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貼近兒童寫作,讓偉大航天精神代代傳承
來源:文藝報 | 納 楊  2024年05月29日10:38

隨著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成功邁出第一步,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也邁上一個嶄新的階梯。時代的發(fā)展必然要進入作家的創(chuàng)作視野,航空航天題材為文學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的疆域,兒童文學領(lǐng)域也推出了一批相關(guān)題材的作品,科普類居多,圖畫書也有,但兒童小說還不多見。可以說,《綻放太空的玫瑰》是第一部以女航天員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的兒童小說,這樣的題材是不小的挑戰(zhàn)。對兒童來說,航空航天理論知識過于高深,航天員的生活就更不容易理解,怎樣才能既講清楚航天員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又讓孩子們不感到太過陌生和隔膜,這部小說給出了較為完滿的回答,那就是貼著孩子寫。

小說以女航天員黃玫的女兒小蝶為主要人物,圍繞她設(shè)計了一張“人物關(guān)系網(wǎng)”,這里面既有宇航員——小蝶的媽媽黃玫和左強的爸爸左志成,又有載人航天工程科研專家、胡一天的爸爸胡方宏,還有宇航員家屬——小蝶的爸爸劉曉勇、左強的媽媽周娜。這些人物匯集到一起,可以較為完整地勾勒出宇航員的生活狀態(tài)。這張網(wǎng)上的每一個人都在直接或間接地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做貢獻,航天員本人自不必說,宇航員家屬要付出的也不少,比如,小蝶爸爸原來是很優(yōu)秀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yè)放棄自己的夢想,退居二線,到航天工程當了一名地面技術(shù)人員,更多地承擔起照顧孩子的家庭責任。科技人員胡方宏,也成為給小蝶和同學們講解航空航天專業(yè)知識的不二人選。通過這些人物,我們可以看到航天員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他們所經(jīng)歷的不普通的人生。小說把小蝶作為連接起所有人的核心人物,所有情節(jié)以此為出發(fā)點,從而保證了敘述的視角沒有脫離兒童,這是十分巧妙的。

在故事情節(jié)設(shè)計上,小說也是貼著兒童心理來寫的。故事從航天員的日常生活起筆:小蝶好不容易抓到機會和媽媽一起去逛街,這樣普通的事在航天員女兒的生活中卻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偶遇的同學左強媽媽周娜的一句話,媽媽被鞋店老板認出來。人們的熱情瞬間被點燃,爭相和航天員合影、要簽名。這時,小蝶的反應(yīng)很符合正常孩子的心理,覺得有一個被“粉絲”包圍的媽媽很自豪,在收到店家贈送的鞋時心里美美的。雖然一出生就是航天員的女兒,小蝶很“習慣”這樣的場景,但媽媽執(zhí)意要付買鞋的錢,她也不反對,主動要求完成了支付任務(wù)。

接下來,故事轉(zhuǎn)到另一個航天員的孩子——左強身上,作為沒有上過天的航天員的兒子,相比之下,左強的經(jīng)歷就沒那么美好。兩個孩子的不同遭遇成為之后故事推進的“引線”。在又一次航空任務(wù)來臨要選拔航天員時,左強作出了一個決定,無論如何要幫助爸爸被選上,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員的兒子。但有趣的是,他作出的第一項努力,竟然是為爸爸很有可能再次落選而找好后路,他跟小蝶講了很多自己在網(wǎng)上查到的關(guān)于航天員執(zhí)行任務(wù)有多危險的真實案例,成功把小蝶“帶偏”,認為不讓媽媽被選上才是真的為媽媽好,安全最重要。于是,小蝶也作出一個決定,努力讓媽媽落選。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思,小蝶才注意到很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比如媽媽訓練后回家的種種表現(xiàn)。她偶然看到一張媽媽發(fā)給爸爸的訓練照片,上面的媽媽有著變形可怕的表情,她才知道媽媽要經(jīng)歷非同尋常的“魔鬼訓練”才能順利“上天”,這些更加堅定了她要為媽媽好、不讓她被選上的想法。她的做法是一改往日的乖巧和懂事,處處跟媽媽作對,甚至跟媽媽控訴,為了她,爸爸只能把飛行員的夢想深埋心底。

當小蝶媽媽和左強爸爸都被選上,成為將要執(zhí)行任務(wù)的航天員后,左強才有機會向小蝶坦白了自己的小心思,而小蝶卻沒有因此感到輕松。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她目睹了媽媽在訓練過程中的種種反應(yīng),了解了媽媽的辛苦,更在媽媽爸爸的耐心勸導(dǎo)下理解了他們的選擇,理解了他們?yōu)樽鎳娇蘸教焓聵I(yè)而甘愿付出。受父母影響,小蝶和左強也立志長大要投身祖國航空航天事業(yè),并且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鍛煉身體。這是兩個航天員孩子的成長之路,而在他們的故事中,小讀者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航天員的艱苦付出和異于常人的堅持,看到他們背后家人們的犧牲、奉獻與支持,由此受到鼓舞和激勵。

作為軍旅作家,曾有情和張子影非常了解軍人的生活,這為他們寫出這樣的故事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但要把航天員的孩子寫活,還需要對兒童的心理有著較為準確的把握。小說成功塑造了小蝶、左強和胡一天三位性格鮮明的航天員子女形象,可以與小讀者們心意相通。相信這樣一部小說能夠讓小讀者們更多地了解航天員,從而激發(fā)孩子們探索太空的夢想。

(作者系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