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長天一—王勃傳》外篇
浩茫的大唐詩歌銀河系,有一顆青春之星,炯然高華,瑩美奇絕。那就是初唐“四杰”之冠的你——王勃。
——《秋水長天一—王勃傳》
一
王勃《滕王閣序》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化典庾信《馬射賦》文句:
落花與芝蓋齊飛,
楊柳共春旗一色。
緣何前者千古傳唱,后者鮮為人知?兩相比看,遂見知曉。
前者: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后者:落花,芝蓋。楊柳,春旗。
王勃詩句意象生動,美感強(qiáng)烈。意境宏闊,氣象恢弘。平平仄仄,蔚為壯觀,躍然紙上,驚泣天地。
更有王勃上下兩句,一動一靜,亦色亦空。
近景特寫:落霞孤鶩比翼翔舞,動感極是強(qiáng)烈。落霞色彩繽紛,驚艷耀眼。孤鶩振翅搏擊,間或似有鳴聲響徹。
畫面切換:秋水長天渾然一色,湛藍(lán)無垠。秋水寧靜,宛若潤玉。長天高遠(yuǎn),一碧萬頃。
兩句對比鮮明,出神入化。
如何不把人端端地愛煞。
歷史的眼睛天真無邪 !
二
王勃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風(fēng)一般流傳于民間市井小巷,翹楚于歷代送別詩詞之林。張九齡《 送韋城李少府》飄忽王勃此詩影子: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系王勃青春熱血澎湃之作,尚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之韻。其之后所賦《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亂煙籠碧砌,
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
江山此夜寒。
此詩沉郁幽深,料峭凜冽。煙籠月飛,曲盡人間千結(jié)離腸。一掩一寒, 奇絕世上萬般別緒。
人間尋常一幕別離場景,竟引得萬里江山為之一夜寒徹,好一個(gè)“寒”字了得!
果真是:穎然奪得千峰翠色來 ,卻令六宮粉黛無顏色。
三
詠春詩古今多矣,而王勃畢竟一枝獨(dú)秀,技壓群芳:
東園垂柳徑,
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
風(fēng)光繞四鄰。
鳥飛村覺曙,
魚戲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
何處染囂塵。(《仲春郊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鴨子、蜻蜓,皆為可感可觸的生命之物,敏感于春情春態(tài)自是情理之中。
村與水,皆屬自然靜物,而王勃通過鳥飛魚游,賦之以知覺與魂靈。幽幽村莊栩栩然吸附了生命,沉沉靜水勃勃乎煥發(fā)了靈性。獨(dú)辟蹊徑,獨(dú)具匠心。傳神寫照,神來之筆。
四
有一種說法:大唐詩歌大幕,由公元676年那個(gè)溺水南海的詩人開啟。
詩人寫下《滕王閣序》次年之夏,南渡赴交趾探望父親,歸途溺海驚悸致死。這個(gè)詩人,便是時(shí)年27歲的王勃。
之前,大唐開國50多年的詩人詩作,仿佛只是一段詩意的耐心鋪墊與烘托。
有人統(tǒng)計(jì)《全唐詩》49000多首詩里,掛著月亮的詩篇約為5377首,占比11%?!短圃娙偈住分校铝劣芜脑?,81首,占比27%。而最早且最美的月亮詩,當(dāng)推“初唐四杰”王勃《山扉夜坐》:
抱琴開野室 ,
攜酒對情人 。
林塘花月下 ,
別似一家春 。
此為王勃現(xiàn)存詩篇里極少、甚至是唯一一首描寫到“情人”的詩歌。
詩中花月春情,琴酒年華,是王勃個(gè)人俊采星馳、青春綻放的實(shí)錄,更是青春蓬勃、激情飛揚(yáng)初唐氣象的寫照,也是大唐詩歌星漢燦爛、洪波涌動的昭示與象征。
五
自然界的天光云影,都是任憑詩人主觀剪裁點(diǎn)染的風(fēng)物。而詩人語意,常有似曾相識之巧合?;?qū)儆幸獬幸u,或?yàn)樗娐酝?/p>
王勃《秋江送別二首》:
誰謂波瀾才一水,
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王昌齡《送柴侍御》: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王勃《重別薛華唐》:
明月沉珠浦,
秋風(fēng)濯錦川。
……
窮途唯有淚,
還望獨(dú)潸然。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獨(dú)愴然而涕下。
六
讀王勃“林塘花月下 ”詩句,遂想到初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為一首10段結(jié)構(gòu)的琵琶古曲,《舊唐書》說是由“陳后主作”。隋煬帝楊廣有同題詩流傳,張若虛更以《春江花月夜》孤篇風(fēng)騷全唐。
而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又令人想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且以此作王勃的一釋注腳,細(xì)細(xì)想來卻也不失幾分貼切。
七
時(shí)間: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上元二年?75年)九月九日。
地點(diǎn):洪州(今南昌市)贛江岸畔滕王閣。
背景:滕王閣層巒聳翠人云霄,飛閣流丹臨江水。八郡風(fēng)俗冠之最,四時(shí)物侯標(biāo)其新。
修葺告成,張燈結(jié)彩。重陽雅集,盛裝迎客。
人物:王勃。閻都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靜靜流淌的秋江,綿綿舒卷的秋云,屏氣斂息,急切期待即將登場的王勃,以一篇橫空出世的《滕王閣序》,令洪都風(fēng)月,從此江山無價(jià)。
聚光。其余不表,此處單說王勃《滕王閣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朱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寫畢,王勃提起筆來,作一眼深情端詳,仿佛與筆做什么交流。突然,他“嗖”地將筆向窗外擲去。
筆若箭矢,穿過滕王閣軒窗,穿過低徊的云層,落入秋江寒水,激起千重浪花,萬聲喝彩……
而那一個(gè)“流”字,狂狷而有度,骨傲而氣昂。像黃河之水飛天而來,若碧霄青云雄然高視。
王勃收起行裝,推門像一朵煙霞孤然飄去。
驀然,閻都督尖叫一聲:緣何“空”了一字!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__自流”。
好生奇怪。在場文人雅士有說當(dāng)為“水”字,有說應(yīng)是“獨(dú)”字,皆未能讓人滿意。
閻都督遂命人快馬追趕王勃,把落了的字請回來。
差人追到王勃,王勃隨從道:子安一字值千金……
差使返回稟報(bào),閻都督暗想: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又一轉(zhuǎn)念:如此難得詩章,斷然不可少一字。不如隨他的愿,這樣本官也落個(gè)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閻都督命人備好銀兩,親率眾位,趕到王勃住處。
王勃讓隨從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子安為文,向來未有空字。此處雖空不空,因空而空??照呖找?,空也空者……
見眾人面面相覷,王勃笑道: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大家聽后齊聲稱妙。
閻都督擊掌而贊:一字千金,俊采星馳,惟子安莫屬!
當(dāng)晚,閻都督又設(shè)專宴酬謝王勃。
極度興奮,閻都督多飲了幾杯,又靠近窗戶,汗出受風(fēng),即刻便覺骨節(jié)酸痛,一陣咳喘。
有名醫(yī)來診,欲以麻黃為藥。
略懂中醫(yī)的閻都督喘著氣說:麻黃乃峻利之藥,我已年邁,恐受之不起……
這時(shí),一旁的王勃說話了:藥療莫若食療,閻公不妨食一碟當(dāng)?shù)匦〔嗽囍?/p>
一碟小菜?眾人便報(bào)之以訝驚之聲。
王勃又道:先以蘇葉和麻黃濃煎取汁,再與浸泡大豆一并煮熟發(fā)酵,即成當(dāng)?shù)厮^的“豆豉”……
眾人滿臉狐疑,只聽閻都督咳嗽一聲說:豆豉性平,解腥和胃,驅(qū)寒清毒,子安此言信矣……
眾人自是有所不知,醫(yī)學(xué)實(shí)乃王勃最初的“專業(yè)”。
紫葉吟風(fēng),蒼條振雪。天賦一懷奇才,地賜一副傲骨。以耿介頂天,以真善立地,以才思傲世。這是詩人王勃,文學(xué)家王勃。
龍朔元年(661年)冬天,12歲的王子安,懷燃一團(tuán)“知醫(yī)盡孝”的熱望,獨(dú)自跑到長安,虔誠拜民間神醫(yī)曹元夫子為師,揭開以孝為先、求師學(xué)醫(yī)的人生幕帷。
曹夫子為上古秘籍《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直系傳人,此秘籍先由歧伯傳于黃帝,中經(jīng)53位傳人方至夫子曹元之手,其間有首次厘定原書章句的第36傳人扁鵲,及被信為神醫(yī)的第46傳人華佗。
王勃是卓越的醫(yī)學(xué)家、易學(xué)家、儒道釋家,因而更是思想家,楊炯《王勃集序》敬王勃以“人宗”。
在沒有月亮的夜晚,一盞燈就是最明亮的心情。王勃,你的眼睛是怎樣得深刻啊,瞧,把夜色都染黑了……
次日,王勃前來辭行,閻都督已無大礙,精神好了許多。
王勃作揖:都督大人保重,子安就此告辭。
閻都督拍一拍胸脯,背兩句王勃《滕王閣序》: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即興長吟: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fēng)晚,
山山黃葉飛。
余音未落,引得滿堂掌聲:好詩,好詩。
閻都督雙手抱拳而謝:一碟小菜,除老夫疾痛之苦,子安又是一處“神來之筆”啊!
說得王勃和閻家人都笑了起來。
豆豉藥用之效,從此由洪都傳開,香遍大江南北,利及當(dāng)世千秋。
回至正文,書歸正傳。
且不論王勃《滕王閣序》序后賦詩,詩前為序,已是“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再觀整詩:句句寫實(shí),句句為空。最后破題點(diǎn)睛:空。
深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妙意,入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靈境??斩`,靈而動。動而美,美而奇。果然是詩家之絕唱!
滕王高閣臨江渚,(高閣凌空)
佩玉鳴鸞罷歌舞。(歌舞罷空)
畫棟朝飛南浦云,(棟云飛空)
朱簾暮卷西山雨。(雨卷而空)
閑云潭影日悠悠,(日子悠空)
物換星移幾度秋。(物換秋空)
閣中帝子今何在?(人去閣空)
檻外長江空自流。(江流一空)
之后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皆以空入詩,各得風(fēng)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