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追捕者》:解碼網絡微短劇“小而美”的藝術魅力
來源:文藝報 | 楊繼敏  2023年11月08日08:30

網絡微短劇是全媒時代媒介變遷與藝術形式高度融合催生的全新視聽產物,展現了社會加速環(huán)境下,人們對藝術作品的敘事速度與體量長度消費需求的變化特點。由國家廣電總局全流程指導、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創(chuàng)作的網絡微短劇《追捕者》,立足紅色故事,強化網感敘事思維、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形式,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和社會影響力,提升了網絡微短劇的創(chuàng)作境界。該劇通過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新使用與文本意義的審美拓展實現了網絡微短劇敘事情節(jié)“短而不平”、人物塑造“少而不弱”、視聽表達“細而不淡”的藝術探索與美學效果,充分挖掘了小體量劇集“小而美”的藝術魅力與精神力量,為網絡文藝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滿足人們多樣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交上創(chuàng)作的滿意答卷。

敘事結構的層遞與嵌套設置,實現網絡微短劇故事情節(jié)的“短而不平”。網絡微短劇中“微”的媒介屬性限制了劇集的故事長度與敘事容量,但“劇”的藝術特色與美學追求仍沒有降低對短故事情節(jié)的戲劇黏性、情感張力、精神意蘊的藝術要求,因此,如何實現網絡微短劇故事情節(jié)的“短而不平”、發(fā)揮“小而精”的敘事潛能是創(chuàng)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蹲凡墩摺方承募舨脭⑹陆Y構,通過層遞與嵌套的設置,展現公安干警與敵特較量的對抗性、復雜性與艱巨性,以短小精悍的情節(jié)推進強化一波三折的戲劇效果,把“心靈的力量提高到超出日常的中庸”,從而深層次地滿足網絡視聽用戶的消費需求。

大結構的層遞性,最大化提升了諜戰(zhàn)故事的深度與厚度。該劇采用三段式敘事結構,依次講述抓捕敵特殺手晏子修、阻止敵特細菌戰(zhàn)和攔截敵特轉移軍備物資的三段故事,三段內容各自獨立又層層遞進,主要人物貫穿始終,全面開掘了陳文俊、方天翔、孫長樂、沈星河等共產黨員面對巨大困境與挑戰(zhàn)時表現出的人文關懷、價值追求與理想信仰。

小結構中的嵌套性安排,加劇了故事情節(jié)的復雜性。如第一段抓捕敵特殺手晏子修的故事結構中,立足晏子修是國民黨江城地區(qū)“桃花組”發(fā)展的線人殺手這一基本信息,內嵌了晏子修發(fā)展弟兄成為江湖殺手的小故事結構,引出蘇二娘、馬老三、彭老四、劉老五、鄭老六、李七妹等殺手的破壞性,從而加劇了陳文俊領導的偵破組抓捕晏子修的任務難度,提升了故事的戲劇看點,實現了“小而精”的敘事效果。《追捕者》以文本的層遞升級與內在結構的巧妙嵌套,激發(fā)故事結構的敘事潛能,實現了“短而不平”的藝術效果。

人物群像各具特色立體呈現,實現網絡微短劇人物塑造的“少而不弱”。網絡微短劇的藝術創(chuàng)作更加突出高互文性的文本開發(fā)、個體中心的情感表達,其網絡文藝的情感陪伴屬性以及與用戶互動屬性進一步增強。其中,人物塑造成為與觀眾情感交流、價值共振的主要連接方式。因此,網絡微短劇中的人設呈現與塑造程度至關重要,創(chuàng)作者不能淺層地以漫畫式、扁平化的人物塑造迎合網絡用戶所青睞的重刺激、無深度的審美消費趣味,而是要以立體的、飽滿的、深刻的圓形與典型人物塑造,提升劇集的藝術感染力與思想浸潤力,實現與觀眾正向的心靈互動?!蹲凡墩摺吠诰蛄穗[蔽在特殊戰(zhàn)線上的共產黨員與敵特分子人物形象的多維側面,真實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在性情與靈魂真相,實現網絡微短劇人物塑造“少而不弱”的藝術效果。

組長陳文俊是江城市公安局優(yōu)秀潛伏偵破專家,劇中無意放大與神話他專業(yè)與高超的追捕與破案能力,而是深層多維地展現出他對方天翔、孫長樂、趙大斗、老秦等人的關懷、鼓勵與照顧,突出戰(zhàn)友情、兄弟情、同事情的藝術表達。如陳文俊在追捕到老秦時,最先想到的是勸說他不要賭博,反復叮囑他照顧好生病的女兒,甚至自己出錢為老秦女兒看病,以人性中的仁愛與善良提升人物的真實性。醫(yī)生沈星河勇敢堅定、外柔內剛、韌勁十足,突破了一般花瓶式女性角色的塑造桎梏。一方面,劇中細膩扎實地展現了她專業(yè)的醫(yī)術,如不依賴醫(yī)典上的記錄,而是憑借自己實際臨床試驗的經驗來判斷迷醉藥物的計量與藥效時長的關系,在敵特內部游刃有余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該劇以弱女子對酷刑的強忍受力,展現出人物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忠誠以及對理想信仰升華的精神內蘊,增強了人物的思想深度與信仰高度?!蹲凡墩摺芬匀宋锒嗑S層面的立體開掘,拓展網絡微短劇人物塑造“少而不弱”“小而不弱”的美學高度。

鏡頭語言高密度切換臺詞留白,實現網絡微短劇視聽表達“細而不淡”。網絡微短劇以短時長催生高情節(jié)密度,順時性的敘事時空被打破,有限的故事體量拓展出無限的精神意蘊,這一敘事效果的實現離不開視聽語言技法的巧思活用。該劇通過鏡頭語言的高密度切換與臺詞留白處理,高效發(fā)揮視聽語言的符號表意效果,強化視聽的感官刺激與多義文本解碼的審美快感。一方面,提高鏡頭語言的切換密度,拓展多層文本的意義連接,營造跌宕起伏與張弛有度的戲劇節(jié)奏。如劇中在展現陳文俊思考李七妹逃跑去處和槍的轉移位置時,在30秒的回憶時空中快速剪輯了30多個鏡頭,碎片拼貼了晏子修、劉老五、轉運槍的漁船、大華戲班的伙計等關鍵信息,探尋彼此之間的內在邏輯,最后苦想出春天狙擊槍的線索,捕捉到敵特的刺殺活動,從而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升了戲劇黏性與張力。另一方面,精心設計臺詞的留白意蘊,拓展了觀眾解讀文本的想象力與思考空間。如劇集開端以陳文俊因為師父的死不能原諒方天翔的碎片臺詞,引發(fā)觀眾對方天翔人設的想象與加工。后期的揭秘,自然巧妙地渲染了他們的師父作為一名老公安、老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與崇高境界,隱喻了追捕者戰(zhàn)線上的巨大犧牲以及事業(yè)的艱巨性與崇高性?!蹲凡墩摺芬远绦【o湊的鏡頭語言,拓展了視聽表達內在意蘊的濃度與深度,實現了“細而不淡”的視聽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