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述強《時間之野》:展現(xiàn)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散文集《時間之野》(漓江出版社)中,少數(shù)民族題材過半。作為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何述強,以民胞物與的情懷,通過描繪南嶺這片多彩熱土上各民族的風物、人物、文化等,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風物是帶有深厚地理文化內涵的風光景物。在《時間之野》中,有苗族同胞居住的云霧飄渺、泉水甘甜、莽莽蒼蒼的大苗山,有侗家兒女居住的三省坡下圣潔的侗天湖,有毛南族兄弟聚居蒼莽森林之側的九萬大山南麓,有布努瑤姐妹生活的七百弄大石山區(qū)……從九萬大山到十萬大山,從龍江河流域到紅水河流域,從黔桂邊境的林莽幽壑,到北部灣濱海霧雨中的紅樹林,再到浩瀚大海中的京族三島,這些“‘南方’之南”的典型風物在作者筆下釋放出無窮魅力。作者或禮贊,或悲憫,賦予風物人文溫度。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創(chuàng)造一方文化。《時間之野》中的各民族人物和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共同體。一如《回到竹簡——忻城漫筆》,贊頌忻城壯族老教師石秀毓耗時17年,用整卡車的竹子削成近15萬片竹簡,把一整部《本草綱目》抄在了竹簡上。作者寫道,“在我看來,這是發(fā)生在中國南方的一次古老的儀式……對于經(jīng)典,這應當是最高禮遇了。南方,正是用如此質樸的方式感恩一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經(jīng)典,以一顆無比寂寞和深情的赤子之心頂禮一部偉大的作品,這種愛,深沉而內斂?!?/p>
南嶺走廊橫跨湘、桂、粵、贛四省(區(qū)),是南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河流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書中的《千秋眉眼龍江河》寫壯、瑤、毛南、仫佬、漢等民族及其文化在龍江河流域的互動交融?!督皆娨獯酥胁亍穼懠t水河的子民們共同在千峰百嶂間開辟美麗家園?!皾h文化與黔桂邊陲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這里融合、生發(fā),交相輝映。星星與星星不會相互埋沒,相反,它們共同的光芒會使天空更加明亮”?!鹅`渠夢尋》寫靈渠開鑿使“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就緊緊握手了,血脈相連了?!?/p>
《時間之野》立足南嶺走廊,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敘事,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立意,有溫厚的情懷、歷史的眼光、時代的使命、詩化的力量,為我們了解南嶺大地的民族文化打開了方便之門。
(作者系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