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鮮活展示新時代新征程絢麗圖景  ——2023年國產紀錄片全媒體傳播掠影
來源:光明日報 | 史文璇  2023年12月20日08:25

《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劇照 資料圖片

《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劇照 資料圖片

據國家廣電總局監(jiān)管中心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23年12月12日,全網上線紀錄片678部,其中網絡紀錄片394部,網播電視紀錄片284部,超過2022年紀錄片全年上線總量。這些紀錄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既表現出對家國情懷、復興夢想、崛起奮斗的堅定追求,也流淌著對生存智慧、生活審美、生命價值的活躍表達,生動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風貌,鮮活描繪了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上的絢麗圖景。

記錄時代強音,暖心陪伴成長

真實是紀錄片的底色。2023年的紀錄片充分發(fā)揮“時代影像志”的作用,生動講述中國故事,為人民立言、為時代立傳。《習近平的文化情緣》《新時代文化》等作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故事之中、蘊含于講述之內,用當代中國人民的奮斗之志、創(chuàng)造之力、發(fā)展之果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精神氣象,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等重要節(jié)點,《你我的絲路》等作品創(chuàng)新重大主題表現方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以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在層層遞進的影像探尋中,捕捉身邊的典型人物以及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代表性瞬間,不僅充滿了內在的邏輯張力,更潤物無聲地走進人們的心里。面對京津冀暴雨等突發(fā)自然災害和社會熱點事件,《愛在落坡嶺》等微紀錄片,用短小的體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澄清謬誤,將事件現場的真實畫面、守望相助的人間大愛第一時間傳遞給觀眾,贏得全網關注和熱議,進一步說明紀錄片這一視聽樣態(tài)完全有能力在時度效方面發(fā)揮更大積極作用。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2023年的紀錄片,貼近青年生活、關注青年所想、回應青年訴求,幫助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生活境遇、不同教育背景的青年群體更好感知自我、表達自我、認同自我?!吨饓簟贰堕W閃的兒科醫(yī)生》等作品,聚焦軍人、醫(yī)生等不同群體的平凡日常,帶領觀眾突破圈層看到不同群體、行業(yè)和地域的人,打開青年群體觀察社會的“多棱鏡”;《我是檢察官》《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等作品,以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契合青年人審美的跳躍式剪輯、頻頻出圈的話題梗,受到廣大網友的好評;《追光者》等作品將鏡頭對準平凡崗位上的追夢人、堅守老手藝的匠人,用結構化的表達、沉浸式的敘事,打開青年觀眾的感知通道,為他們提供重要的情緒價值。一個個看似平凡實則了不起的人物和故事,讓青年群體更有勇氣面對人生的起落、堅定前行的信心。

扎根中華文化沃土,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2023年上線的國產紀錄片,近四分之一圍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鋪陳展開。這些紀錄片賦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現代表達,賦予當代中國形象以歷史底蘊,真正將時代發(fā)展的全新面貌與歷史文化的豐厚積淀相融合,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煥發(fā)蓬勃生命力。

紀錄片《中國第三季》借助沉浸式、數字化的表達方式,帶領觀眾追溯中華民族的“童年時代”,讓人們更加直觀、形象地體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博大的胸懷;《敦煌歲時節(jié)令·二十四節(jié)氣》在敦煌壁畫營造的藝術時空里,細致生動而富有詩意地解讀二十四節(jié)氣與敦煌壁畫中人物和場景的淵源,詮釋古老東方智慧的價值與引領、傳承與發(fā)展。通過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獨特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紀錄片讓人們在深入歷史肌理、縱覽山河豪邁的同時,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發(fā)揚者。

2023年的國產紀錄片,主動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命題,致力于向全世界展示奮斗著的中華兒女、行進中的中國,不僅記錄中國社會發(fā)展現實,也以國際視野展現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用更多符合國際傳播規(guī)律的作品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读闾贾贰贰敖枳臁闭f話,以外籍嘉賓的視角深入觀察中國在生態(tài)治理、節(jié)能減排等方面的努力和實踐,以生動感人的人物故事、真實靈動的視聽語言,彰顯中國應對人類共同挑戰(zhàn)時的積極作為和大國擔當;《國道巡航》沿著318國道探訪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實踐,將鏡頭對準人民生活、探向廣袤大地,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貼地”故事、一個個可知可感的真實細節(jié)、一串串真實客觀的數據,立體呈現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煥發(fā)出的蓬勃生機。隨著全球化視野、國際化表達的深度融入,越來越多的海外觀眾通過紀錄片解碼中國發(fā)展奇跡、感知中國道路內涵、鏡鑒中國發(fā)展經驗。國產紀錄片日漸成為海外觀眾讀懂當代中國的窗口。

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豐富內容形式

2023年,國產紀錄片持續(xù)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形式,“紀錄片+綜藝”“紀錄片+互動”等跨界混搭不斷涌現。《守護解放西第四季》巧妙融入綜藝元素,通過別出心裁的剪輯手法,恰到好處的花字、貼紙和音效,串聯起公安民警工作日常,在笑與淚中讓公安民警的形象更加鮮活有趣。片中的“名場面”還被網友用作二次創(chuàng)作,進一步推動普法宣傳?!肚嗄昀砉すぷ髡呱钛芯克诙尽芬浴坝埠恕笨破諡閮群耍米烂婊堇[的形式,透過多屏視窗與觀眾實現溝通與交流?!睹佬g里的中國》利用色素粒子展現油畫中潮涌的澎湃力量,以3D建模技術讓山水畫實現“可觀、可居、可游”,用微距鏡頭突破肉眼極限,帶領觀眾進入筆墨與色彩交織的微觀世界,讓留存于紙面、沉睡于時間里的靜態(tài)畫作“動”起來、“活”起來?!讹L起東方》引入XR、AR等新技術,借助數字人連通古今,在古今對照中凸顯絲綢之路的變與不變,實現作品表現力的突破革新??傊?,過去一年,在新技術、新手段的加持下,國產紀錄片的藝術表達和呈現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不僅拓寬了紀錄片的邊界,也打開了紀錄片未來發(fā)展的無限想象空間。

紀錄片的全媒體傳播力度越來越大,在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上發(fā)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那么,如何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紀錄片?如何更好地用紀錄片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

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堅持真實性原則,用冷靜態(tài)度觀察時代、記錄時代、思考時代,應當是紀錄片始終堅持的創(chuàng)作原則;鼓勵自信自立,幫助人們尋找向上向善的力量,應當是紀錄片始終不變的創(chuàng)作初心。具體而言,紀錄片要用鏡頭傳遞溫度,讓作品既有從火熱生活中流淌而出的溫情,也有從平凡瑣碎中挖掘出的深刻。同時,紀錄片要堅持自身主體性,絕不能為了噱頭和吸睛,拍攝脫離實際的“偽紀錄片”。

此外,廣大紀錄片工作者要勇于嘗試新手法新語態(tài),大膽利用新技術新表達,敢于嘗試新樣態(tài)新路徑,從選題策劃、剪輯方式到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全方位推動敘事語態(tài)年輕化,爭取更多觀眾認可。

總之,借著中華大地上的火熱創(chuàng)造,紀錄片的全媒體傳播,必將打開更為廣闊的天地。

(作者:史文璇,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jiān)管中心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