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瑞清輝 ——記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傳奇人生
來源:長江日報 | 陳新  2024年01月19日08:54

古人云,海內樂業(yè),天地淑清。天符既章,方使人瑞又明。

冬天的蓉城往往霧靄沉沉,但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久違的冬陽卻露出頭來,將煦暖的陽光明媚地灑向大地。

2024年1月13日,成都喜逢一位老人110歲的陰歷華誕?!扒尻栮嘴`,和風容與?!比藗円惨蛑那殁弧?/p>

這不是一位普通老人的生日,而是一位當世神仙的生日,是一位著名作家的生日,是一位傳奇人物的生日,是一位高潔之士的生日,是一位人中之瑞的生日。

這位老人的故事很精彩。

這位老人名叫馬識途。

■ 伏清白無懼,雖九死不悔

異景如虹,造化明明。馬識途原名馬千木,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忠縣(現屬重慶市)石寶鄉(xiāng)一書香之家。童少時光,他在本家祠堂所辦私塾攻讀古書,篤習語文,深愛傳統文化。后來,西學東漸,他又升至石寶鄉(xiāng)初級中學改讀新學,接觸到了革命思想,受之影響而矢志奮斗。初中畢業(yè)后,他毅然辭鄉(xiāng),東出夔門,前往北平尋找救國之道。進而考上了北平大學附屬高中。

國弱山河破,人心皆惶惶。1933年,日寇進駐北平近郊,致城中百姓雞犬不寧,馬千木又往上海,轉學浦東中學。1935年時逢畢業(yè),北平爆發(fā)“一二·九”學生運動,其聲勢影響全國。心懷家國的他,與其他上海學生一起組隊參加救國運動,前往南京請愿。

位卑未敢忘憂國,企望以工業(yè)救國獻己之微力的馬千木,于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學習期間,他受到南下的秘密學聯小組成員的影響,頓悟雖然學化工可致些許之變,卻并不能拯救積貧積弱且飽受列強欺凌的祖國。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和幾個參加了秘密學聯的同學組織了一個“中央大學農村服務團”,到南京郊區(qū)的曉莊去宣傳抗日,并準備動員群眾到大茅山中打游擊。在這些日子里,他進步很大,也摸索到一些群眾工作的方法。由于當時南京即將淪陷,地下黨的同志通知他們趕緊撤至武漢。

當時的武漢還算后方,既有“柳岸煙霞曲徑幽,江湖碧水蕩飛舟”之恬淡,也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景。但到武漢后,心中憂焚的馬千木卻去了鄂豫皖根據地黨訓班學習。結業(yè)后,他被時任湖北省委組織部部長的錢瑛(湖北咸寧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察部第一任部長)調到武漢做工人工作,并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保密,他在入黨登記表的簽名欄里,慎重地簽上了“馬識途”三字,意即自己找到了人生之最正確的道路。

發(fā)現馬識途頭腦機靈、工作出色,錢瑛認為他具備“職業(yè)革命家”的素質,能擔負地下黨領導機構中的重要工作。但這項工作非常危險,隨時可能犧牲,于是錢瑛問他是否愿意接受組織安排。

馬識途慎重接受了組織的安排,并隨即切斷了所有親友的交往,走上了“職業(yè)革命”的道路。

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由于叛徒出賣,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馬識途的妻子劉惠馨及剛出生才一個月的女兒吳翠蘭都被捕入獄,時任鄂西特委副書記的馬識途也在川鄂兩地受到特務追捕,上級黨組織南方局讓他報考西南聯合大學,到云南隱蔽。

馬識途以馬千禾的名字考入西南聯大,在這里求學的同時,他繼續(xù)在同學中開展黨的工作,并和進步知識分子聞一多建立了聯系。

1945年,從西南聯大中文系畢業(yè)后,馬識途被派到滇南做地下黨工作。第二年奉調回四川,擔任地下黨川康特委副書記,直到新中國成立。

十余年危機四伏險象環(huán)生的地下黨工作,馬識途如履薄冰危如累卵,雖然最終盼到了凱旋,但他的妻子、妹妹、妹夫等人,卻跟曾與他并肩戰(zhàn)斗的那些同志一樣,都不幸犧牲在暗夜之中。不僅如此,他和愛妻劉惠馨的女兒吳翠蘭在劉惠馨犧牲后下落不明。

新中國成立后,馬識途先后擔任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四川省建委主任、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領導職務,直至離休。

■ 定慧著文學,筆力可獨扛

經歷九死一生的馬老,不僅是新中國成立前的職業(yè)革命家、新中國成立后的職業(yè)建設者,還是著名作家。

馬識途自初中始,就愛好文學。1935年,葉圣陶等人主辦的《中學生》雜志發(fā)起作文競賽,他將自己所寫的一篇文章寄去參賽后,意外獲獎,這極大地激發(fā)了他的寫作熱情。其后,在“一二·九”學生運動中,他又在報紙副刊發(fā)表過短文。參加革命后,他還在武漢的《戰(zhàn)時青年》上發(fā)過文章,在《新華日報》上發(fā)表過報告文學。

1941年,馬識途考入西南聯大,成為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文學大師的學生,在西南聯大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散文、詩詞、小說,但因為隱蔽工作需要,其中大多數作品都未公開發(fā)表。甚至,之后為了遵守地下黨秘密工作的紀律,他在奉調離開昆明時,不得不將幾十萬字的作品付之一炬。

馬識途重新執(zhí)筆寫作,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

195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時任《四川文學》主編的沙汀找到馬識途,請他寫一篇革命回憶錄性質的小說。推托不過,仍抱有文學情懷的馬識途便創(chuàng)作了一篇名為《老三姐》的短篇小說。令他意外的是,該文于《四川文學》1960年第5期發(fā)表后,《人民文學》也予以了轉載,引起了當時中國作協領導邵荃麟、張光年的注意,能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革命老同志不多,他們希望馬識途能繼續(xù)寫下去。

但馬識途有所顧慮,因為平時工作太忙,沒多少時間精力創(chuàng)作。邵荃麟鼓勵他說,寫革命文學作品,對青年很有教育作用。多做一份工作,等于生命延長一倍,貢獻更大,何樂不為?

這句話打動了馬識途。之后,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找紅軍》《小交通員》《接關系》等作品,并陸續(xù)在《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四川文藝》等刊物發(fā)表。

為了讓馬識途創(chuàng)作出更多作品,當時的中國文聯主席周揚還特地找到四川省委領導,希望給馬識途減輕一些工作上的擔子。

1960年,馬識途找到了失散20年的女兒吳翠蘭,一時傳為佳話。沙汀等人被感動的同時,建議馬識途將其寫成文學作品。于是,他便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始創(chuàng)作,不舍晝夜地熬過大半年后,終于完成了長篇小說《清江壯歌》。

繼而,這部融情感與理想,情節(jié)跌宕起伏,反映湖北恩施地下工作者斗爭事跡的小說,被《成都晚報》《武漢晚報》《四川文學》等報刊連載,不僅受到讀者的喜愛,也獲得各界的建議。之后,馬識途對《清江壯歌》進行了反復修改,才于1966年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芬芳所在,魅力自來。繼而,馬識途又開始創(chuàng)作從1942年在西南聯大寫下第一個字的《夜譚十記》。這部書的創(chuàng)作頗費周折,因為創(chuàng)作之時時局如季節(jié)變換,先后跨了好幾個特殊時期。歷經三次毀稿又重寫最終完成,并于1983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后,在全國掀起了閱讀狂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對該作進行了連播。

輝華揚日彩,偃仰順風聲。就這樣,馬識途開創(chuàng)了融匯細膩感情于轟轟烈烈革命戰(zhàn)斗之中的文學特色。自1935年起至今,馬識途著有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巴蜀女杰》《京華夜譚》《雷神傳奇》《夜譚續(xù)記》等;長篇紀實文學《滄桑十年》《在地下》;中篇小說《三戰(zhàn)華園》《丹心》;短篇小說集《找紅軍》《馬識途諷刺小說集》;散文集《西游散記》《景行集》;雜文集《盛世微言》;回憶錄《百歲拾憶》……幾十年來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近800萬字。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后四川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同時,他與巴金、沙汀、艾蕪、張秀熟一起被尊稱為文壇“蜀中五老”。

■ 達識逢堪笑,癌癥終逃掉

馬老今年滿110歲,步入天壽!他的長壽秘訣是什么?很多人想知道答案。

其實馬老的長壽秘訣并不復雜,是每天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吃過早飯以后堅持適當活動,以增強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增強免疫能力。

光是這些還不夠,還有更重要的“達觀”和“信仰”。馬老認為,一個人只有擁有健全的人生觀,才有健康的養(yǎng)生觀。要保持健康,最好的良藥便是愉悅的心情,就是對生活有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無論面對酸甜苦辣。

馬老在其所寫《長壽之道三字訣》的文章中,便強調“能知足,品自高……知天命,樂逍遙”。

馬老一生歷事甚多,且命運多舛。這不僅僅體現在他當年身為地下工作者時生命攸關的經歷,即使和平時期,他所歷風雨也與別人大有不同。

少有人知道,馬老曾得過兩次癌癥,并成功逃脫死神的魔爪。

談到自己面對癌癥的心得,馬老笑著說,自己當年做地下黨時什么樣的敵人沒見過,想想就知道,這些敵人有多可怕!偷偷襲來的癌癥,當然也是敵人!但癌癥這種敵人跟當年面對的敵人,怎能相提并論?就算癌癥再兇殘,也不能比當年自己所面對的敵人更兇殘。因為當年一旦被敵人識破,丟命便是旦夕之間。

經歷癌癥之后,馬老便變成了“孤圣(腎)人!”他時常這樣自嘲。

2023年冬,我受邀前往重慶與著名作家、重慶市作家協會前主席黃濟人、陳川等人,一起出任首屆重慶紀實報告文學獎的評委,評審作品期間,黃濟人給我們講過一個關于馬老的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馬老第一次做癌癥手術之際。

那是2001年。由于馬老平日工作太忙,沒太注意身體發(fā)生的變化,直到身上浮腫,肌肉乏力,感覺不適,才去醫(yī)院檢查,結果被查出一只腎出現衰竭。

這可是大事??!

醫(yī)院在組織相應科室權威醫(yī)生對馬老進行會診之后,得出的結論是:病情嚴重,必須立即施行手術,不然癌細胞轉移,后果很嚴重。

要做手術,就需要病人家屬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然而因為馬老是大名人、老革命,并且已經是86歲高齡,要做手術,風險極大。事關重大,誰敢簽字?

知曉事情原委后,躺在病床上的馬老微笑著對主刀醫(yī)生說:“得了癌癥就得了吧,吃了五谷生百病,沒什么可怕的!醫(yī)生同志,讓我自己來簽字吧?!?/p>

在馬老的堅持下,主治醫(yī)生最后還是將手術知情同意書遞給了他。于是馬老用顫顫巍巍的手,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

主治醫(yī)生接過馬老簽字的手術知情同意書,倏然一愣,先前凝重的表情消失了。不僅如此,臉上還掛起了笑容。他對馬老說:“馬老,有您這樣的簽字,我就放心了。也請您放心,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為您做好手術!”

主治醫(yī)生表情的變化,讓周圍的人都覺得莫名。當主刀醫(yī)生將手中的手術知情同意書展示給大家看后,大家一瞧,臉上的表情也都放松了許多,因為馬老簽的名既不是其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時的筆名“馬識途”,也不是他的本名“馬千木”、化名“馬千禾”,而是“死馬當作活馬醫(yī)”。面對病魔,馬老如此樂觀泰然,感動了所有人。

果然,幾個小時的手術很成功。之后馬老不僅打破了醫(yī)生給出的不敢想象的可怕結論,完全康復,活力如初,而且通過檢查發(fā)現,他身上的癌細胞竟然完全消失了,創(chuàng)造了生命奇跡。

黃濟人主席給我們講這個故事時,我們都笑了,然而笑過之后,卻又非常感慨,感動而敬佩。馬老的心態(tài)太好了,好得連癌癥都能戰(zhàn)勝。

事實上,馬老不僅戰(zhàn)勝了第一次癌癥,還戰(zhàn)勝了第二次癌癥。

那是2007年,馬老又被查出身患癌癥,這次不是腎癌,而是肺癌。但馬老仍處之泰然,該吃便吃該喝便喝,該干啥干啥。是的,在馬老面前,癌癥就是一個敵人,只要自己有著積極的心態(tài)、堅定的信念,就能戰(zhàn)勝病魔、戰(zhàn)勝敵人。

馬老曾說:“閻王叫我去我都不去!我的生活《字典》中,沒有‘投降’兩個字?!?/p>

馬老是一個樂觀且堅強的人,第一次面對癌癥,他自書:“我行我素,無愧無悔。”

第二次面對癌癥,他與病魔抗爭的方法,就是堅持寫作,在病房里寫出了《夜譚十記》的續(xù)集《夜譚續(xù)記》。

馬老的養(yǎng)生觀,應了宋代詩人龔明之《期頤堂》所言:“不服丹砂不茹芝,老來四體未全衰。有人問我期頤法,一味胸中愛坦夷?!?/p>

■ 小說書傳奇,銀幕兩贊譽

2008年7月初的一天,正在練著書法的馬老突然聽到家里電話響了起來。電話是四川省作協辦公室一位秘書打來的,秘書在電話中告訴他,如果他同意,著名演員兼導演姜文將于第二天前來拜訪他。

“姜文?我不認識他呀!他為什么要來看我?”

馬老知道姜文,他曾看過姜文演的電影《芙蓉鎮(zhèn)》,覺得這個小伙子挺有才氣的。但姜文是演藝界的人,自己是文學界的人,二人素無交集,他不明白姜文為何要登門造訪。

對此,這位秘書卻給他賣了一個關子,說等他們見了面,就知道姜文為什么來看望他了。

第二天,捧著鮮花、拎著水果的姜文如約而至。跟姜文一同前來的,還有姜文的合伙人、自稱“誠信馬”的馬珂。

姜文和馬珂畢恭畢敬地見過馬老。落座之后,姜文說明來意:“馬老,我們想將您老的小說《夜譚十記》改編成電影,特來拜訪您!”

“《夜譚十記》是我二十多年前寫的小說啊!而且小說的內容又是寫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fā)生的事,很老啊!”

姜文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您老的作品不老,故事跌宕起伏,很陽剛,我非常喜歡!”

原來,雖為知名演員、導演的姜文有眾多“粉絲”,但他卻是馬老的“粉絲”。姜文打小喜歡文學,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曾經讀過馬老、古華和茅盾等著名作家的小說著作,尤其對馬老的《清江壯歌》《夜譚十記》等作品記憶深刻。原因是馬老的小說背景復雜,情節(jié)曲折,語言文字幽默風趣,姜文還曾多次與同樣喜歡文學的父親一起討論過馬老的作品。

姜文先后導演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等電影,每部電影都有一個相同的標簽,那就是:陽剛!因為《夜譚十記》中那種陽剛之氣深深打動了擅長拍男性題材影片的姜文,他便有了想將馬老的作品搬上銀幕的想法。有意思的是,姜文之前拍的《太陽照常升起》,其名字就來自馬老的《夜譚十記》之《盜官記》中的一句原文:“無論發(fā)生什么事,什么時候太陽都照常升起。”

得知姜文對自己的舊作很感興趣,馬老很開心:“你能看中我的這部舊作,想將之改編成電影,這是件好事,我積極支持!”

這時,姜文又真誠地問馬老:“馬老,您最希望將《夜譚十記》中哪個故事拍成電影呢?”

“我覺得《夜譚十記》中哪一‘記’都可以拍成電影,而且曲折的情節(jié)都能吸引觀眾的?!瘪R老笑著回答說,“在這之前,已經有電影制片廠改編《夜譚十記》中的故事,將其拍成了電影……”

原來,1986年,就在《夜譚十記》出版三年,一版再版之際,長春電影制片廠便將《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成了一部名叫《響馬縣長》的電影,該電影由李華導演,錢道遠編劇。

《響馬縣長》在全國放映以后,因為故事本身很傳奇,有俠義情結融貫首尾,觀眾反響很好,評價也很高。

聽馬老說起,姜文道:“馬老,我年輕時看過這部電影,故事情節(jié)至今難忘,還特地去買了您的《夜譚十記》來看,愛不釋手,這本書至今仍保存在我的書柜里。”

雖然《響馬縣長》上映后票房不錯,但馬老卻覺得該電影拍得并非盡善盡美,“起碼‘響馬’這個詞就很北方,因故事講述的是四川的事情,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得知馬老的想法后,姜文馬上說:“馬老,那我也將《盜官記》改編成電影吧!力爭將之拍成原汁原味的四川電影!您看好不好?”

姜文的話讓馬老很高興:“你是一個有才華的導演,你想改編就改編吧!我同意!”

“那馬老,您要授權我改編才行!”姜文說。

“我同意就是授權了!”馬老說,“我的小說能搬上銀幕,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何樂而不為?”

于是《盜官記》再次被改編,拍攝成一部名叫《讓子彈飛》的電影,同時還制作了四川話版。為了感謝馬老,《讓子彈飛》電影的第一個字幕就是“影片改編自馬識途的《夜譚十記》”。

2010年12月13日晚,成都放映了四川話版電影《讓子彈飛》,馬老特地進影院觀看了該電影,連夸拍得好,拍得“波瀾壯闊”。當晚,抑制不住激動心情的他,還專門為姜文寫了一首詩:

“子彈飛來呈異彩,街頭巷尾說姜文。

芙蓉鎮(zhèn)里顯頭角,紐約蝸居鑄鐵魂。

聯袂明星添大氣,獻美麗娘浥清芬。

層樓更上導新片,銀屏何人不識君?!?/span>

2010年12月14日上午,姜文來到成都宣傳《讓子彈飛》,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當馬老突然出現在會場,并送上自己手書的詩作條幅后,姜文感動不已,跟馬老緊緊擁抱。

■ 知天修?;?,如日瑩光輝

馬老經歷過太多風險、苦難,有時甚至生命攸關,但他無不樂觀豁達,處之泰然,并終化險為夷。他的人生觀是四句話,即“盡心盡力,無愧無悔,我行我素,潔來潔去?!?/p>

除此之外,馬老的長壽秘訣還包括在長期堅持讀書寫作的同時,也練書法。他說,這個過程不僅能使自己身心愉悅,而且還能活躍大腦皮層,減緩其衰老。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發(fā)表及出版后,也有成就感。

是的,馬老是中國最長壽的作家,也是目前中國書法家中最長壽的創(chuàng)作者、最長壽的書法家。幾十年來,他一直筆耕不輟。

馬老習書法,自5歲臨寫漢碑始,迄今已有105年。在他一幅名為《告白》的書法作品中,他這樣寫道:“余自幼學隸書,臨摹漢碑及諸名帖,惜終未悟其神韻,垂八十載無大長進……”

馬老的個人書法作品曾經在他90歲、100歲、104歲時,三次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展出。

馬老不僅功成名就,對生活的態(tài)度樂觀積極,對他人,尤其是對晚輩的關愛也是一般人不能比的。記得馬老的作品《盜官記》被姜文改編成《讓子彈飛》之后,該片上映期間我曾去馬老家采訪他,老人家不僅熱情地接待了我,對我書寫中國探海工程“蛟龍”號深潛器的研制、實驗完全過程的長篇報告文學《探海蛟龍》一書充分肯定,直夸“好書”。在我羞澀得不知所措之時,馬老還執(zhí)意贈送了一幅書法作品給我,以表其意。

這是一幅魏碑體的書法作品,其所書寫內容是:“室雅何須大,書好不在多?!边@句話源于鄭板橋之詩:“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xiāng)。”

該詩之前兩句,本用于贊美居室。意即居室在于高雅,不在于大小;花朵在于芬芳,不在于多少。馬老將“花香”改為了“書好”,我心知這是寬仁博愛的馬老在鼓勵我膏澤我。

事實上,馬老不僅膏澤我,還同樣以書法作品膏澤扶掖其他后學。

2014年1月3日,四川省博物館一樓大廳,“馬識途百歲書法展”開展。馬老昔日的文朋書友和家人濟濟一堂。

這一天,是馬識途的百歲陰歷壽辰。馬老事先向子女交代,不言生日,不收禮金,只當是一次普通的書法展。200多幅作品隨后進行義賣,馬老將售賣所得的230余萬元專門捐贈給了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由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代管,以資助四川大學一批愛好文學的貧困學子。

2019年1月18日,“凌云蒼松——105歲馬識途書法展”在成都開展并義賣,在之后的10天時間里,馬老參展的所有書法作品均義賣售出,得稅后款105萬元,并全部捐給了四川大學“馬識途文學獎”基金庫,以資助熱愛文學、有文學才華的優(yōu)秀學子。2021年6月,馬老在重慶市文聯美術館舉辦的“魂系中華——馬識途書法展”期間,義賣書法作品獲得50余萬元稅后款,也捐給了四川大學“馬識途文學獎”基金庫。

今天,新中國創(chuàng)建歷史見證者、中國革命積極參與者的馬識途老人,不僅創(chuàng)造了110歲賢者生命不老的人生傳奇,更締造了中國近現代文學史優(yōu)秀作家百年長青的創(chuàng)作神話。

馬老是幸福的。有馬老如神仙般地生活在我們身邊,我們也幸福。

因為古人云,海內樂業(yè),天地淑清。天符既章,方使人瑞又明。

【陳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都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