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任何缺失了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黯淡的
【致未來】每一次對太空的叩問,都是對未來和創(chuàng)新的探索。歲末年初,你想對未來說些什么?我們特邀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談談他對于未來和宇宙的思考。
新華網(wǎng):您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未來性的作品”,您對“宇宙”、對“未來”怎么看?
劉慈欣:宇宙和未來是科幻小說永恒的主題,我試圖在科幻小說中,描寫人與宇宙的關系,人類的渺小,與宇宙的宏大形成鮮明的對比,但人類卻是已知的、目前唯一的,能夠對宇宙進行探索和感知的智慧生命,這不得不讓我們推測,人類的存在,在宇宙中也許真的有特殊的意義,雖然這個認知,違反目前科學所公認的哥白尼原理。
新華網(wǎng):您認為航天事業(yè)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劉慈欣:航天事業(yè)的意義怎樣高度都不為過。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與從四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地球生命從海洋走上陸地相比擬。雖然地球上目前還有大量的現(xiàn)實問題需要解決,還存在貧窮和饑餓,但對于航天探索的開發(fā)的投入是絕對必要的,從哲學層面上來說,探索世界和開拓新的生存空間,是生命最本源的精神,走出地球搖籃,飛向太空,是地球文明長久延續(xù)下去的唯一希望。未來有無數(shù)的可能性,但在我看來,任何缺失了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黯淡的,從現(xiàn)實層面上來說,太陽系的資源可以養(yǎng)活十萬個地球,對太空的探索和開拓,可能找到解決地球世界所面臨的發(fā)展問題的最終途徑。
新華網(wǎng):對于未來,你能想象到最激動人心的場景是什么?
劉慈欣:對于未來,我能想象到的最激動人心的場景,就是人類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技術,能夠以最小的能量,克服地球的引力深井,讓進入太空和走出家門一樣輕松隨意。
新華網(wǎng):你怎么理解“無穹”這兩個字?如果讓你以“無穹”為題創(chuàng)作一個作品,你有興趣嗎?
劉慈欣:我所理解的“無穹”就是無限的蒼穹宇宙之大充滿著無盡的可能性,現(xiàn)在我們只能仰望夜空來體會蒼穹的浩瀚,相信有一天,人類能夠漫步在群星之間,讓地球文明在無限的蒼穹中獲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