和利的正常追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苹眯≌f的特性使其具有了其他類型文學所罕見的強大產業(yè)屬性。

《弗蘭肯斯坦》在出版五年之后就被改編為了戲劇;在現代電影誕生十五年后,又被愛迪生公司搬上大銀幕;如今,以《弗蘭肯斯坦》為背景的舞臺劇多達百部,電影則超過七十部。

同時,由于科幻小說界很早就注重讀者群體的維護,早在 20 世紀初期就形成了成規(guī)模的“科幻迷群體”,推動科幻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亞文化”,而科幻作家則成為科幻迷們的追捧對象,并通過設立各種獎項、舉辦各種活動而形成知名度,進而提升了市場價值。

今年將在成都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就是這樣的全球性科幻迷活動,大會期間頒發(fā)的雨果獎,也正是為了紀念在《驚奇故事》雜志上首創(chuàng)科幻迷交流欄目并大力推動科幻迷活動的雨果·根斯巴克。在當今文化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時代,科幻文學已經成為最具產業(yè)價值的文學類型之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者和參與者。

可以說, 科幻小說正是由于可以消解科技發(fā)展焦慮,滿足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好奇心,有利于開展官方科學普及工作,并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名利雙收,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但在今天,科幻小說在中國的快速發(fā)展,還有著另一個重要原因——社會變革。

于無聲處聽驚雷。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

發(fā)展,當下的中國已經完成了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從農耕文明進入城市文明。2019 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首次突破 60%,中國已經完成了由“鄉(xiāng)村中國” 到“城鎮(zhèn)中國”的蛻變,進入了城市文明時代。

今天的城市不同于農耕時代的都城,是與現代科技緊密糅合在一起的復雜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人都要求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科學知識已經成為人的基本能力。

這一變化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是未曾有過的,而且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短到以萬年為單位進化的任何一個地球物種都難以完全適應。

如果說相關的科技知識我們還能通過現代教育的方式得以學習,如何應對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如何應對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帶來的社會的快速變革,如何應對社會的快速變革帶來的身心不適而保持健康,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卻又不知如何面對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難解之處還在于:每當我們以為找到了應對這種變化的方案的時候,都會發(fā)現新的變化已經發(fā)生,之前的變化卻可能早已不復存在。

我們每個人都像希臘神話中因為盜取文明之火而被懲罰的普羅米修斯那樣,每天被宙斯派出的鷲鷹啄食著肝臟,夜晚剛剛長出,第二天又被啄食干凈……循環(huán)往復地追求永遠追求不到的安全感,似乎成了不確定的未來中唯一確定的事。

要想解除這種痛苦,普羅米修斯只能歸還象征文明的火種,就像人類只有放棄科技發(fā)展才能停止這種痛苦,而無論對于普羅米修斯還是今天的人類,都不會去做這樣的選擇。

仿佛預言一般,人類文明中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副標題,就是“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成了科技之火照耀下的現代普羅米修斯。

近些年中國科幻能夠快速發(fā)展并被全社會各個層面關注,越來越多的文學期刊開始關注科幻,雖然背后有很多復雜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科技發(fā)展帶來的整個中國社會的這種深刻變化。

身處城市文明之中的我們,必須關注未來,而科幻是我們了解未來的最好方式??苹靡讶怀蔀槟撤N剛需。

在希臘神話中,英雄赫拉克勒斯射死了鷲鷹,拯救了普羅米修斯,而在現實世界里,誰又是我們的赫拉克勒斯?

無數科幻小說告訴我們,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更進一步發(fā)展的科學。

通過發(fā)展科學來應對科學發(fā)展中可能帶

來的危害,是所有科幻小說的共識。所有科幻小說也都告訴我們:當未知和變化成為常態(tài),當面對未知和變化沒有標準答案,學會面對未知和變化,比學會面對它們的方法更重要。

這個面對未知和變化的態(tài)度就是:把它們當作進步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賈煜雖然只是在近幾年才開始發(fā)力科幻創(chuàng)作,但由于長期的科幻閱讀浸潤,她的這篇《喀斯特標本》帶有明顯的“傳統(tǒng) / 核心科幻”色彩:大量真實或者虛構的科學概念,極具沖擊力的科幻奇觀,極致化的時空情景描寫……這些都是讓傳統(tǒng)科幻作家和科幻迷興奮的特征元素。而且和她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很多科幻小說相似,這個故事仍與其身處并熟悉的地質行業(yè)有關,因此專業(yè)性和真實感強烈,卻又與之前的很多作品有著完全不同的科幻設定和情節(jié)走向,甚至時空尺度更加宏大,顯示出其在發(fā)揮專長的同時不斷挑戰(zhàn)新高度的自我要求。

作為一名成熟作家,賈煜在作品中也體現出明顯不同于傳統(tǒng) / 核心科幻作家之處,這篇發(fā)生在當下時空的故事尤為突出,很多非幻想性情節(jié)的描述都仿佛在講述一個現實題材故事,這種幻想與現實的自然融合能夠為作品帶來更強烈的沖擊力,值得繼續(xù)探索下去。

近年來,我一直關注純文學作家的科幻創(chuàng)作,也非常期待看到純文學作家嘗試科幻創(chuàng)作,從而給中國原創(chuàng)科幻帶來一股新鮮風氣。但由于科幻固有的對理工科知識的要求、對科幻創(chuàng)意求新求變的要求、對科技知識與情節(jié)強關聯的要求,以及對懸念設置及邏輯演繹的要求等,很多純文學作家常常感覺到無從下口。

作家小乙的《阿卡西記錄》展現出一種成熟且有效的探索道路,即在常規(guī)科幻設定背景下創(chuàng)作具有新浪潮風格的“純文學科幻”,從而在實現科幻設定與故事情節(jié)完全融合的基礎上,弱化對科幻創(chuàng)意的刻意求新和對邏輯演繹的強烈追求,通過純文學作品擅長的審美魅力吸引讀者沉浸其中。此時,文字不再只是完成紀錄片式的故事情節(jié),其本身就構成了情節(jié)之外的飽含情緒的另一重張力,同時并不放棄對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的反思,從而營造出一種光影迷幻絢麗的“高維夢空間”。

我相信,這次專輯中的作品雖然與傳統(tǒng)科幻雜志上的科幻小說不同,但它們也會帶給你們相同的答案。同時,也期待這次專輯中的作品以及其他文學期刊刊登的原創(chuàng)科幻小說,能夠為中國科幻文學的創(chuàng)作帶來更廣闊的平臺,發(fā)掘和培育出更加風格多樣的科幻作品,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中國想象,并反過來推動傳統(tǒng)科幻文學的發(fā)展,讓未知和變化也成為中國科幻不斷進步的動力。

【作者簡介:拉茲(楊國梁),科幻作家,資深幻想文學編輯?,F為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科幻世界》雜志主編,四川省科幻學會秘書長?!?/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