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百萬現(xiàn)鈔》:又一曲“情途末路”式的愛情悲歌
來源:《收獲》 | 子方  2024年06月10日19:16

乍看小說題目《百萬現(xiàn)鈔》,難免令人聯(lián)想到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那百萬英鎊,也是現(xiàn)鈔呢。但以我對荊歌以往小說的閱讀經(jīng)驗,直覺提醒我,不該是那么回事?!栋偃f英鎊》猶如歡樂快板,除非荊歌的小說“畫風”一百八十度反轉(zhuǎn),否則《百萬現(xiàn)鈔》與《百萬英鎊》將八輩子打不著一竿子。閱后感覺正是如此,小人物、徒勞抗爭、悲劇感、冷郁基調(diào)、絕望、宿命論等帶有標簽色彩的詞語,依然適用于這篇《百萬現(xiàn)鈔》。

二十年前荊歌出過一個叫《情途末路》的小長篇,里面的男女主角和《百萬現(xiàn)鈔》里的阿星和孔娟娟有點類似,雙方都有性關(guān)系(實在難免),“她”都對“他”動了真感情,“他”看中的卻只有“她”的身體,身體利用完畢,一個“他”把一個“她”賣給了人販子,另一個“他”把另一個“她”從空殼高樓的樓頂踹了下去——“她像一只黑色的燕子,仿佛要向迷幻的星空飛去,卻突然折斷了翅膀似的,向著遙遠的地面急劇下墜”。這兩個“另一個”,就是阿星和孔娟娟。小說到此結(jié)束了,除非我們自作主張給它續(xù)上一個“歐·亨利”式尾巴,比如此前對面高樓——自然是人口密集的住宅樓,而不是小說里的有爛尾樓嫌疑的空殼高樓——著火,消防隊已在地面鋪上大面積的充氣墊,孔娟娟剛好掉到了充氣墊上得以死里逃生,而后找阿星尋仇并拿到那百萬現(xiàn)鈔遠走高飛……沒有“除非”,這就是荊歌小說,他還特意聲明了,“下面一段(即我上面所述這段)才是本小說真正的結(jié)尾”。由此,《百萬現(xiàn)鈔》無可避免地成為又一篇“情途末路”式小說。

荊歌的多數(shù)小說彌漫著濃厚的悲觀色彩和宿命論調(diào),不帶感情色彩甚至以冷幽默的眼光看待底層小人物的苦難人生、無謂抗爭和渺小如螻蟻的悲劇命運,自然非唯獨反映在愛情領域,但大量愛情悲劇的書寫卻是繞不開的話題。以往如此,《百萬現(xiàn)鈔》亦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把《百萬現(xiàn)鈔》視為一篇愛情主題小說,起碼女主孔娟娟對男主阿星是全身心的付出,還把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都寄托在兩人攜了百萬現(xiàn)鈔私奔。哪知到頭來都是一廂情愿,簡直叫狗屎糊了眼,不僅愛情未得,還搭上了身家性命。這樣的情節(jié)范式與《情途末路》何其相似,雖兩者容量大不同??蓺w結(jié)于“情途末路”式的荊歌小說,姑且不計較主體故事架構(gòu)、篇幅容量、具體情節(jié)的話,至少還有《再婚記》《鳥巢》《鼠藥》《粉塵》《我們的愛情》等。

回頭來看《百萬現(xiàn)鈔》又講述了怎樣的“情途末路”式悲劇。阿星和孔娟娟分別是蘇州和田玉收藏界大佬級的資深玩家居老板和“下家”朱克龍的保鏢,因其主子而認識。保鏢之于主子,自然是底層角色,卻是小說的主角,這也符合荊歌小說一貫的人物設置特點。以往小說里就多以保姆、護士、無業(yè)青年、鄉(xiāng)村婦女、小姐等為主角。人物的出場順序很有講究,居老板帶出阿星,再帶出朱克龍,朱克龍再帶出孔娟娟。居老板和朱克龍既是商業(yè)伙伴,更是酒肉朋友。故兩個保鏢角色在主子們的飲酒作樂場合認識,不幸的是他入了她的法眼?!斑@個年輕的男人,像她的初戀嗎?不是太像。但是他的身上,卻肯定有哪一處是與她初戀極其相似的……陌生人的身上,隱藏著要命的熟悉……娟娟感到迷惘。她不酒而醉,有一點飄飄然”。這便是悲劇的緣起。小說中有一個重要意象物,即孔娟娟后頸上刻的文身——英文字母s。我們可以合理想象那是她的初戀情人姓名中的某個字母。初戀已死,她都把他打殘了,文身卻不那么容易去掉,按照她的說法,“以前爽,現(xiàn)在不爽了”。朱克龍也看著不爽,“s不就是死嗎?”。于是她按照主子的建議,“添上一個反的s,就成了8”?!?”并沒有帶給她好運,朱克龍早已一語成讖,她的悲劇宿命早已注定。

孔娟娟武藝在阿星之上,行事做派亦頗有俠女風范,敢恨敢愛,一旦動了心思便付諸行動。她主動出擊把阿星“邀請”到狹窄的弄堂并主動示愛,還釋開后者的心頭疑惑(他懷疑她是朱克龍的小情人)。一伙人在歌廳與小姐起沖突與保安廝打,阿星頭上被砸了一啤酒瓶時,她出手解救其于險境,而后還善解人意地護送他去總臺結(jié)賬和付清賠款。她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當朱克龍授意她去把他剛剛交給居老板的購貨款百萬現(xiàn)鈔搶回來時——這只是可能性之一,小說在臨近結(jié)尾時被作者打入了一枚楔子,成為一個開放式文本。稍后再論——她動起了歪心思,何不趁此大好機會搶了百萬現(xiàn)鈔與阿星遠走高飛。她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去做的,目的地都想好了,“我想到海南去,我想看海,我想看椰子樹”。女人就是這樣的啊,為了愛情是可以豁出去一切的,膽大勇猛又心細如發(fā)絲。她唯一沒料得到的是,就是她自以為根本無需去憂慮的身邊人,她自以為是的心上人,在空殼樓頂上與她激情性愛的人——如果他只是他們攜手私奔道路上在行動上拖后腿的豬隊友倒無妨——到頭來卻是她的奪命煞星!“負心郎”之類輕描淡寫的話語已不足以形容阿星令人發(fā)指的行為。一腔真情換回的竟是如此結(jié)局,靈與肉的慷慨付出卻是灰飛煙滅,世上還有比這更徹底的利用,還有比這更無恥的背叛,還有比這更苦難的命運,還有比這更悲愴的人生?

沒必要去揣測阿星如此行事的動機,盡管前文里隱約交代,自卑和屈辱扭曲了他的人性。亦無必要去揣測孔娟娟在阿星未明確表態(tài)是否愿意與她攜著百萬現(xiàn)鈔遠走高飛之前主動獻身于他(按小說敘事呈現(xiàn),這該是他們的第一次),或許情之所至迫不及待,或許過于單純的她試圖以肉體之愛鞏固愛情根基,或者兼而有之。一切,都不重要了。作者早就有言在先,空殼樓頂上發(fā)生的一切,“在人間之外,夢境之中”。既如此,在“急劇下墜”過程中的她固然從夢境中蘇醒了,但此刻醒與不醒還有什么區(qū)別呢。莫非她還要感謝他是在她穿好衣服之后才“猛地飛起一腳”,讓她保留了作為死者的最后一絲尊嚴?

前面提及朱克龍授意孔娟娟奪回他交給居老板的百萬現(xiàn)鈔只是可能性之一,正如作者在“楔子”里所言,“比如,結(jié)局還可以是這樣的……”。所謂楔子,就是從“這個小說如果寫成一個中篇……下面一段才是本小說真正的結(jié)尾”部分。剔除楔子,自然還是一個完整的小說文本,只不過是封閉文本。在封閉文本里,朱克龍和居老板談交易時,未提及孔娟娟和阿星是否在旁邊;交易談判完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居老板轉(zhuǎn)手就把裝著百萬現(xiàn)鈔的編織袋交給阿星,可見阿星在邊上,但仍未提及其時孔娟娟在不在場。不知是作者無意疏忽還是刻意為止。如此,她獲悉有這筆交易就有多重可能性,可能雙方談判時她就在旁邊,也可能只是在執(zhí)行交易時,她陪著那三人去銀行(按常理推斷,朱克龍不大可能常備百萬現(xiàn)鈔),或者她不在場,是通過其他途徑知悉了這筆交易,并得知居老板和阿星正攜著巨款趕往住處。反正,撇開封閉文本之外的可能性(即她是受命去奪回百萬現(xiàn)鈔),她都是主動為之,為著自己的美好愛情和前途命運搏上一把。遺憾的是,上文已提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百萬現(xiàn)鈔》里的這個楔子,即作者從幕后跳到前臺(小說文本之中)現(xiàn)身說法,就好比把封閉文本打開了一扇天窗,有一種把天捅破了的感覺。這就涉及到小說的敘述視覺問題,類似于第一人稱(第二人稱“你”是特殊的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覺之外的第三種視覺,可稱之為旁白敘事視覺。這個旁白敘事視覺里的“我”(作者,非第一人稱敘述者“我”)可以一邊寫小說,一邊或簡明扼要或喋喋不休地交代“我”為什么要這么寫,不無炫耀地宣稱“我”其實還可以那么寫。相當于對自己小說已有情節(jié)和舍棄的部分進行評論,是一種更有效表達作家想法的途徑,引導讀者進入故事情節(jié),加深閱讀體會。正如荊歌宣稱的那樣,“這個小說如果寫成一部中篇”,會如何如何,“而我這篇小說,從寫下第一個字起,就已經(jīng)確定為短篇”,所以怎樣怎樣。當然,旁白敘事視覺如果拿捏不好,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不僅影響可讀性和閱讀體驗,還可能把小說寫成與“創(chuàng)作談”糅合在一起的不三不四的奇怪文本。還需注意,旁白敘事視覺的“我”不同于一些日本“私小說”里的“我”,后者的“我”,既是小說里的第一人稱敘述者,也是作者。至于敘事內(nèi)容到底多大程度上真正是屬于現(xiàn)實中的作者的,只有天知道。

《百萬現(xiàn)鈔》里的這個楔子,揭示了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無限可能,但賦予阿星和孔娟娟的,不是打死人坐牢,就是逃亡,或者被誣陷搶劫坐牢,就沒一樣“好”的。雖然解構(gòu)了文本的封閉性,按照荊歌的說法,“讓讀者諸君放松一下緊張的情緒,從專注的閱讀中抽身出來,不必把虛構(gòu)的故事太當真”。游戲無妨,但即便沒有孔娟娟被阿星從樓頂上踹下冤死這一出,但“解構(gòu)”出來的為什么還是如此種種悲觀主義,就不能讓小說人物過上好日子?這就回到了本篇評論開頭部分,即荊歌小說的“畫風”問題。小人物,掙扎于社會底層,勤勉的勞動和無盡的抗爭,哪怕出賣身體和靈魂,哪怕犧牲最后一絲人格尊嚴,都不能改變命運的悲慘走向,一切都像是被下了可怕的蠱毒,命中注定,永世不得翻身。

但據(jù)說現(xiàn)實中的荊歌是個樂天派,積極生活主義者。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與家人、與朋友、與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是快快樂樂的”。還是個古玩書畫雜耍收藏界的資深行家離手,出版過一本叫《文玩雜說》的書籍便是明證?!栋偃f現(xiàn)鈔》里關(guān)于和田玉鑒賞的一連串專業(yè)術(shù)語也確乎令我咋舌,這就是日常生活積累啊,信手拈來全不費功夫??蛇@樣快樂生活著的一個人,居然把小說寫成“那樣”,難免給我一種違和感,雖然我不會從多重人格之類的角度去度“君子之腹”。聯(lián)想到荊歌作為60年代出生的經(jīng)典作家之一,其二三十歲時恰逢國門打開,歐美各種文藝思潮蜂擁而入,他們是首當其沖的那一批人,受某些現(xiàn)代主義以及隨后的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影響在所難免,適當?shù)奈战梃b也是承繼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嘛,不僅不足為奇,還是必要必需。那就無妨找找荊歌受了哪種“蠱毒”,比如——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的核心觀點“存在就是虛無”、“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他人就是地獄”等。荊歌諸多小說(前文已略作舉例)中的人物悲劇命運“印證”了這些觀點,最新的一位就是孔娟娟(阿星就是她的地獄)。但我們別忘了存在主義還有積極樂觀的一面。海德格爾作為無神論存在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在其著作《存在和時間》里提出,雖然人“面對著的是一個無法理解的世界,即是一個荒誕的世界”,但“人有自我選擇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它與光明和快樂相聯(lián)系”。薩特把無神論存在主義帶上了新臺階,在其著作《存在與虛無》里進一步確認“人的自由選擇”,聲稱“決定論是沒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個人意志作出自由選擇,這種人就等于丟掉了個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我想荊歌深諳存在主義悲觀和樂觀兩方面的精神內(nèi)核,小說人物可以是悲劇性的,卻不意味著作者必須要步其后塵,正如他自己說過的另外一句話,“人生是由無數(shù)小歡樂組成的,但人生總體上卻是一個大悲劇”。既如此,作為人生進程中的荊歌,他為什么不可以盡情享受生命中的“無數(shù)小歡樂”?享受生活并不影響他已寫出并將繼續(xù)寫出無數(shù)個人物的悲劇命運。他寫的可不是日本的“私小說”,不會把自己變成筆端下的悲慘人物是不是。對了,他還寫出過那么多優(yōu)秀的少兒文學作品和意趣盎然的散文作品,這事如果沒有一顆純真無邪和熱愛生活的心靈可真難以辦到。

不要把故事太當真,“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便以此結(ji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