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周立波找“模特兒”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 王劍  2024年01月05日08:33

作家周立波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問世后,引起了轟動,發(fā)行量很大,榮獲了蘇聯(lián)斯大林文學獎。有人向他請教寫作的經驗,周立波說:“創(chuàng)作的源泉,主要在十分熟悉的地方。作家必須花一點精力,費一點光陰,建立自己的生活基地,頂好一輩子都在那里。”

1955年秋天,周立波選擇了回鄉(xiāng)落戶的方式,從北京市遷到了湖南益陽郊區(qū)桃花侖鄉(xiāng)的竹山灣。一身灰藍布中山裝,一雙解放鞋,一口益陽土話,干各種農家活。周立波把竹山灣當成新的創(chuàng)作基地,每天隨身攜帶鉛筆和筆記本,尋找著可用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模特兒”。

周立波朝夕相處的鄰居叫鄧益廷,是竹山灣的一位“莊稼把式”。鄧益廷有三手絕活兒:第一是耙田,高低不平的田,別人都耙不平,他操起鐵鈀,幾個來回就能搞定;第二是篩米,他操動篩子旋轉幾個回合,就能把米與谷分開;第三是識牛,還會治牛病。周立波跟著鄧益廷學會了好多農活,還收集到大量的生活素材和方言土語。鄧益廷稱周立波為“周部長”,周立波稱鄧益廷為“田狀元”。

后來,周立波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山鄉(xiāng)巨變》時,“筆尖一接觸稿紙,形象和場面立即從腦子里泛溢出來”。他以實際生活中的三個“面糊”為模特,即亭面糊(周立波的鄰居)、仙面糊(周立波的父親周仙梯)、桌面糊(亭面糊的弟弟鄧佐廷),塑造了“亭面糊”盛佑亭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也都有原型,辦社干部鄧秀梅的原型是團縣委副書記彭玉霞;愛社如家的農業(yè)社社長劉雨生的原型是桃花侖鄉(xiāng)合豐農業(yè)社社長曾五喜;具有“婆婆子”性格的鄉(xiāng)長李月輝的原型是大海塘社的主任陳桂香;團支書陳大春的原型是陳年春;盛學文的原型是鄧益廷的兒子鄧煥章。

最終,周立波憑借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成為鄉(xiāng)土文學大家,與同時期的趙樹理共享“南周北趙”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