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版五先生》:紅塵有愛,青藤不老
一直想去長沙看望鐘叔河先生,老先生九十三歲了,耄耋之年闖過了新冠,闖過了中風,雖至偏癱,但似無大礙,福貴之人終有天佑,信然。年三十晚給老人家打電話拜年,叔河先生依然說話風趣,帶著長者的可愛,只是力氣不夠,說話慢了些。前年為叔河先生《念樓隨筆》制作“93壽慶賀版”羊皮書,叔河先生來電話說“我九十二”,現(xiàn)在老先生滿九十三進九十四了,歲月無痕,依然健旺,雖是掛念,也頗覺心安。去年二月《鐘叔河集》出版,我寫《枯樹一枝梅》向叔河先生致敬,當時說王平君要輯一本《念樓題記》成書,未知進展,深以為念。說起來我為叔河先生做過五本書,先是《人之患》與《千秋鑒借吾妻鏡》,又影印《蛛窗述聞》和《鐘叔河摹陳老蓮繪水滸葉子》,第五本即特制羊皮書《念樓隨筆》,這里《蛛窗述聞》是叔河先生早年學生時代嘗試寫作的筆記類小品,《鐘叔河摹陳老蓮繪水滸葉子》為叔河先生青壯年時期在勞改農(nóng)場臨摹的小品,此兩種皆作于非常時期,尤有意義,我很喜歡。二書都限量五百本,供愛書的讀者珍玩。這些有趣的過往,很是珍貴,頗可珍惜。
與叔河先生相識在我來北京后,不算早,卻也近二十年了,忘年之交心心相戚,每年回長沙總要去念樓探望,相談時短,情誼日深。叔河先生通達之人,說起《大托鋪笑話》他自己先笑得語不能繼,那一份高興的情緒,很能感染周邊的人。他的經(jīng)歷多,故事也多,念樓里訪客不斷,笑語不絕,每每都為他的故事所引,最妙的是叔河先生的旁征博引,天文地理,古今人文,皆能隨意談吐,按學歷叔河先生只到高中,但勤奮好學使他能夠入職《新湖南報》做記者寫文章,這當是家學所致。鐘父鐘昌言老先生入讀過梁啟超的時務(wù)學堂,教子有“庶不致庸庸碌碌虛度一生”之言。五年前與付帥君同往長沙念樓拜訪,說到寫作的事,有朋友自詡是我的寫作老師,叔河先生聽了笑著搖頭說,這是好事,有人要往你身上靠,說明你有價值。其實,藉叔河先生的寫作文章之妙,倒是可以明曉一個道理,世上知識可以學到,惟獨寫作靠天賦,無可教,也學不來。那次的閑聊說到搖籃本,叔河先生說自己做了一輩子書籍編輯,活到這把年紀,第一次聽說搖籃本,約我有時間專門談一談這些歐洲早期印刷書籍的知識。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于此可見叔河先生的開闊與坦蕩,通透與達觀。因為編輯出版《走向世界叢書》,叔河先生對歐美近現(xiàn)代的社會多有了解,曾為叢書的每卷寫有前言,匯集成書為《走向世界》出版,識見之廣,思銳之深,超乎常人,卻還能在八八高齡好奇新知,探尋新發(fā)現(xiàn),大概正是叔河先生博識的原由。
前天收到《湖南出版五先生》一書,記鐘叔河、朱正、唐俊容、唐浩明、蔡皋五位湖南出版名流,這里我與三位先生相識,前面談的到鐘叔河先生相識最久,時常往來,與朱正先生也有書緣,約在八年前出版《另冊》時,我用一幅中國青綠山水畫做封面,另附一冊筆記本。拿到樣書給朱先生在北京的寓所送去,當時朱先生抱恙,簡略說了些話,未敢久滯,辭別至今未能再有聯(lián)系,鐘叔河先生說起朱先生的書名取得好,例舉的就是這本《另冊》。朱先生與鐘叔河先生同年月,為《新湖南報》同仁,相知相交迄今已七十余年,破帽遮顏的年代患難與共,命運同凄,之后相攜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做編輯。朱先生原本溫和、內(nèi)斂,說話從容,語氣低緩,但筆底文章卻長矛挺立,風掃殘云。前面說到叔河先生贊朱先生會取書名,《另冊》之外還有《右傳》,取意與古典《左傳》相立,也是驕傲壓不住,妙不可言。我設(shè)計《另冊》時,封面截選的畫幅中有高山流水,托意長壽相好,算作我的敬意。這次在書中看到朱先生照片,須發(fā)皆白,神情昂然,人生正該如此。
《湖南出版五先生》中唐浩明先生,大約也是七十七望八十的年紀了。很多年前我得到一本《李秀成親供》,覺得是研究湖湘文化的資料,交岳麓書社影印出版,浩明先生是研究湖湘文化的專家,著有《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長篇小說,他力薦出版。他當時是岳麓書社的首席編輯,后又任職湖南省作協(xié)主席,但仍不離岳麓書社。我每次到岳麓書社都會到他的辦公室拜望,聽他爽朗的笑聲。浩明先生在岳麓書社出版的著作我都有,得他好意簽名給我,是那種一揮而就的灑脫。浩明先生的書法好,取法平正,字如其人,讀他文章也如此,誠實敦厚。我沒有聽到他講述自己的故事,讀這本書中的采訪文章,才知道他的身世,以及幼年時期的遭遇。好在他性格開朗,知道人世間的道理第一要靠自身,凡事皆努力為之,加上天賦才華,終不掩其志,獲得成功也是天道酬勤。湖南賢哲不少,人杰地靈,當?shù)亓曀壮缟袀渚叩胤教厣?,既有傳統(tǒng)的鄉(xiāng)間范式,又有地域的嶂癘之氣,和江南情趣有異,與細風軟意有別,是蠻干的地方小調(diào),卻氣壓江河。我曾經(jīng)疑慮湘鄉(xiāng)富厚堂曾國藩藏書的流落何處,讀到采訪才知道交歸湖南省立中山圖書館,這是一個好歸宿,唐浩明靠這些曾國藩家藏不僅編輯出版《曾國藩全集》,更寫出皇皇巨著《曾國藩》,所謂湖南人敢為天下先,于斯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