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當名畫遇上影視劇 
來源:海南日報 | 張意薇  2024年01月30日08:13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綜合性藝術(shù),可以將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shù)形式熔于一爐。而優(yōu)秀的畫作尤其是名畫,體現(xiàn)了畫家對自然與生活的觀察和理解,具有凝練又豐富的審美意味。當名畫出現(xiàn)在影視劇中,往往可以更生動、更直接地傳達影像世界的某種意蘊、趣味或調(diào)性。

宋徽宗趙佶摹唐代畫家張萱《搗練圖》

宋徽宗趙佶摹唐代畫家張萱《搗練圖》

陳逸飛油畫《聚焦》出現(xiàn)在《繁花》中

陳逸飛油畫《聚焦》出現(xiàn)在《繁花》中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局部。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局部

《星空》局部。

《星空》局部

名畫為懸疑加點料

口碑好的優(yōu)秀影視劇往往兼具藝術(shù)性與商業(yè)性。最近熱度很高的電視劇《繁花》中,海派油畫大師陳逸飛的《聚焦》《籠中女人5》等名作懸掛在上海黃河路至真園大酒樓里,典雅、華麗,有一種神秘高貴的東方氣質(zhì)。叱咤風云的強總都不禁給至真園老板娘李李點贊:“好收藏!”李李表示,希望自己的藝術(shù)品投資能比股票投資收益好點??战迭S河路的李李怎么會有如此雄厚的財力?她到底有怎樣的來頭和背景?謎底在曲終人散前才緩緩揭開。王家衛(wèi)導演在《繁花》中不僅借用陳逸飛的名畫展現(xiàn)李李的藝術(shù)品位與投資眼光,還請來陳逸飛的胞弟、同樣是知名畫家的陳逸鳴飾演劇中暗戀玲子(馬伊琍飾)的鄰居畫家。劇中的道具竟是陳逸鳴30年前創(chuàng)作的、以馬伊琍為模特的少女肖像畫,這種戲內(nèi)外的奇妙聯(lián)動很容易勾起觀眾對“海上舊夢”的追懷情緒。

梵高作為享譽世界的油畫大師,其人其作均已成為源源不絕的影視創(chuàng)作素材。關(guān)于梵高的傳記式電影頗多,動畫長片《至愛梵高·星空之謎》(2017)有著獨特的油畫風格,最為國內(nèi)觀眾熟知。在這部電影中,郵差的兒子帶著梵高因何而死的疑惑去探尋畫家的生活軌跡。死因之謎很難解開,但知曉一個潛心于藝術(shù)的人曾怎樣活著或許更有意義。近兩年,在國內(nèi)掀起新一輪梵高熱的影片,無疑是陳思誠導演的《消失的她》(2023)。該片英譯名為《Lost in the stars》(迷失在星空中),梵高名畫《星空》是貫穿影片的核心意象:何非引起李木子注意始于那件印著《星空》的白T恤,他作出帶李木子去看“海底星空”的許諾,讓李木子無限期冀。而讓李木子始料未及的是,曾如向日葵般帶給她光明和希望的何非已在虛偽和貪婪中迷失,處心積慮要將她葬于海底牢籠。影片在美術(shù)及人物設(shè)定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梵高色彩”。

借名畫營造氣氛、推進劇情是懸疑類型影視劇常用的技法。改編自美國作家丹·布朗同名小說的懸疑驚悚電影《達·芬奇密碼》(2006年),以盧浮宮謀殺案為開端,符號專家羅伯特·蘭登和密碼破譯專家索菲·奈芙在《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巖間圣母》《最后的晚餐》等達·芬奇畫作中找到了被隱藏的信息,揭開了神秘組織“郇山隱修會”的面紗。在陳建斌、陳曉聯(lián)合主演的刑偵劇《塵封十三載》(2023)中,連環(huán)案兇手戴著貓頭鷹面具模仿世界名畫《人間樂園》作案。該畫作者為16世紀尼德蘭畫家博斯,其代表作《地獄之光》《七死罪》也是美國經(jīng)典懸疑驚悚片《七宗罪》(1995)的靈感來源。

對名畫的傳神復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瑰寶敦煌壁畫,以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影視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元素和靈感來源。動畫片《九色鹿》(1981)根據(jù)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圖》改編,崇德?lián)P善的價值取向與古韻悠然的藝術(shù)特色讓其成為超越時代的經(jīng)典之作。舞劇電影《絲路花雨》(1982)被譽為“活著的敦煌壁畫”,其中的反彈琵琶、千手觀音等舞蹈曼妙唯美。影片結(jié)尾部分,萬邦通好的絲綢之路,仙女灑下的爛漫花雨,盡顯中國氣韻。近期上映的《吾愛敦煌》(2023)記述“敦煌女兒”樊錦詩堅守大漠的動人故事,影片使用了很多敦煌壁畫作為背景和視覺元素。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張議潮統(tǒng)軍出行圖》所描繪的張議潮,是中晚唐驅(qū)逐吐蕃、收復河西、一心歸唐的著名將領(lǐng)。值得期待的是,以張議潮和大唐歸義軍為人物原型的電影《敦煌英雄》即將上映。導演曹盾再度攜手編劇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張小敬變成了張都尉(雷佳音飾),影片看點不少。

影視劇中有不少讓名畫“復活”的經(jīng)典視效,這不僅提升了觀影的藝術(shù)氛圍和視覺享受,還能讓觀眾領(lǐng)略到文化之美與歷史傳承。電視劇《夢華錄》(2022)的花月宴試圖復現(xiàn)古畫《搗練圖》和《簪花仕女圖》,氣氛到位,如真似幻。徐克執(zhí)導的電影《新蜀山劍俠》(1983)和《蜀山傳》(2001)改編自還珠樓主小說《蜀山劍俠傳》,將神魔玄幻元素與古裝武俠結(jié)合,其中的瑤池仙堡堡主(林青霞飾)和孤月大師(張柏芝飾)都以敦煌壁畫飛天仙女造型出現(xiàn),臂挽白練,翻飛飄逸。獲得多項奧斯卡獎提名的奇幻冒險電影《吹牛大王歷險記》(1988)根據(jù)德國作家畢爾格的同名小說改編,劇中男爵在火神宅邸邂逅了代表著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并與她相擁而舞。烏瑪·瑟曼飾演的維納斯出場時佇立在緩緩張開的大貝殼中,這一場景復現(xiàn)了意大利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名作《維納斯的誕生》。

跟著影視劇去賞畫

影視劇中用名畫烘托角色或場景的手法比較常見,許多名畫“登陸”影視劇后,被更多人關(guān)注和解讀。

因明星仿妝和各種流行文化衍生品而在網(wǎng)上火出圈的《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1665)是荷蘭畫家維米爾的代表作,畫中少女溫婉含蓄、耐人尋味,畫作色彩柔和、輪廓模糊,被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電影《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2003)改編自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畫家維米爾與少女葛麗葉之間因知道注定會分道揚鑣而充滿了理智與隱忍的愛情。相見無日,見證他們之間曾暗生情愫的物件,只有一對珍珠耳環(huán)和一幅定格了脈脈相望那一刻的油畫。打出“畫見人心”宣傳語的電視劇《獵罪圖鑒》(2022)植入了《馬拉之死》《九相圖》等諸多名畫,其中《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出現(xiàn)在偵破“整容案”尋找密室機關(guān)的場景中。沈翊在畫中找到了“破綻”:“世人一直都以為這是珍珠耳環(huán),其實就是兩撇白色的顏料……少女的耳垂和這個所謂的珍珠之間并沒有連接物?!彼虼送贫苁覚C關(guān)就在“珍珠”上。

名畫失竊是中外影視劇慣用的老梗,即便如此,觀眾不妨在看劇時欣賞一下這些傳世經(jīng)典。電影《天羅地網(wǎng)》(1999)里,印象派畫家莫奈的《日落》在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被盜;電影《盜走達·芬奇》(2008)中,木板油畫《抱銀鼠的女子》在波蘭的博物館被盜;電影《縱橫四?!罚?991)中,國際大盜三人組在法國盜竊了莫迪利亞尼畫的《讓娜·海布特》。價值連城的名畫落入誰手,如何找回?在這類影視劇中,名畫只是“拽”著觀眾去探尋答案的吸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