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陳獨秀,催魯迅寫稿“最賣力的一個”
來源:北京青年報 | 姚秦川  2023年11月06日11:55

1916年,陳獨秀前往北京,任北京大學教授,次年即任文科學長。同時,《新青年》編輯部也隨陳獨秀遷入北京?!缎虑嗄辍啡刖┖螅陉惇毿阒鞒窒?,更加明確地、激烈地提倡民主與科學,發(fā)起了一場反封建的思想革命浪潮。

當時,還在教育部任職的魯迅創(chuàng)作的白話文小說成為思想解放的先聲。從1918年5月開始,魯迅先后用白話文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等短篇小說,風頭一時無人能及。一系列重磅文章的發(fā)表,不僅“頗激動了一些青年讀者的心”,也擴大了“文學”在眾人心中的實際影響。

當時,《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者陳獨秀對魯迅的小說非常喜歡,甚至達到了“五體投地的佩服”的地步,只要是魯迅寫來的稿子,陳獨秀都會第一時間安排發(fā)表。為了持續(xù)刊發(fā)魯迅的作品,陳獨秀總是多次寫信向魯迅約稿,他毫不隱瞞地表示,魯迅的文章不僅文筆出色,也帶動《新青年》的名氣日漸大增。

陳獨秀不僅催促魯迅創(chuàng)作小說,也催促他創(chuàng)作雜文、翻譯外國作品。魯迅鄭重接受了陳獨秀的約稿盛情,在《新青年》和《每周評論》上發(fā)表了大量雜文。他還在陳獨秀的支持下,將原來被腰斬的日本武者小路實篤的劇本《一個青年的夢》中譯本在《新青年》上重新刊登。

到了1920年9月,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的首個公開出版機構(gòu)——新青年社成立后,陳獨秀又第一個站出來,主張將魯迅小說交給新青年社“集攏來重印”。雖然有人對此頗有微詞,認為陳獨秀太過偏心魯迅,再怎么也總不能以魯迅的文章馬首是瞻。不過,陳獨秀并沒有將這些風言風語往心里去,照例“只要是魯迅寫出來的文章,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出版”。

不過不到半年時間,新青年社便被上海法租界當局查封,印刷魯迅作品的任務便落在了另一家具有進步性質(zhì)的出版社——新潮社身上。因為魯迅創(chuàng)作的動機是“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勇士,使他不憚于前驅(qū)”,最后幾經(jīng)討論,小說集被簡單明了地定名為《吶喊》。

1923年8月3日,《吶喊》正式出版,該書共收錄了魯迅從1918年至1922年發(fā)表的白話文小說15篇?!秴群啊返膯柺?,在當時引起廣泛關(guān)注。8月31日,上?!睹駠請蟆犯笨橇恕秴群啊烦霭娴南?,稱其為“在中國的小說史上為了它就得‘劃分時代’的小說集”。

當然,魯迅集子的出版,最高興最開心的莫過于陳獨秀,他逢人便說,“豫才先生小說集的出版,是近日來聽到的最令人興奮的一件事”。后來,提到陳獨秀對自己的幫助時,魯迅也感慨地表示:“《新青年》的編輯者,卻一回一回地來催,催幾回,我就做一篇。這里我必得紀念陳獨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寫小說最賣力的一個,我是要萬分地感謝陳獨秀先生了。”從兩人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們之間既深情厚誼又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