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 故事贏于角色 主題勝在信念
來源:文藝報 | 尹 鴻  2024年05月08日07:55

《哈爾濱一九四四》與《懸崖》等諜戰(zhàn)劇相似,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東北“偽滿洲國”的抗戰(zhàn)后期。中共地下黨、國民黨中統(tǒng)和軍統(tǒng)、日寇、偽滿洲特務,多種敵我力量神出鬼沒、你來我往,為全劇提供了斑駁陸離、錯綜復雜的諜戰(zhàn)舞臺。而該劇最關鍵的故事設定,則是宋卓文、宋卓武“孿生兄弟”的換位和錯位,雖然這可能會讓人聯(lián)想到當年經(jīng)典諜戰(zhàn)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金環(huán)與銀環(huán)孿生姐妹的設計,但姐妹倆在這里被轉換成了兄弟倆,一文一武形成鮮明對比;而最有勇氣的設定則是將因為不滿新世界的建立是基于對自己享有特權的舊世界粉碎之上、價值觀扭曲的女性關雪,塑造成“冷艷十足、心若蛇蝎”的女特務頭子,通過宋卓文、宋卓武與以關雪為代表的特務科之間的博弈,以及諸多更加復雜、暗流不斷的勢力交鋒,去深刻呈現(xiàn)這一特殊時期東北這片土地在抗戰(zhàn)歷程中的重要歷史意義。可以說,該劇融合吸收了經(jīng)典諜戰(zhàn)電影和成功諜戰(zhàn)劇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重組了一個獨特的諜戰(zhàn)設定:敵我博弈、雙胞胎與特務科三人斗智,利用與反利用、借力打力與順藤摸瓜,種種沖突混合交織,既有命懸一線的生死考驗,又有不斷試探和反試探的虛情假意,文武配合、軟硬兼施,既有“鐵肩擔道義”的悲壯力量,也有細微之處見真章的歷史語匯,從而成就了這部諜戰(zhàn)劇獨特的類型框架和敘事格局,在讓觀眾牽腸掛肚的同時,也讓電視劇正義光明必勝、邪惡落后必敗的主題得以彰顯和傳達。

秦昊一人分別飾演的雙胞胎宋卓文、宋卓武,人如其名,一個心機成熟、一個勇武膽大,是劇中最重要的推動性力量。完成任務、隱藏身份、保護同志、發(fā)現(xiàn)秘密,構成了四個主要的行為動機,其信念的核心和性格的核心都得到了生動塑造。而楊冪所飾演的關雪,兼具外貌“美”與內(nèi)心“惡”的反差、外強與中干的混合、特務頭子的硬與人性深處的軟弱,從而使這一女性特務形象具有了獨特藝術價值。雖然楊冪飾演該角色受到了過多的關注和爭議,但實際上她是本劇重要的亮點之一,節(jié)奏、層次、爆發(fā)力、細節(jié)把控和性格的豐富性,都使這個假定性很強的“反面女性角色”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展現(xiàn),是諜戰(zhàn)劇人物塑造的一次突破。

當然,諜戰(zhàn)劇次要角色的設計,由于更加容易極致性和明確性,近年來往往成為劇中的出彩點。劇中,無論是張國強飾演的地下黨錢崇禮,蔣奇明飾演的特務新人田小江,還是欒元暉飾演的胡彬、張子賢飾演的潘越等特務頭子,甚至包括支一飾演的底層偽軍崔安平,個個都性格鮮明、動機清晰、細節(jié)準確、行為統(tǒng)一,表演與角色融為一體,構成了電視劇的藝術底色,用他們的生動推動了劇中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水漲船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劇在敘事上緊密圍繞隱藏、保護、鋤奸、獲取情報、反細菌戰(zhàn)、配合抗日大局等重大事件,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翻山越嶺、過關斬將,既有緊鑼密鼓的疾風暴雨,又有絲絲入扣的嚴謹推理;既有針線密集的鋪墊,又有出人意料的翻轉。劇中,從關雪到胡彬、潘越,這些“敵方”反面人物,個個都非等閑之輩,業(yè)務精通、心狠手辣、老奸巨猾,即便是小哨長崔安平,也都是“機關算盡太聰明”。這種讓敵人“強”起來的沖突模式,雖然大大增加了故事的推進門檻,提高了翻轉難度,但正是這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戲劇性沖突搭建,借用一種疊加的力量,顯示出編劇與導演難能可貴的水準。雖然故事中的各種事件本身帶有較強假定性,過于密集的“關口”未必無懈可擊,但懸念和故事的展開過程卻流暢、緊張、行云流水,顯示了諜戰(zhàn)劇最重要的優(yōu)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懸念刺激和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高潮迭起。

制作上,《哈爾濱一九四四》也是諜戰(zhàn)劇中的精品。各種人物服化道的年代造型,1940年代哈爾濱城市街道、警察局、特務科、洋餐廳、小飯館的環(huán)境設計,昏暗緊張光影背景下的鏡頭張力,特別是張弛有致、節(jié)奏鮮明的視聽語言,都既有諜戰(zhàn)劇的風格特點,也有東北歷史感的情景再現(xiàn),體現(xiàn)了強烈、簡潔、準確的審美表達。雖然某些嚴刑拷問的場面有些血腥,但也確實是對當時反動勢力的猖獗殘忍和瘋狂反撲的一種呈現(xiàn)。同時,劇中許多生活細節(jié)的點綴以及張國強、秦昊這種戲骨演員的精確處理也為全劇增色不少。例如在小飯館中的各種對話和動作細節(jié),都是畫龍點睛的藝術呈現(xiàn),讓全片在高能奔馳的節(jié)奏中具有了煙火人間的真實感。

《哈爾濱一九四四》一方面用一群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為觀眾提供了血雨腥風、生死搏斗的歷史故事,另一方面也通過眾多革命者前赴后繼的犧牲和奮斗,創(chuàng)造了信念不死、肝膽相照的英雄傳奇。劇中,關雪與卓文有一段對話,表明共產(chǎn)黨為什么會“贏”,是因為共產(chǎn)黨人不怕死,而不怕死的背后則是信念,是為了人民、為了屬于人民的新中國那種偉大而堅定的信念。的確,從本劇中,觀眾不僅看到了一個緊張對峙、刀光劍影的諜戰(zhàn)故事,也看到了一位位英雄的犧牲和一個個革命者的視死如歸,他們既是這種信念的歷史踐行,也是“不忘初心”的一種現(xiàn)實重申,從而完成了主旋律價值的當代傳遞。

(作者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