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網(wǎng)絡(luò)熱梗亂燉,短視頻等“快餐笑點”夾擊 喜劇電影日漸不好笑 到底該誰背鍋
來源:揚子晚報 | 孔小平  2023年11月03日08:11

上周,電影《二手杰作》上映,一場父憑子貴的荒誕大戲,戲謔之下又諷刺了人性的貪婪和虛榮。不少觀眾表示,多年不見這種辛辣好笑型中國喜劇,可以再多一些這樣的補充。

這些年像春節(jié)和國慶這樣的黃金檔期,喜劇電影總是絕對剛需,也大多能產(chǎn)生較高票房。但令人尷尬的是,口碑直線下滑,很多觀眾干脆表示,“現(xiàn)在喜劇電影越來越不好笑了”,“網(wǎng)絡(luò)熱梗亂燉,沖著觀眾胳肢窩撓,索然無味”。不少人更是懷念起周星馳那些讓人從頭笑到尾的電影,以及馮小剛早年的賀歲喜劇,還有寧浩那種復雜又深刻的喜劇系列。

不得不說,這些年的喜劇電影數(shù)量其實不算少,每個黃金檔期都有涌現(xiàn),但整體口碑堪憂。大多的喜劇電影淪為“一笑而過,什么也沒留下”,被簡稱為“日拋型喜劇片”。

觀眾們的批評也比較集中——或劇情空洞不接地氣,或網(wǎng)絡(luò)熱梗亂燉,或裝瘋賣傻撓癢式搞笑,或煽情有余笑點尷尬,雖然不斷加入高概念和新類型來豐富題材,但也只是故弄玄虛,讓“好笑”這個基本要求在不斷失分。

追溯中國喜劇電影的發(fā)展,馮小剛、周星馳、寧浩、徐崢等幾代主創(chuàng)結(jié)合時代特點,通過作品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喜劇特色。

1997年,《甲方乙方》敲開了賀歲檔的大門,此后兩年,馮小剛一連推出了賀歲喜劇三部曲,每年占全年票房比例接近4%。差不多同期的還有周星馳“無厘頭”的港式喜劇,《少林足球》《功夫》《美人魚》等,都備受大家喜愛。

2006年,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意外走紅,其“瘋狂系列”電影將鏡頭轉(zhuǎn)移到草根小人物身上,引發(fā)小成本黑色喜劇的風潮。而當中產(chǎn)與草根相遇,“囧”料不斷,2012年徐崢的《泰囧》橫空出世,成為歷史上首部票房突破10億的華語電影。

隨后,擅長喜劇舞臺劇的開心麻花進軍電影市場,2015年舞臺劇改編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以黑馬之姿,席卷14.41億票房,沈騰被稱為“自帶笑點的男人”,隨后幾乎每年都帶來開心麻花系的喜劇電影,而“含騰量”也成為衡量開心麻花電影是否好笑的一個要素。

但遺憾的是,以上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近年來作品甚少,而開心麻花甚至“出道即巔峰”,其隨后帶來的《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媽》《李茂扮太子》《日不落酒店》《超能一家人》等等,均以低口碑收場,存在笑點無聊、演技尷尬、劇情無趣等通病,雖然去年的《獨行月球》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有所挽尊,但網(wǎng)上仍然一片吃相太難看的聲討。

不可否認,這些年喜劇電影的替代品越來越多,包括短視頻、直播、脫口秀等創(chuàng)作者,用更簡單快捷的方式,為大眾提供著“快餐笑點”。

因此,要讓“見多識廣”的觀眾在電影院里繼續(xù)笑出聲來,的確越來越不容易。

那為什么不少喜劇會被觀眾評價為“一笑而過,什么也沒留下”?南京藝術(shù)學院影視學院副教授楊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喜劇并非單純笑料的堆砌,其內(nèi)核是悲劇,是來自于對世態(tài)人情的細膩觀察,對人性弱點的感知,對普通人的同情。比如卓別林《淘金記》中饑餓的流浪漢用刀叉吃靴子;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中,“誰敢比我慘”的賣身葬父,“在人生的絕境中,這是對現(xiàn)實的妥協(xié),更是對食利者迸發(fā)出的諷刺和反抗,這就是喜劇的藝術(shù)。”

說到正在熱映的《二手杰作》,楊柳表示,《二手杰作》是改編作品,原先就有較為工整的劇作底子。導演在國產(chǎn)化的過程中,把當下社會對“流量”的關(guān)注,以及通俗文學榜單的商業(yè)性,還有校園和文壇中的世故人情等,都做了映射和諷刺,很有可取之處。

不過,在她看來,《二手杰作》也存在不少瑕疵,不得志的中學老師馬寅波在“成名之旅”中缺少了來自生活底層的“可愛”之處,“他除了寫作教書,有多少煙火氣息?他為什么得不到學生的歡迎?為什么妻子一直清醒地站在對立面?他的作品到底存在什么問題?電影對這些有所避重就輕,沒有對生活細節(jié)和情感邏輯的把控,也就容易失去喜劇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對小人物的同情,對人性關(guān)照和悲憫?!?/p>

這也就不難理解觀眾會懷念過去的經(jīng)典喜劇作品,以1992年的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為例,其編劇和導演就很懂得從群眾中來,又回到群眾中去,從日常拌嘴,吃飯遛彎等百姓生活中,精準捕捉喜劇調(diào)侃的對象。時至今日,劇中隨便一句臺詞,依然經(jīng)得起推敲和品味。

楊柳表示,如今的喜劇電影越來越不好笑的原因,歸根結(jié)底是創(chuàng)作者脫離了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不理解人性的本質(zhì)?!氨瘎】梢院甏?,用高昂的史詩風格。而喜劇的創(chuàng)作者必須貼近底層,貼近生命,才能感知人性,寫出笑中有淚,豐滿真實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