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婷《甦生》:熔理性的思索與情感的傾訴于一爐
有的書,讀了之后得到愉悅;有的書,讀了之后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有的書,讀了之后提高修養(yǎng)。倘若讀的書,這三者兼而得之,那就再好不過了。筆者剛讀完的邱婷婷的《甦生》,就屬于這樣的好書。
艱難而執(zhí)著的尋找
在邱婷婷的這部長篇新作出版之前,她已經(jīng)寫過一系列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對生活在閩南濱海地區(qū)漁村形形色色女性的人生和情感歷程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懂d生》是根據(jù)作者10多年前寫的一部中篇小說《三個女人》改寫的,在那部中篇小說中,三個女主人公生活在一個劇烈變革的大時代,她們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著種種嚴峻的挑戰(zhàn)。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問題時,顯然她們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幼稚、輕信使她們遭遇到了許多曲折磨難,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她們的人生似乎陷入了困境,雖然苦苦地在尋求突破困境之路,然而卻深陷泥潭,難以自拔,找不到突破困局的出路。
文學即人學,有人把作家筆下創(chuàng)作的人物比作經(jīng)十月懷胎后誕生、成長起來的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藝術形象。邱婷婷筆下的這三個人物仿佛一直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不斷地在追問著她:“我們怎么辦?我們的出路在哪里?你不能丟下我們不管?。 崩_著三個女人的問題,其實也正是困擾作者的問題。于是,作者讀了很多書,進行了長時間的思考,苦苦地追尋。作者所經(jīng)歷的學習、思考、追尋過程,使我聯(lián)想起古代詩人幾首詩中描繪的意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詩);“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詩)。沒有白吃的苦,付出總會有回報,作者的學習,思考,追尋終于有了感悟、有了理解、有了省悟、有了頓悟。莊清茵、周碧芬、許晞茹這三個女人的“甦生”,如同鳳凰涅磐。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寫作是一個艱苦的醞釀過程,經(jīng)過長時間的思考,爛熟于心,方能一揮而就?!懂d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順利問世了。書的最后,三個女人終于找到了出路,這其實是作者經(jīng)過長時間的思考后為讀者提交的答案。作者在書的后記中說:在今天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到處是紙醉金迷的幻象,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未能醒悟,只看到形而下的物質層面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活了一輩子都沒活明白,不知道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不知道人的一輩子應該怎樣度過才能不枉活此生。而書中的主人公終于找到了人生的真諦。讀者在為她們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受到了某種啟迪。
相輔相成的雙層結構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的情感豐富,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家庭婚姻、人生道路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小說中的三位閨蜜湊在一起時,總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故事。她們的婚姻都不美滿,但各自的生活境遇、性格、愛好、悟性卻迥然不同?!懂d生》的1號主人公莊清茵的戲份最重,她內秀、聰慧,看似文靜,其實性格非常執(zhí)著、堅韌、有主見,她堅守自尊自愛的底線,關鍵時刻敢作敢為,在任何情況下不改變好讀書的天性。周碧芬同樣命運多舛,在與命運抗爭過程中,她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令人唏噓不已。她是一位非常倔強的女性,能吃得苦,有韌勁。她以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終于在事業(yè)上如愿以償取得了成功。許晞茹相比之下顯得俗氣、淺薄,貪圖享樂,渾渾噩噩地混日子,隨遇而安。三個閨蜜感情生活都不如意,她們對此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由此演繹出了各自的故事,構成了小說的表層結構。
《甦生》是一部具有雙重結構的小說。三位女主人公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情節(jié)線索為表層結構;另一層結構表現(xiàn)為對人物內在情感的從人性、哲學、宗教層面加以剖析,屬于深層結構。
小說的深層結構從形而上的角度對人性層面加以探索,對生命的的真諦進行透視,對人物的人生之路的加以思考,對人物悲歡離合故事的內在動因進行分析。如果說故事表層結構只是寫了人物在做什么,那么在深層結構中則寫了人物怎么做,也就是揭示了人物行為的思想基礎。難能可貴的是,小說中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是有機統(tǒng)一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畫,人物心靈世界的深入開掘相輔相成,相依相生,形成張弛有致的閱讀效果。
小說對社會變革的揭示,也屬于作品的深層結構?!懂d生》不是悲劇,也不是喜劇,而是一出嚴肅的社會正劇。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上世紀后半期到本世紀初,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閩南漁村和有大量人從此地移民去的香港。作者并沒有正面去寫改變了億萬中國人命運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在小說中是作為深層結構進行處理的,從中不難看出這一大時代蓋在小說人物身上的鮮明烙印。文學作品里的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在小說中的主人公,包括與之相關聯(lián)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無不打上改革開放這一特殊年代的印記?!懂d生》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展示了這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種種世相。主人公的故鄉(xiāng)龍泊村并非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龍泊村村民思想觀念、村里風俗習慣的深刻變化,折射出了時代翻天覆地的變遷。從龍泊村里小小的香遠別墅,也能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形。作者并沒有對改革開放的性質、改革開放對人物命運的影響從正面作理性的評價,只是作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略加點綴。但是,我想將來的歷史學家要研究改革開放這段歷史,《甦生》中這些人物的獨特命運,她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會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
嫻熟的藝術技巧
《甦生》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不拘一格,敘述、白描 、抒情、議論自由穿插,根據(jù)需要而靈活運用 。
小說主要用正面敘述的方式展開,也穿插了不少生動的描寫。例如,開篇時寫莊清茵清晨第一次去香港離島時,有一段非常優(yōu)美、精彩、抒情的情景描寫:“……朝暉已驅散了濃暮天空潔白青藍,晶瑩四射。海面上許多海燕、海鷗不停地飛翔。對面島嶼的高峰上,無數(shù)的矮樹中出現(xiàn)萬千嶙嶙頑石,示現(xiàn)著萬年不變的一即使是狂風暴雨,雷鳴電閃都紋絲不動的堅韌?!弊髡咴谶@里并非單純描寫景物,寫景與人物此時的心境、情感有某種關聯(lián),讀來頗耐人尋味。
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是這部小說的一大特色。例如,第43章中,莊清茵想到自己同床異夢的夫妻關系,想到兒女將來受教育面臨的經(jīng)濟問題時,對人物的心理有這樣一段描寫:“她突然覺得自己的心一下子衰老到了很蒼老——應該有80歲了吧。她想到早已沒有感情的夫妻又得睡在一張床上,以及無休止的虐待與背叛,在兒女的面前過著丈夫打、婆婆罵的日子,沒有半點兒人的尊嚴!這種完全沒有自尊,萬分屈辱的生活絕對不是人的日子!……”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致描寫,使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顯的十分豐滿,富于立體感。
書中別具匠心地穿插了一些精辟的議論。例如,第1章中,在展示了莊清茵一段心理活動之后,作者寫道:“無私的大自然為人類演繹一幕幕高超奇美的藝術品,唯識者幸,開闊心胸,陶冶性情,愉悅身心,總是耿耿于名利者怎諳此中奧妙。鏡隨心轉,如今心中充滿了陽光,心光明了,一切都光明了,才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像這類議論,都是作者有感而發(fā)的,內含某種哲理與情思,增強了作品的藝術魅力。有些議論還有助于加深讀者對人物思想感情的認識。
無論是在對小說主題的演繹,對人物的刻畫,故事結構的安排,作者都做到了形象思維與理性的邏輯思維高度統(tǒng)一,做到了融理性的思索與情感的傾訴于一爐。
就我個人閱讀喜好而言,《甦生》這部小說還有一點略感缺憾。我個人比較喜愛帶點幽默感的作品,從《甦生》中看不到什么幽默的情趣,我想與這部小說的主題和主人公令人揪心的命運,不無關系。我特別喜愛讀幽默大師林語堂(邱婷婷是林語堂的閩南老鄉(xiāng))的作品。林語堂充滿坎坷磨難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對人生有深刻的體悟。在林語堂看來,幽默和嚴肅,往往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不是喜劇中才有幽默,即便是悲劇,也可以有幽默 ,因為生活中需要幽默,無論生活多么的沉重、傷感,人總要笑著活下去。林語堂作品幽默文風的特色,表現(xiàn)為采用一種率性、隨意的調侃筆法,妙語連珠,卻時時暗藏機鋒,在寫人世百態(tài)滑稽的同時,每每不動聲色地揭露人生蒼涼的本相。在讀《甦生》時,心情感到有些沉重,所以想:如果加點林語堂式的幽默就好了。這只是我欣賞文學作品時的個人偏愛,談不上是《甦生》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