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聲“偷”學做竹籃
20世紀60年代初,高曉聲被安排到三河口中學教了3年書,又被安排到位于三河口鄉(xiāng)西南的一個西姚大隊學習勞動。
高曉聲天性聰明好學,許多農(nóng)活和手工藝一學、一看就會。三河口鄉(xiāng)東南有一個東姚大隊,那邊的村民有一項做竹籃的手藝,大隊為此組建了合作社,將農(nóng)民制作的竹籃售賣到遠近幾十里范圍內(nèi)的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是一項很不錯的副業(yè)。雖說同姓一個“姚”,但東姚大隊這邊技術保密措施好,不肯教西姚大隊的人,為此西姚人干瞪眼,眼紅也沒辦法。
安排和照顧高曉聲生活起居的是西姚一個小隊長,叫姚培大,他談到了東姚人做籃時很是羨慕。高曉聲問:“那你們怎么不學呢?做籃又不是他們的獨行?!币ε啻笳f:“他們不肯教,我們也一直偷學,就是做不好?!备邥月曊f:“這有什么難的,你明天幫我弄一只籃來,我就不信做不好。”
果然第二天中午,姚培大就去集市上買了一只竹籃,交給了高曉聲。高曉聲將竹籃從外到里進行了仔細觀察,然后又把竹籃一邊拆解、一邊依原樣編織,研究了兩個晚上,基本掌握了做籃的工序。三河口中學有一個學生是東姚村上人,高曉聲便去東姚找到這個學生,說是家訪,眼睛卻一直看著學生家長編織竹籃,也順帶問問做竹籃的細節(jié)。學生家長便毫無保留地向高曉聲介紹了做竹籃的一道道工序流程。
隨后,高曉聲找到了姚培大,請他購買一些毛竹和篾刀等工具,晚飯后在姚培大家里做了第一只竹籃,并且取得了成功。姚培大很高興,當即決定要發(fā)動社員開展做籃這個副業(yè)。高曉聲建議說:“東姚那邊只做十斤頭的中籃和小籃,咱們也做中小籃,東姚人是要來吵架的;我聽說南面橫山橋那邊做三十斤頭的大籃,咱們也做大籃,然后賣到江陰那邊去?!?/p>
天下無不透風的墻,東姚人知道西姚人買竹子做籃,就派了一些人上門來指責西姚人偷技術,還說要去鄉(xiāng)里告狀。姚培大暗暗佩服高曉聲的先見之明,對東姚人說:“你們睜大眼睛看看,我們都是做的大籃,誰稀罕做你們的小籃,銅錢賺不著,還白花力氣?!睎|姚人到處看看果然都是大籃的半成品,無言以對地走了。
多年以后,高曉聲談起這段做籃的回憶,頗為感慨,并寫進了自己的小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