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何立偉:好吧,講講他們的故事
來源:《芙蓉》 | 何立偉  2024年02月20日09:41

我疏于涂寫,懶,沒了少年氣,激情業(yè)已耗散,偶爾寫點小文字,不是顯示存在,而是不讓筆頭生銹。刀還是要拿出來經(jīng)常磨一磨。動心來寫大幾萬字的小說,必定也是有什么情緒如鯁在喉。

我們長沙有家最大的網(wǎng)紅龍蝦店叫文和友,有個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東東,80后后生崽,到廣州復(fù)制另一家文和友,就在太古匯,熱鬧地方。他回來同我吃飯聊天,說起粵地招商過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同五花八門的事,其中說到有位擺攤賣烤魚的老頭,爺女相依為命,那老頭望著女兒時的眼神他看到過,那眼神包含的內(nèi)容讓他觸動,那是復(fù)雜而又感人的眼神。我當(dāng)時聽了,同樣也莫名地被觸動。說不出什么原因,回家躺在床上一直琢磨著東東說的這位賣烤魚的老頭同他女兒意味深長的關(guān)系,由此想到長沙湘江邊上下河街滿街賣剁魚的小商販們的許多面孔,同日頭下那些面孔上跳蕩的表情。想著想著心里頭就莫名地?zé)岷婧媪?。我曉得我會要寫一篇小說,來描畫這一類人群的生存圖景。

在長沙,在廣州,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像擺攤賣烤魚的老頭一類的人群,是一望無邊的存在,亦就是智識階級所謂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他們在任何朝代皆生存不易——不管大王旗如何在城頭上變來變?nèi)ァK麄円蛎煨〉挠钪?。而渺小素為君子不齒。然無其數(shù)的中國布衣平民,就因了這渺小的欲望而頑強生存、拳打腳踢,執(zhí)于一念,以自己一生的努力來完成這渺小、平凡、甚至平庸的欲望。這才是這個社會的活力所在,元氣所在。沒有渺小,何來偉大?中國人生存的不易,同這不易中的蓽路藍縷,百折不撓,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底色,亦是時代大合唱中最雄渾厚重的低音部。

創(chuàng)作源于內(nèi)心的觸動,而虛構(gòu)是將這觸動轉(zhuǎn)化為人間的故事。

講完了沉默大多數(shù)中一個老頭同一個女兒的故事,我希望看到的耳朵,有如魚鱗一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