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編劇、導演陳思誠“解密”如何讓電影“是其所是” ——專訪電影《解密》編劇、導演陳思誠
來源:文藝報 | 許 瑩  2024年08月07日07:55

電影《解密》場景圖

電影《解密》場景圖

近日,根據(jù)麥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解密》點燃暑期檔,該片已于8月3日全國上映。影片以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數(shù)學天才容金珍,因非凡才華被招募至秘密單位701破譯密碼的故事。目前為止,麥家小說已被改編成13部影視作品,而他也曾公開表示,電影《解密》和小說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迄今為止改編作品中其個人滿意度最高的。本報記者在陳思誠的制作公司對他進行了專訪,“解密”電影拍攝背后的點滴故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度試水文學改編,保留麥家小說《解密》精魂——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密碼,這一生就是解密的過程

最早華人影業(yè)找到陳思誠,帶來了加拿大編劇克里斯托弗·麥克布萊德寫的《解密》劇本。此前陳思誠看過麥家的小說《解密》,當他重新拿劇本去對照原著時,從原著中提煉出來的一個母題瞬時打動了他,也就是現(xiàn)在電影里特別強調(diào)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密碼,這一生就是解密的過程。

“小說《解密》其實講的是個體在時代中所經(jīng)歷的跌宕起伏的一生。這是我第一次進行文學改編。我覺得小說《解密》可供解讀和挖掘的空間很大,它拓展了我的視覺盲點。如果不是有這樣一本小說,我不可能去拍這樣一個故事,因為我對隱蔽戰(zhàn)線上的往事是不了解的,它完全是我的知識盲區(qū)。說實話,我本身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陳思誠坦言,此前十年自己創(chuàng)作的電影都比較類型化,類型化既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完成怎樣的作品,但也從某種程度上會束縛其想象。而小說《解密》的電影改編,拓展了陳思誠的想象邊界:“它讓我與那個時代相際會,讓我做了一場無比真實的夢?!?/p>

在陳思誠看來,容金珍是有虛構(gòu)色彩的,但又附著了一些真實人物的特性在其中。在創(chuàng)作劇本之前,陳思誠兩次來到杭州找麥家聊天,他特別想知道麥家為什么寫這本書,他寫這本書的“抓手”究竟是什么?“他寫了11年,數(shù)易其稿。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其實特別簡單,他把自己當容金珍了,他真的會投射許多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情感在這個角色里。幼時麥家因為家中變故,在被欺辱、被唾棄、被孤立中度過了整個童年。他經(jīng)常會做同一個夢——夢到一只黑色的大鳥把他拽走,因為他個人的這種經(jīng)歷,才會塑造出容金珍這一人物形象?!币粋€曾經(jīng)輝煌而如今破落的大家族中,容金珍因為是容家的私生子而處處遭到白眼,只有一名能把“夢”解釋清楚的外國老人陪著他。夢給了他所謂的自由,但也永遠囚禁了他。

影片中,陳思誠以“導演”本色出鏡,借采訪者的身份延續(xù)了小說《解密》中的回憶敘事風格?!皩憚”镜臅r候,劇本中的‘我’是以小說作者身份去寫的,籌備時我想過讓麥家老師本色出演,但是他拒絕了。后來主創(chuàng)在聊劇本的時候,大家覺得找演員來演麥家老師挺奇怪的。攝影指導曹郁忽然說不如你來演,但是我覺得由我來演麥家老師也很奇怪。最后決定不如就演我自己——一位要創(chuàng)作容金珍故事的電影導演?!币蚨谟捌詈蟮牟实袄?,有了陳思誠與片中容金珍對視的鏡頭,這一鏡頭升華了全片,使作品有了某種戲中戲的元電影質(zhì)感,讓銀幕外的觀眾看到了一個創(chuàng)作者與鏡頭下人物的時空交匯。

小說中作家留白的部分,恰恰是電影人的“用武之地”。為搞明白解密過程,劇組邀請科學顧問、數(shù)學顧問、歷史顧問為劇組上課,告訴他們密碼到底是什么、整個密碼史對人類起到了哪些作用、密碼的前世今生等?!拔椰F(xiàn)在雖然不能算是解密專家,但至少在密碼這個領域我有了比常人更深刻的了解?!?/p>

抓住大銀幕與小熒屏的根本區(qū)別,是激發(fā)觀眾走進影院、進行不可替代性消費的重要考量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與兩千年后出現(xiàn)的電影和電影院空間有著驚人的相似——黑暗的影院猶如一個洞穴,觀眾坐在固定的座椅上,一堵墻把影院和放映室隔離開來,放映室通過方窗從觀眾的上方發(fā)出光源,把影像投射到白色的幕布上,觀眾沉浸其中以為就是真實世界,其實那不過是一場“夢”——沒錯,電影的本質(zhì)就是“造夢機器”。

陳思誠深諳其道。電影《解密》中,他通過十場夢的交疊,倒轉(zhuǎn)現(xiàn)實,建構(gòu)了天馬行空的想象空間。為了讓這些夢變得更加豐富、瑰麗、絢爛、宏大,創(chuàng)作團隊集體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而在這十場夢中,實操難度最高的當屬“紅色沙灘”?!拔覀円婚_始希望沙灘是實拍的,美術團隊為此查了許多資料,確實有粉色的或者偏暗紅色的沙灘,但是質(zhì)感都達不到畫面要求,最后只好放棄實拍?!遍_拍前,陳思誠的腦海中一直縈繞著這樣一個意象:希伊斯和容金珍師生二人在逆光下對弈的剪影。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曹郁,曹郁表示日落快慢完全不受控制,只有棚拍才有呈現(xiàn)出這一意象的可能。

“大家看到的景象雖然是棚拍的,但它是在一個5000平方米的大棚里,鋪了幾十噸沙子?!苯ㄔ臁凹t色沙灘”的過程遠比想象中困難,劇組曾開過多次專門會議討論沙子的顏色和質(zhì)地,不僅用造浪機不斷造浪、用巨大燈陣構(gòu)成日落,還對海浪、光線、沙子之間的關系反復做交互測試。日落在海平面,不動聲色的對弈剪影溫暖且浪漫,拋卻時代洪流的影響,就個體而言,那就是兩個惺惺相惜的天才之間單純的智力較量。這是夢,卻也是更深邃的心理真實。

電影中,701局是片中隱蔽戰(zhàn)線工作者最主要的活動場域,這里不僅是捕獲、破譯密碼的核心工作要地,也是容金珍日常生活、打開情感之門的地方。陳思誠坦言,701局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原型就是如此,它由生活區(qū)與工作區(qū)兩部分組成,外面有家屬院、食堂、小型醫(yī)院等,而核心工作區(qū)域701是一個完全不會被外界打擾、具有極高保密性質(zhì)的地方。兩者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生態(tài)。最后影片中701局取景地是在一個20世紀50年代的療養(yǎng)院,葳蕤的植物與建筑單體相結(jié)合,整體呈現(xiàn)出的神秘氛圍超乎陳思誠的預想。

大銀幕所追求的視聽審美在電影《解密》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實現(xiàn)。比如該片全程使用單機位拍攝,有意使用一些長鏡頭拍攝手法,從而更好捕捉到演員表演和光影、周邊環(huán)境的互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交代戲劇任務、寄托創(chuàng)作者意欲表達的思想主題與美學探索,同時減少剪切點,進而實現(xiàn)減少“導演”的存在感,讓大家更加相信這一故事。再如此次全程使用到的IMAX特制拍攝,它的取景器更大、清晰度更高,這也意味著對于表演、美術、道具等細節(jié)的呈現(xiàn)要求更加嚴格。此外,陳思誠還花費重金購得披頭士樂隊音樂作品在亞洲地區(qū)的首次授權(quán),將具有反戰(zhàn)意識的經(jīng)典歌曲《我是海象》融入容金珍的夢境之中,邀請作曲家洛內(nèi)·巴爾菲作曲及制作原聲音樂,并在維也納錄制原聲……陳思誠說:“我一直在想,電影人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電影和其他視頻藝術之間的區(qū)別。如果電影沒有這些東西的話,那觀眾為什么要買票走入電影院呢?所以我強調(diào)‘電影感’,是為了把更好的視聽感受留給影院里的觀眾?!?/p>

高水平國際合作為中國故事插上光影翅膀,全面提升中國電影國際傳播效能

麥家的原著《解密》在中國出版十余年后被翻譯到西方,迄今為止已經(jīng)在超過100個國家出版。如果說,原著《解密》被西方讀者接受意味著在世界范圍內(nèi)播撒下中國故事的種子,文學改編電影將澆灌出世界藝術大花園中更艷麗的鮮花。此次,美國演員約翰·庫薩克和英國作曲家洛內(nèi)·巴爾菲的加盟,為影片《解密》打開了更加多元的國際視角。陳思誠告訴記者,華人影業(yè)引入的初稿編劇,加拿大編劇克里斯托弗·麥克布萊德在劇本中貢獻了人機對抗的創(chuàng)意。電影里,容金珍被巨大的埃尼亞克(ENIAC)層層包圍。埃尼亞克是世界上第一臺現(xiàn)代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當埃尼亞克真正進入密碼領域時,人腦從此再也無能為力了。所以電影《解密》的故事,實際上也是人腦和機器的最后一次博弈,有點“堂吉訶德大戰(zhàn)風車”的意思。而此次庫薩克飾演的希伊斯更是給觀眾留下極深印象?!拔抑翱催^庫薩克很多片子,他身上既有些憂郁的氣質(zhì),又有點兒孩子氣的東西。當時最困擾他的問題是如何演好一位數(shù)學家?我說你不懂數(shù)學家沒問題,你懂藝術家就好。”影片里觀眾會發(fā)現(xiàn),希伊斯出場的第一句話就是:有人說數(shù)學到最后很像藝術,我覺得不對,數(shù)學就是藝術。

記者專訪時獲悉,電影《解密》的國際發(fā)行也在陸續(xù)布局當中。該片將由華人影業(yè)在海外發(fā)行,預計在北美、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際市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