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歌起太行動神州 ——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創(chuàng)作記事
來源:河北日報 | 邢建軍  2024年09月23日08:18

一燈如豆,閃閃爍爍,映紅了一張少年英俊的臉龐。

1943年10月,平西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霞云嶺堂上村,山中夜晚,涼風習習。

房間里,跳動的燈花下,一位叫曹火星的年輕的“文八路軍”,披衣坐在土炕上,他回想起《解放日報》上的一篇社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

他時而抬起頭來仰望窗外漫天星斗,時而低頭在稿紙上寫著什么……

猛然間,他下得炕來,推開屋門,到庭院里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

突然,曹火星眉頭一松,臉上洋溢出笑意,旋即又回到屋中,重新盤坐在土炕上的方桌前,揮筆在稿箋上寫下了那些鏗鏘有力的字眼: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出了百年大黨的初心如磐,也道出了億萬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和愛戴。新中國成立75周年到來之際,我們走進曹火星的故鄉(xiāng),一同追尋81年來這首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共鳴、成為永恒的時代強音的奧秘。

太行山,遠峰如黛;崗南水庫,湖面如鏡。

人民音樂家曹火星紀念園就坐落在水庫大壩的旁邊。

大壩下,是秀美如畫的平山縣西崗南村。這是個有著70多戶人家的恬靜村莊,滹沱河從旁邊流過。中秋時節(jié),淺黃的花木覆蓋著坡嶺,宛如浪波,層層疊疊,散發(fā)清香。

站在曹火星紀念館前,望著眼前的原野,一種崇敬之情在心頭油然而生。

1924年10月18日,西崗南村一戶人家傳出了一陣響亮的啼哭聲。這個新生嬰兒,就是后來名揚大江南北的人民音樂家曹火星。

剛滿五歲,父親曹清廉就把聰穎懂事的曹火星送到了村里的小學讀書。曹清廉愛讀書,秉持“詩書繼世長”的古訓,對曹火星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在曹火星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勤奮好學、自強不息的種子。

13歲那年,成績優(yōu)秀的曹火星畢業(yè)了。然而,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了華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學之路被迫中斷。

大“掃蕩”的歲月里,村民們四下逃亡。秋收季節(jié),看著豐收在望的莊稼不能收割,鄉(xiāng)親們痛心疾首。逃亡中,曹火星嘗遍了艱辛,決心投身抗戰(zhàn)洪流。

平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1931年7月,平山縣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在西崗南村附近的霍賓臺村建立。到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平山縣的共產黨組織不斷發(fā)展壯大,迅速掀起了抗日救國的熱潮。

村里來了八路軍。曹火星隨著鄉(xiāng)親們回到了西崗南村。因為有文化,這個一說話就臉紅、很靦腆的小青年被大家推舉擔任了村青年救國會的主任。曹火星帶領兒童團和青救會查路條、送情報、做軍鞋、搞支前……把各項工作都開展得紅紅火火。

“洶涌的滹沱河,巍巍的太行山,結成了革命的屏障。我們是一支藝術的青年團,在這里成長強壯。用鋼鐵的意志和熱血,開辟幸福的土壤……緊拿藝術武器,保衛(wèi)我們的家鄉(xiāng)……”1938年4月,在抗日烽火燃燒的滹沱河畔誕生了一支土生土長的文藝團隊,它就是平山縣青年抗日救國會成立的鐵血劇社。這首由王血波作詞、盧肅作曲的歌,就是鐵血劇社社歌。

1938年,抗日的烽火燃遍長城內外,中共平山縣委決定由縣青年抗日救國會直接領導,區(qū)青救會抽調部分干部,并吸收一些有文化的青少年,成立文藝宣傳隊鐵血劇社。曹火星因有音樂天賦,報名參加了鐵血劇社。

那時,為了表達抗戰(zhàn)到底、不怕犧牲的決心,劇社隊員根據“鐵血”二字紛紛改名,曹火星的老鄉(xiāng)張學新改名“張血星”,曹火星將自己的名字曹峙改為曹火星。

這是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團隊。最初,團隊只有九個十幾歲的孩子,而且是清一色的男孩。表演節(jié)目時遇到有女角色的戲,曹火星年齡小、長得白凈,便在戲里男扮女裝,成為劇社有名的“坤角兒”。

三幕話劇《沖破羈絆的女性》是劇社的首場演出節(jié)目,講述了一位女青年不甘心當亡國奴,沖破一切阻力,掙脫封建婚姻的束縛,勇敢地帶領婦女們加入抗戰(zhàn)行列。為了讓當地老百姓容易接受,曲調融入了平山秧歌的音樂元素。曹火星扮演了劇中的女主角。他清脆的嗓音,惟妙惟肖的扮相,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1938年6月4日,晉察冀邊區(qū)《抗敵報》發(fā)表了題為《從艱苦斗爭中壯大起來的平山“鐵血劇團”》的通訊,其中報道:“‘五卅’紀念日,該團一天時間下鄉(xiāng)演出兩次。第一次在郭蘇鎮(zhèn),觀眾約四、五千人。他們的演技雖稱不上精湛,但劇情甚合百姓的口味,所以深受群眾歡迎……”

1939年,華北聯合大學千里跋涉來到平山,鐵血劇社全體成員被組織安排入校,這是曹火星藝術道路上至關重要的一步。劇社里唯一會識簡譜的只有曹火星,也只有他一人進入了文藝學院音樂系,正式學習作曲、和聲等音樂知識。

八個月的學習期間,聶耳、冼星海的抗戰(zhàn)救亡歌曲,使曹火星的心靈受到巨大震撼和鼓舞,用歌曲去戰(zhàn)斗的創(chuàng)作激情與日俱增。在這里,他完成了自己作詞、作曲的第一首抗戰(zhàn)歌曲《上戰(zhàn)場》。

后來,曹火星擔任鐵血劇社音樂組組長。他創(chuàng)作的《春耕忙》《春天里暖洋洋》等節(jié)奏明快的歌曲,至今依然在太行山區(qū)傳唱。

在平山縣,“齊家五姐妹”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

“抗日雙星”齊計三、齊子才家中,有五位年齡相仿的女孩子,因聰穎漂亮,被人們稱為“齊家五姐妹”,其中齊玉珍與曹火星相識在鐵血劇社。

在演出中,曹火星和齊玉珍經常扮演夫妻。齊玉珍出生在革命家庭,熱情、開朗、活潑的性格,使得曹火星非常欣賞。曹火星每次創(chuàng)作出新作,都要通過齊玉珍試唱。

1943年,曹火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天晚上,齊玉珍約曹火星來到村外,明亮的月光下,齊玉珍動情地說:“火星同志,我祝賀你!”

隨后,齊玉珍將一支鋼筆贈送給了曹火星。曹火星擰開筆帽,在自己的手心寫下了幾個字:“革命,永遠革命!”

齊玉珍告訴曹火星,這支鋼筆是叔叔齊計三犧牲時留下的遺物。齊玉珍把鋼筆轉贈曹火星,表明了自己要與他生死與共、并肩戰(zhàn)斗的心跡。

曹火星非常激動:“玉珍,我會好好保存這支鋼筆,實現先烈遺愿!”

齊玉珍含淚點頭:“我記住了你說的話!”

從此,兩個青年戀人并肩戰(zhàn)斗,攜手前行。曹火星沒有辜負齊玉珍的期盼,在革命的風浪中勇于向前,堅持真理,并用這支鋼筆寫下很多優(yōu)秀歌曲。

1943年4月,鐵血劇社正式更名為群眾劇社。

平西,一塊英雄的土地。

房山地區(qū)位于平西抗日根據地的前沿,是插在華北敵后的一把尖刀。地處房山霞云嶺的堂上村風光秀麗。為了反“掃蕩”,群眾劇社化整為零,深入到敵后開展文藝活動,宣傳黨的抗日主張。于是,就有了曹火星和隊友的堂上村之行。

曹火星等人到村里后,就宿營在中堂廟旁邊的茅草屋里。因中堂廟的正殿和西偏殿被日本鬼子燒毀,平日里,曹火星便組織村里的文藝宣傳隊在東偏殿里面唱歌、排戲。

曹火星和張學新分別負責教唱歌、打霸王鞭。因霸王鞭節(jié)目歡快、簡約,受觀眾喜愛,他們決定創(chuàng)作一組反映解放區(qū)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發(fā)展生產的歌曲。這組歌曲寫好后,還需要一首總結歸納性的主題曲。曹火星擔綱起主題曲的創(chuàng)作。

深秋的夜晚,山中涼意很濃,19歲的曹火星夜不能寐,沉浸在構思之中。

在劇社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日子,讓他感受到了一種革命大家庭的溫暖,再聯想到抗日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抗戰(zhàn)的情形,他的腦海中突然跳出前幾天讀過的延安《解放日報》上的一篇社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

想到這些,曹火星創(chuàng)作激情傾瀉而出。他一邊哼唱一邊寫。經過創(chuàng)作和修改,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了!

最初,這首歌在霞云嶺、淶水和易縣一帶傳唱。歌曲以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為主旨,批駁蔣介石提出的“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觀點,很快歌就傳唱開了。詞曲在《晉察冀日報》上刊登后,很快唱遍了晉察冀,唱遍了抗日根據地。之后,更是傳遍了全中國。

晚年的曹火星曾回憶說,他寫《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動了感情的。人民的抗戰(zhàn)積極性和對共產黨的深情,他是親眼所見,有著親身體會的。

1958年的一天,毛澤東主席到天津視察工作,接見天津各界人士。

曹火星作為天津歌舞劇院的代表出席了會見。

毛澤東問曹火星是做什么工作的。曹火星回答:“我是搞音樂的?!迸赃呌腥私榻B說:“他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作者曹火星?!?/p>

毛澤東微微笑著說:“曹火星,我知道,我還為你的歌改過一個字呢!”

一個“新”字,是神來之筆,也讓這首歌成為歌頌黨的經典之作。

“人民是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边@是音樂家曹火星生前常說的一句話?!稕]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以真摯的語言、質樸的風格、流暢的旋律,道出了中華民族的心聲。

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直傳唱到今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歷久彌新。2015年8月26日,它被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zhàn)歌曲”;2019年6月,它又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yōu)秀歌曲100首”。

2018年12月,講述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歷程的電影《火星之歌》在北京房山開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到場助陣。田華說,她從1943年就唱著曹火星同志創(chuàng)作的這首歌,一直唱到現在,她還要繼續(xù)唱下去!

曹火星一生創(chuàng)作了1600多首歌曲,熱情謳歌偉大的祖國和人民。1999年4月16日,把一生獻給祖國和人民音樂事業(yè)的曹火星在天津逝世。就在去世前的幾天,他還在病床上,譜寫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的歌曲《啊,我叫中國!》。

時值中秋,走在西崗南村,處處洋溢著歡樂和喜慶。寬敞整潔的街巷,錯落有致的民居,鮮花環(huán)抱的庭院……村里的大街兩側門店很多,里面的商品琳瑯滿目。

西崗南村育才區(qū)29號,當年,曹火星就出生在這座古樸的院落。

村支書李金芳輾轉找來鑰匙,引領我們走進這座院落。這是一座木梁青磚土坯結構建筑,滄桑的泥墻,泛黃的梁柱,一扇扇花格窗,疊映出昔日的情景。

紅色音樂資源是歷史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也是助力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紅色引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村中,很多村民正載歌載舞,歡度節(jié)日。這首歌,已經飄過整整81個春秋,鄉(xiāng)親們永遠記在心頭。

在人群中,我們遇到了精神矍鑠的老畫家曹峰。年逾七旬的曹峰退休后,回到村里居住。他追隨前輩的藝術足跡,堅持創(chuàng)作,把家鄉(xiāng)風情融入筆墨,講述著鄉(xiāng)村蝶變。

“俺們村越來越美麗!沿著街道新蓋了許多門店,隨著環(huán)境的提升,來曹火星紀念館參觀的游客越來越多?!辈芊逡荒樞老玻按謇镞€利用紅色優(yōu)勢,聯合周邊的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舊址李家莊村、平山縣建黨第一村霍賓臺,打造紅色資源聯盟,建設紅色民俗村,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接近中午,遠在北京的曹火星的女兒曹紅雯通過微信,給鄉(xiāng)親們發(fā)來祝福。

對于西崗南村,曹紅雯充滿深情:“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平山是我父母的出生地,是我們的家鄉(xiāng),那里有我的親人戰(zhàn)友朋友,我無時無刻不想念他們?!?/p>

曹紅雯的字里行間,充滿著對父親創(chuàng)作的那首著名歌曲的熱愛。

曹紅雯說:“今年是父親一百周年誕辰,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全國人民歡度中秋佳節(jié)之際,讓我們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征程中緊跟黨中央,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告慰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們?!?/p>

我把微信內容讀給在場的鄉(xiāng)親們聽,大家歡欣鼓舞。

“珍貴的紅色資源是寶藏,不斷激發(fā)著我的創(chuàng)作熱情!”曹峰告訴我,他最近剛創(chuàng)作完成一幅國畫,表現當下和美鄉(xiāng)村建設的美景,描繪新時代西崗南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歌起太行,聲動神州,代代相傳。

行走過太行老區(qū)平山的山山水水,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在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激勵下,鄉(xiāng)親們正把愛黨情、報國志實實在在地落實在推進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行動中,砥礪前行,以更大的成績,做好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