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采集民族之花的芬芳,釀成藝術的蜜糖
來源:文藝報 | 楊盛龍(土家族)  2024年09月11日08:24

在從事民族事務工作的那些年里,我的足跡遍及許多民族聚居地。我曾經在西藏工作生活三年,到青海、寧夏、云南等地區(qū)短時居住工作,廣泛結交各民族同胞。我的辦公桌、書柜以及電腦里儲存的滿是民族方面的書籍、資料和文案。基于這樣的經歷,我寫了很多的散文,抒寫了5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風貌風采,以及自己對于各民族的人和事的所思所感。幾十年間,我為每個民族創(chuàng)作了一篇以上的散文,有的民族甚至多達十幾篇,后來結集為《心心相依——中華56個民族散記》《邊地集》出版。

到各處走訪、調研,是民族事務工作者的常態(tài)。我們經常深入到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城鎮(zhèn)和農村牧區(qū)考察,到機關單位同基層干部座談,到農戶地頭在牧場氈房與農牧民促膝交談。在蒙古包喝著奶茶,同牧民談著草原的豐茂、牲畜的長勢。聽戶主說他家有5萬多畝草場,我這個曾經在山石間刨種巖旮旯地的南方山區(qū)人感到很吃驚。熱氣騰騰的手把肉端上來,主人操刀,將一條七八寸長的羊肉放到我手上,說是得整條吞下。主人雙手捧著酒碗,唱著敬酒歌,向我們敬酒。

進入藏族人家院子,火塘邊堆著干牛糞,爐火熊熊,烹煮著高原特有的沸騰生活。主人敬獻哈達,端上裝滿青稞麥粒、插著青稞穗和酥油花的五彩切瑪盒。捏上幾粒對空拋撒,再捏兩粒送入嘴里,恭?!霸鞯吕铡?。新年天氣寒冷,陽光燦爛,窗臺上小盒的青稞苗已經是蔥綠一片。

進入佤族山寨,最為隆重的,是拉木鼓活動。幾個壯漢兩手握著鼓槌,有節(jié)奏地豎著敲擊木鼓。女子跳起甩發(fā)群舞,雙手勁鼓鼓地握拳揮動,向上向下向兩旁甩著長發(fā),像熾烈的黑色火焰,映襯著漫天紅霞。跳舞到夜半,激情揚滿天。集會的人群大多散去,我還同縣長坐在木凳上長談,從古老傳說“司崗里”到當下的城鎮(zhèn)化建設……

隆冬時節(jié),我們驅車雪原,到黑龍江邊,一位赫哲族老漁民在凍結得嚴實的冰面上冬釣,老漁民在四個面盆大的冰窟窿里抖動魚線,不斷從冰窟窿拉出彈尾的大魚。另一邊的草房前,赫哲族漢子手握魚叉,守著冰窟窿叉魚。到赫哲族人家里做客,坐在溫暖的爐火旁,席上有剛打撈汆湯的大鮮魚塊,還有凍魚刨片。

現(xiàn)在,邊疆地區(qū)的交通狀況越來越好了。但回想當年,有很多艱難的情形。有一次,我們出了喀什城,進入蓋孜河谷,貼著雪山根下的石壁行進,翻越慕士塔格峰山肩,到達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縣城,晚上將近11點對著日落進晚餐。縣上同志說,幸好我們是中午經過蓋孜河谷,下午要到縣里來的幾輛車過不了峽口,雪山上積雪融化,泥石流傾瀉而下,公路上泥沙漿埋沒整個車輪,車過不來了。

我還想起早年去喜馬拉雅南麓樟木鎮(zhèn)的經歷。山崖上來的泥石流砸毀了很長的三段“之”字形公路,我搭乘的東風卡車只能停在山坳口,許多車輛的司機下車,和行人一起走到泥漿滾滾的山溝旁。我們高挽起褲管,眼望著山崖,乘滾石停留在山崖上方坡度稍緩處稍息的間隙,瞅準機會搶過激流,涉過一尺多深的泥漿,到樟木鎮(zhèn)。夜晚好不容易睡著,夢里都是滾石聲。

西南民族地區(qū)的交通情況,曾經也比較險惡。在江水奔騰咆哮的怒江河谷邊,我們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吃過早飯后出發(fā),在一個怒族鄉(xiāng)開了個座談會,再走,遇到塌方堵路,耽誤了時間,到瀘水縣城吃過晚飯后,繼續(xù)走,沿著崎嶇山道,一直到凌晨4點半才到達蘭坪縣城。已經計劃好了的,不便改變。早飯后,照常完成考察普米族鄉(xiāng)的任務。回想起這些情形,再看到當下,看到很多地區(qū)的公路,真可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交通的便利,真是今非昔比。山鄉(xiāng)巨變,從交通情況的改變,最為直觀。

在民族地區(qū)考察,民族風情也是頗為令人感慨。1988年初秋,云南民族藝術節(jié)在昆明舉行。開幕式藝術大游行,白族人跳著“繞三靈”,彝族人彈起大三弦,苗族人吹著蘆笙,納西族人舞起“熱美蹉”,傣族人象腳鼓聲咚咚,哈尼族人跳起“棕扇舞”……云南省世居的2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歡欣鼓舞,海浪般席卷過來,舞者和觀眾都陶醉在多民族藝術海洋之中。

中國56個民族匯聚的藝術盛會、體育盛會輪番在神州大地上演。1992年,以少數(shù)民族藝術為主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在昆明舉行。我作為藝術節(jié)組織機構宣傳處工作人員,在昆明工作了一個月,深深感受到各民族藝術的絢麗多彩、博大精深。我先后參加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會演的籌備工作,以及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的籌備工作,在工作中廣泛接觸和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各民族的體育文化,受到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感染和熏陶。

文藝創(chuàng)作是對生活的反映和表現(xiàn)。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廣泛接觸民族同胞,深入了解各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感受他們豐富的精神生活。我像一只忙碌的蜜蜂,廣泛采集56朵民族之花,將他們的甜蜜和芳香釀成藝術的蜜汁,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描述表現(xiàn)各民族人民的風貌風采。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地意識到,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為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作為少數(shù)民族寫作者,最緊要的任務就是,以文學書寫民族團結、民族奮進之歌,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