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兒童文學是一種值得認真對待和思考的文學 ——佩里·諾德曼與《兒童文學的樂趣》
來源:文藝報 | 方衛(wèi)平  2024年04月25日09:46

加拿大學者佩里·諾德曼的《兒童文學的樂趣》是當代西方兒童文學學術領域廣有影響的一部重要著作,其英文原著第一、二版分別出版于1992年和1996年;簡體中文版由譯者陳中美根據(jù)諾德曼與梅維絲·雷默合作修訂、2003年出版的第三版譯出,2008年12月由上海的少年兒童出版社首次出版?,F(xiàn)在與讀者朋友們見面的,是由蒲公英童書館推出、經譯者最新修訂的簡體中文版。

與前兩個版本相比,第三版在內容上有了更大的擴充,結構體例上也有了新的改進,除了將兒童文學各種文體更為全面地納入其中外,關于西方文學理論資源的借鑒部分也顯得更為獨立和系統(tǒng),同時,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兒童文學領域出現(xiàn)的一些學術話題也得到了敏銳的呼應和探討。

佩里·諾德曼與兒童文學研究的結緣

認識、把握《兒童文學的樂趣》的學術特點和價值,有必要了解該書的主要作者佩里·諾德曼與兒童文學研究結緣的幕后往事。1970年代中期,諾德曼正在加拿大溫尼伯格大學英語系講授文學課程。當時溫尼伯格大學兒童文學課程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英語系唯一的兒童文學課程執(zhí)教人凱·斯通教授休假,系里擬安排諾德曼代為執(zhí)教。據(jù)諾德曼自述,在當時的他看來,兒童文學尚不能算作是“文學”。

后來,諾德曼用幾十年持續(xù)的批評努力,致力于“修正”這一今天可能仍然普遍存在的輕視兒童文學的觀念。1983至1987年,他出任美國前沿兒童文學學術刊物《兒童文學學會季刊》(以下簡稱《季刊》)的主編。在他的帶領下,《季刊》除了關注兒童文學傳統(tǒng)藝術話題,更將大量前沿文學理論與批評思考引入探討。其間,編輯部組織專欄探討空間理論、藝術理論、通俗文化研究與兒童文學的關系,不論理論、話題還是方法,都走在當時西方兒童文學研究與思考的最前沿。

從1988年起,諾德曼在《季刊》上開辟非連續(xù)性的專欄“文學理論與兒童文學”,1990年起更名為“批判理論與兒童文學”,回應20世紀60年代以來如火如荼的西方文化批評思潮,介紹前沿批評理論之于兒童文學研究的意義、價值與反思點。從1988年的《說說圖畫: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到1992年的《兒童文學的樂趣》,再到2008年的《隱藏的成人——定義兒童文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支撐起了當代西方兒童文理論批評的前沿性、厚重感以及深刻的反思精神與責任意識。2004至2008年,諾德曼出任《加拿大兒童文學》的主編,繼續(xù)推動新世紀以來西方兒童文學領域的先鋒思考與啟蒙探索。

長期以來,諾德曼的學術思考、寫作和編輯活動都傳遞著一個明確的信息:兒童文學是一種值得認真對待和思考的文學,并指向兒童文學的價值和特質這兩大研究領域的根本問題?!秲和膶W的樂趣》在英語兒童文學批評界、尤其是高校兒童文學專業(yè)的研究者中影響深廣,長期以來被用作北美高校兒童文學專業(yè)教學的基礎教材。

《兒童文學的樂趣》與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研究

20世紀90年代初,《兒童文學的樂趣》帶給西方兒童文學界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其關于兒童文學的思考,既關乎有史以來我們提供給兒童的一切文學樣式,又不再囿于兒童這一亞群體的小文學種類,而是與我們關于當代文學和文化的新思考密切相關。

該書開篇沒有用嚴密的學術話語界定概念,而是從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的觀念革新出發(fā)。作為本書核心關鍵詞的“樂趣”(pleasures),同時指向關于兒童文學價值與特質的獨特思考。20世紀90年代的西方兒童文學界對“樂趣”一詞并不陌生,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起,當西方兒童文學評論開始從教育中心逐漸走向文學中心之時,對兒童文學的“樂趣”的關注開始不斷上升。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對兒童文學作品所提供的“樂趣”的聚焦,已經遠大于對其中的道德或教訓內涵的關注。然而,諾德曼所說的“樂趣”,不只是此前常常被談論的文學想象或宣泄的愉悅,而是一種同時融會感性和理性、體驗和思考的厚重趣味。他提出,與其他一切文學樣式一樣,兒童文學不但是一種體驗的文學,也是一種思考的文學,兩者均帶來兒童閱讀的獨特歡樂和收獲。在該書出版至今的30年間,我們見證了諾德曼所說的這種“樂趣”如何日漸成為西方兒童文學理論和批評的核心內涵,尤其是在這本著作中集中闡述的“思考”兒童文學的趣味,今天已經成為西方兒童文學界重要的批評共識與學術基點。

該書是西方兒童文學批評從本質論向著建構論轉化過程中較早出現(xiàn)的一部總結性著作。傳統(tǒng)兒童文學觀在這里經受了重大的質詢和反思,一種更具包容性、批判性、當代性的兒童文學藝術觀和文化觀從中得到孕育。閱讀其中關于兒童詩、圖畫書、童話、神話的分析,我們都會領略到與過去的概論性著作頗為不同的觀念與風格。20世紀90年代以來,包括這部著作在內的一系列西方兒童文學研究成果,刷新了學界關于兒童和兒童文學的認知。自此以后,人們再難以一種簡單、斷然的方式談論兒童和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研究的職責也不在于追尋最終的答案,而是在追尋可能的回答的過程中,揭示、建構兒童與兒童文學的復雜性、多維性與深刻性。今天,這已成為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的基本態(tài)度,構成這一學術領域的重要精神支點。

該書也引領和代表了西方兒童文學界將當代文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引入兒童文學批評的當代趨向。本書第十章關于讀者反應理論、精神分析理論、原型理論、結構主義理論、意識形態(tài)理論、文化研究理論的介紹及其對于兒童文學研究啟迪的探討,體現(xiàn)和承繼了《季刊》專欄“文學理論與兒童文學”的基本立場與態(tài)度。對于當代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而言,這一理論的引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這部著作中,除了關于兒童文學研究方法的探索與思考,諾德曼還想證明,用文學批評的方法來談論兒童文學,本身充滿獨特的“樂趣”。這一態(tài)度進一步導向另一個重要觀念:在兒童文學的閱讀活動中,兒童也可以扮演、勝任批評者的角色。它也是貫穿《兒童文學的樂趣》的一個重要思想。在他看來,兒童閱讀的自由權與成人是一樣的,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關鍵在于,如何在自由的閱讀中幫助兒童發(fā)展、建立成熟的閱讀能力。面對一個文本,閱讀的過程不是輕易地相信它,而是始終帶著批評的態(tài)度去進行理解和分析。只有這樣,兒童的閱讀權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掘與最小程度的傷害。由此,批評應該成為兒童文學閱讀的一種普遍態(tài)度,批判閱讀應該成為兒童的一種普遍閱讀能力。

該書不時插入問題“探討”,細讀那些“探討”所呈現(xiàn)的話題,它們代表了當代兒童文學批評中非常重要的自我質詢與反思姿態(tài);而同樣重要的是,它們幾乎總是把兒童讀者納入到探討的主體之中。讓孩子學著像批評家那樣思考和閱讀兒童文學,對兒童和兒童文學來說意味著什么?這不但是一個充滿新意的閱讀問題,更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文化課題。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兒童文學界沿著這一方向不斷深入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取得了大量富于啟迪性的成果——它甚至在根本上影響、改變著西方兒童文學批評的理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