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庚:傾力為普通人立傳
昂揚不屈的挑山工、鄉(xiāng)村儒學的堅守者、農(nóng)村電商的領路人、心懷大愛的援藏干部……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特別獎、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獲得者徐錦庚創(chuàng)作的短篇報告文學精選《行走的脊梁》,日前由濟南出版社出版。
在徐錦庚筆下,書中的普通人物鮮活、生動,他們身上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都有著大大的情懷。這是徐錦庚寫作《行走的脊梁》一書的初衷——為普通人物立傳,彰顯人性光輝。
挖掘普通人物閃光點
《行走的脊梁》選取了徐錦庚20篇短篇報告文學精品,用細膩的文字書寫大時代下普通人物身上的故事,挖掘人物身上的閃光點,用文學渲染的手法講述真人真事,回答時代之問,傳遞蓬勃生長的中國力量。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原常務副會長黃傳會評價這部作品說,該書關注農(nóng)民、工人、售票員、廚師、消防隊員等普通人物,卻人人都有大情懷;篇幅不長,卻篇篇都有大氣象。作者從時代大潮中擷取涓涓細流,以小見大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當代中國精神,既給人以感官愉悅、藝術(shù)享受,又給人以思想啟迪、精神激勵。
為何會關注這些普通人物?這與徐錦庚的記者職業(yè)有關,他接觸的既有業(yè)界翹楚和社會精英,也有普通百姓?!八麄兌际俏谊P注的對象,也是我新聞報道中的主角。”徐錦庚表示,非凡人的平凡事,平凡人的非凡事,都應該是我們關注的目標。所以,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他有意識地瞄準老百姓,傾力為普通人物立傳,讓他們成為文學作品中的主角。
那么,哪些普通人物能夠成為徐錦庚文學作品中的主角呢?他的答案很簡單,就是能讓他怦然心動的人或事。
在徐錦庚筆下,普通人物個個都有大情懷。比如《“懶漢”治村》中的村干部,辦事公正公平,科學決策,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踐行的是我黨的初心;又如《芝麻開門》中的農(nóng)村電工,做電商開網(wǎng)店帶動一方經(jīng)濟,讓鄉(xiāng)親脫貧致富,見證了“網(wǎng)絡改變生活,知識改變命運”……可見,普通人物同樣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英雄。
“中國需要淵子崖”
閱讀完《行走的脊梁》一書后,記者對《一個村莊的抗戰(zhàn)》中的細節(jié)久久不能忘懷。該章節(jié)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淵子崖全村老少與敵人拼死肉搏、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徐錦庚以飽含敬意的筆墨,將那場昏天黑地的血戰(zhàn)講述得驚心動魄。
軍人出身的徐錦庚對戰(zhàn)爭格外敏感,對激發(fā)民族氣節(jié)的戰(zhàn)爭格外看重?!暗谝淮温牭綔Y子崖,我被一組數(shù)字震驚:全村人與日軍真刀真槍干,140多人被殺,日偽軍死傷150多人?!毙戾\庚也為一個事實起敬:激戰(zhàn)之后,鬼子要么繞道走,要么路過時會向村子和村民敬禮。一驚一敬,讓他血脈僨張、情不能已。于是,徐錦庚懷著敬仰之心,慕名前往,尋尋覓覓,感慨萬端,徐錦庚表示,“中國需要淵子崖,中國人需要血性。”
感受溫暖與力量
通過閱讀《行走的脊梁》,我們可以跟著作者走進神州大地深處,置身劉集村民舍生忘死接力保護《共產(chǎn)黨宣言》首譯本的現(xiàn)場,景仰淵子崖村民奮勇抗日的民族氣節(jié),觸摸龍山悠久古老的中華文明根脈……書中每篇作品都像老友在講故事一樣,也可看出,作者筆下的主人公都是正能量的。
對此,徐錦庚表示,他對報告文學社會職能的理解是8個字:弘揚正氣,鞭撻時弊。無論是記者還是作家,既要記錄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更要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在他看來,報告文學當然要針砭時弊、揭露批判,但更要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樹立時代風氣,引領時代風尚,傳播崇高、正義、公理、奉獻、友愛、善良,讓讀者感受溫暖、看到光亮、汲取力量、樹立信仰、明確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行走的脊梁》運用了大量的短句,讀起來鏗鏘有力,氣勢恢宏。對此,徐錦庚介紹,在寫短篇時,他給自己定下目標:一是通篇短句,字不逾十;二是靈動活潑,富有彈性;三是筋道耐嚼,富有張力;四是抑揚頓挫,富有韻律。對于為什么要用短句?徐錦庚的體會是,文章要講氣勢,氣勢既要體現(xiàn)在主題上,也要體現(xiàn)在語言上。主題是核心,語言是載體。再好的主題,如果詞不達意、佶屈聱牙,氣勢就會大打折扣。而短句讀來節(jié)奏分明、鏗鏘有力,能夠形成回環(huán)往復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