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跨媒介鏈接,為經典作品改編與傳播加分賦能 ——金庸武俠小說改編帶來的啟示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卞蕓璐  2024年04月19日07:56

近日,在全國電影(廣州)交易會暨第25屆全國優(yōu)秀影片推介會現場,改編自金庸小說的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亮相。這部作品由知名導演徐克執(zhí)導,并匯聚了肖戰(zhàn)、莊達菲等人氣演員。據專業(yè)電影數據平臺統計,本片淘票票想看人數已達20余萬,足見觀眾的期待和金庸武俠經典改編的魅力。

一部金庸武俠史,亦是一部金庸武俠改編史。今年恰逢金庸百年誕辰,網上網下再掀金庸武俠追憶熱潮。不同代際的讀者分享各自的金墉武俠接受史:有人被金庸的文字魅力征服,曾經挑燈夜讀其15部代表性武俠小說;有人則借由影視作品,在一個個鮮活立體的江湖豪俠引導下,走進武俠世界;還有人通過游戲,在第一視角的虛擬世界中伸張正義,感知武林浪漫……給觀眾留下深刻記憶的,不僅是作品中的諸多人物、情節(jié),還有許多經典鏡頭和名場面,一系列傳得開、留得下的影視金曲,以及一眾演活了江湖兒女的實力派演員。

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金庸武俠小說經過改編,以電影、電視劇、音樂、戲曲、話劇、游戲等不同形式與觀眾見面。其中,影視改編作品數量最為龐大,目前已上映和播出的超過100部,僅《射雕英雄傳》一部便先后被影視化17次。金庸武俠不僅是一個文學世界,它的改編與傳播也是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由它激活的創(chuàng)作鏈條,至今葆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從文化IP視角審視金庸武俠,對于今天的經典改編、跨界傳播以及全鏈條文創(chuàng)開發(fā),都有啟示意義。

融匯中西的創(chuàng)新基因,啟發(fā)后續(xù)改編者打開思路

融合創(chuàng)新,是金庸武俠脫穎而出的關鍵,是與現代讀者取得審美共振的關鍵,也成為后來其作品改編的有益經驗。

相較于舊式武俠文學,金庸武俠寫古人行俠仗義事,直抒的卻是現代人自由精神、獨立人格的胸臆。與還珠樓主式的奇幻仙俠相比,金庸又打破了歷史與傳奇的界限,讓御劍飛行的俠客進入不乏歷史感的江湖。金庸既從傳統文化長河中汲取寶貴資源,又借鑒了外國小說乃至電影、戲劇的敘事手法。比如,《雪山飛狐》中的“羅生門”結構便學自電影;《射雕英雄傳》中郭靖、黃蓉密室療傷的情節(jié)遵照話劇舞臺規(guī)律;而活用歷史故事寫武俠的思路,則受《三個火槍手》的啟發(fā)。

這樣一種融匯中西的創(chuàng)新基因,不斷啟發(fā)后續(xù)改編者打開思路。金庸作品的影視改編經歷過幾輪熱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金庸武俠小說被改編成多部戲曲風電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拍攝的系列金庸武俠改編電視劇,以忠實于原著見長;90年代香港電影創(chuàng)作掀起“新武俠風”,徐克《笑傲江湖》、王晶《鹿鼎記》、王家衛(wèi)《東邪西毒》等電影對金庸武俠的改編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性,在對金庸原著的詮釋中自成一派,同樣經典;2000年以來,央視版金庸武俠改編劇興起,主創(chuàng)們在真實取景和磅礴壯美的地理展現上著力,小說中讓人心馳神往的萬里江山變?yōu)闊善辽系拇蠛煤由?,同樣征服觀眾無數。

數十年來,金庸原著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涵蓋了劇情、武俠、喜劇、奇幻、動作、古裝等多種類型,成就了一批優(yōu)秀導演、編劇、演員、美術設計、詞曲作者等,激發(fā)了諸多藝術門類的創(chuàng)意火花。直到今天,在對接時代審美、嫁接其他藝術形式的過程中,金庸武俠改編仍在不斷開拓新可能。今年將與觀眾見面的電視劇《金庸武俠世界》,以單元劇形式,圍繞不同主人公展開;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將郭靖守襄陽的情節(jié)延展放大,進行重新演繹;網絡游戲《射雕》不久前公測上線,也給眾多玩家提供了一次走進宋風畫卷的機會。

江湖刀光劍影中,飽含愛國護家、兼濟天下的深情

經典作品改編,形式千變萬化,但總有恒定內核,那就是圍繞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內涵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經典贏得觀眾的共情與共鳴,讓經典活在當下、滋養(yǎng)當下。

金庸武俠,重在“俠”字,演繹傳播俠義精神是金庸作品改編萬變不離其宗的關鍵。何為俠義?金庸自己的解釋是“奮不顧身,拔刀相助”八個字。更多讀者和觀眾熟悉的,是他在《神雕俠侶》中借郭靖之口所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俠客們的扶危濟困、懲惡揚善,體現了人們對家國情懷、善良風俗、公平正義的認同和追求。這種認同和追求是貫通古今的,通過武俠世界的藝術設定,不論多年來的一代代讀者還是今天的年輕觀眾,都能在俠客之道中紓解情緒,于藝術世界中超越庸常。這是武俠文藝所以能抵達廣泛讀者觀眾群體的重要原因。

金庸武俠強調俠士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謙虛憨厚的郭靖、大義凜然的喬峰、瀟灑不羈的令狐沖,作品中的俠客從不單純地好勇斗狠,也絕不會行俠以求榮貴,他們的理想抱負或許有異,但為國為民的價值觀卻不曾偏移。家國一體的價值觀,是根植中國人基因的精神密碼。金庸雖寫江湖刀光劍影,但飽含著愛國護家、兼濟天下的深情。這是金庸武俠在華人世界受到歡迎并葆有長久改編生命力的文化根由。

在傳統文化熱的大背景下,金庸武俠所營造的傳統文化世界也受到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重視。其作品中,既有儒、墨、道、釋等思想文化,有歷史興衰、朝代更替的宏大背景,也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學藝術,有中醫(yī)藥道、茶酒飲食等民俗學識。作品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為讀者提供了關于古典中國的文化想象,也成就了其武俠小說穿越時空的經典魅力。

通過不同媒介形式融合,張揚金庸藝術世界的傳統文化之美,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立體呈現與多維傳播也成為新的改編方向。例如,經典游戲《笑傲江湖》分別于2019年和2022年推出了《新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3 D》兩版迭代,將國畫氣韻與年輕網友偏愛的清新畫風相融合,創(chuàng)造了讓人耳目一新的國風武俠世界。

讓人物走出文字,虛構世界也有落地為文旅資源的潛力

經典作品往往具有恢弘的藝術世界,擁有豐富的情節(jié)、生動的人物、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想象力,這些成為改編過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為改編質量提供重要保證。經典改編因而長盛不衰。

金庸的武俠世界是什么?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種答案。它匯聚士農工商,鋪展歷史風云,俠士們漫游其中,尋找自己準星和前路;它也是空間意義上的江湖,是塞北的雪、江南的雨、大漠的風、海島的浪……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無限人物和情節(jié)容納量,有著精準塑造、明晰架構和宏大地圖的藝術世界。從接受角度來看,金庸武俠世界既可以文字為索攀爬進入,也可以影像為階登堂入室,還可以從人物命運中領悟為人處世的生活智慧。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看,由不同人物視角打開這個世界,可以生發(fā)出不同故事,以不同藝術形式開掘其中的素材資源,可以演繹出新的藝術空間。

近年來,不同藝術門類的跨界創(chuàng)作受到歡迎,衍生文藝產業(yè)鏈、打造文化IP成為重要趨勢,經典作品改編在這樣的背景下更是備受關注。從選角是否能比肩前作,到動作場面有無升級,再到情節(jié)擇選增刪是否尊重原著,影像風格能否與當下審美對接,都會被觀眾拿到放大鏡下來分析、比較。大眾關注意味著改編的難度,也激發(fā)出經典的新講法新可能。瞄準今天讀者觀眾的接受需求,找準經典與當下文化的契合點,借助新的時代條件、媒介手段和產業(yè)生態(tài),不斷打開改編思路,讓經典的身段更靈活、傳播更多元、接受更生活化,是擺在文藝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部藝術世界豐盈的經典IP,不僅故事可以續(xù)寫,人物可以走出文字,其中的文化符號也可衍生為文創(chuàng)產品,虛構世界也有落地為文旅資源的潛力。近來《長安十二時辰》衍生的唐風主題街區(qū),主打實景體驗,游人如織;以《風起洛陽》為靈感開發(fā)的80分鐘“實景+VR”體驗,憑獨特沉浸感引眾打卡;《夢華錄》不僅帶火了諸如“點茶”等非遺技藝,還成為開封打造文旅地標“宋潮世界”的靈感。由這些實踐探索可以看出,經典的創(chuàng)造性之旅前景可期。因此,期待更多創(chuàng)作者努力探索跨媒介鏈接等手段,為經典作品加分賦能,激發(fā)出更多屬于這個時代的新經典。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