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王年軍詩的特質(zhì)與“自由”之境
來源:《北京文學》 | 榮光啟  2024年02月25日20:30

王年軍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詩歌寫作者,他一直以來給我一種自由、從容和內(nèi)斂的印象,他身上有一種特別淡定的東西:盡管真理我還不能確定,但我相信它一定在某處,我的讀書和知識探尋要朝向那個目標。這個心志或者說性格,使王年軍的求學、求知生涯相當?shù)驼{(diào)、篤定。在知識尋求上,他可以興趣廣泛,但從來不是追逐時尚的人;即使現(xiàn)在成為知名詩人、影評人,他仍然是被動的,不會是那種主動去尋找掌聲的人。

也許正是這樣的品質(zhì)和人生,使王年軍的詩歌寫作呈現(xiàn)出一種特質(zhì)與自由。這種特質(zhì)首先是他在詩歌中廣泛呈現(xiàn)的世界性的知識,這種知識的運用其意義不止是古代詩歌中的用典。如果他的詩歌中出現(xiàn)一些生僻的詞語,只不過這些詞語的所指已經(jīng)是他的精神和語言的一部分,他只是隨口說出而已。比如在他詩歌中隨處冒出的林奈、恩培多克勒、喬治·艾略特……我相信有些讀者面對他的詩歌,如果要細致地去弄明白什么的話,是需要查字典的。但我覺得不能詬病王年軍,每個人的詩歌寫作只能是運用他最擅長的語言,這是他的思想構(gòu)造和知識系統(tǒng)的衍生,而無論這種語言是口語還是書面語。我們不能只在語言形態(tài)的層面來談論一首詩的好壞,口語可以寫出絕妙的詩篇,書面語也當然可以。

我說王年軍的詩歌寫作有一種“自由”,正如同他的人生一樣,他篤定在某個“絕對者”那一邊,他的詩歌,沒有囿于當代漢語詩歌的某些流派、風格,他的寫作是一種心靈在特定知識譜系中與自我、語言對話的產(chǎn)物。他不是要產(chǎn)出一個作為主體的人生經(jīng)驗、思想的詩歌對應物(正如大多數(shù)詩人所做的那樣),他其實是要呈現(xiàn)一個本體論意義上的自我的真實狀態(tài)。雖然在這種寫作中,“現(xiàn)實”或特定經(jīng)驗有時也會具體地被呈現(xiàn)出來,這種呈現(xiàn)顯示了詩人面對世界時的那種卓越的感受力與傳達能力。

他的寫作,更多是一種心靈在廣闊的世界場景之中向自我和語言開放的寫作,你可能不如讀一般的詩作那樣容易把握其中的經(jīng)驗或情感、思想的內(nèi)核,但你還是可以在一種呢喃、思辨、駁雜的敘述樣態(tài)中,體會一種在尋求與困苦之中的心靈的真實。我覺得這是一種寫作的“自由”之境;也是作為“人”的一種自由之境。因為此時的人,不是面對普通的評判者、讀者(自我也是一種讀者),傾向于思慮如何成就讓讀者滿意的文本,而是面對一個更大的評判者、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何為自我之“真實”,詩歌、語言的努力有效嗎?正如王年軍在敘述看海的感受之時,深感“?!辈⒉荒艹蔀閭鹘y(tǒng)抒情詩中的一個與自我對應的象征之物,“?!辈]有因為“看”而得到澄清,“?!睘楹挝?,仍舊晦暗不明,如同“人”與“自我”,于是詩人說:“在山頂看海/實際上/就像在海中看海/……我的身體/變成一座有著沉重石頭的島嶼?!边@一次,“?!睕]有使人心曠神怡,“?!痹谥黧w的觀看中其意義在不斷被語言淹沒。最終,作為“身體”存在的“我”,更“沉重”、更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