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電影《只此青綠》編劇徐珺蕊:在后臺深處,聽花開的聲音
“如果知道十八歲便是終點,你還會為這卷丹青,燃盡生命嗎?”大屏幕上,一位現(xiàn)代著裝的男子緩緩展開一幅畫卷,畫卷的另一端,則是一位手持畫筆的翩翩少年。他們隔著千年歷史長河遙遙相望,一位鞠躬、一位行禮,一位將手指彎曲成山巒起伏之勢,另一位則回報以同樣的姿勢。
“無名無款,只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大屏幕漸暗,字幕浮現(xiàn):“只此青綠”。
在今年的國慶檔電影中,由舞蹈詩劇改編的電影《只此青綠》如同一股“青”流,甫一上映便獲得豆瓣評分8.0,位居同期電影口碑榜首。不少網友用“古典美的極致”“民族文化之光”來形容這部電影。的確,自2021年首演以來,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1000多天里走過70余座城市,演出近600場,幾乎每場都是“一票難求”。2022年虎年春晚,《只此青綠》舞蹈的亮相驚艷了全國觀眾,這也是該劇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圈”。
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歷來以撲朔迷離的創(chuàng)作背景、巧奪天工的精湛畫功以及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吸引著廣大藝術愛好者。不同于黑白色調的水墨畫,該畫因用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繪成而得名,絢麗的青綠色調交織描繪著千里江山的錦繡恢弘,被譽為“青綠山水畫之巔峰”?!吨淮饲嗑G》以此為題材,巧妙地設計了一個由現(xiàn)代社會穿越至宋朝的“展卷人”,他見證了畫師希孟從問篆、唱絲、尋石、制筆、淬墨、苦思直至入畫……目睹其嘔心瀝血、忘我創(chuàng)作,與無數(shù)勞動者攜手創(chuàng)作出傳世畫卷的歷程。
與同期其他電影極具感官刺激的視聽傳達不同,電影《只此青綠》不設臺詞,代之以唯美、精煉、恰當?shù)淖帜?。而翻開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劇本,你會發(fā)現(xiàn):從形式到內容,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劇本”,而是一篇極美的散文詩??梢哉f,從舞臺劇到電影,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含蓄、留白的唯美表達是一脈相承的。
然而面對舞臺劇和電影兩種迥然不同的藝術手法,編劇是如何把握寫實與寫意之間的“度”的?沒有臺詞,字幕該如何取舍?編劇在舞劇創(chuàng)作中擔當怎樣的角色?文學功底對于舞劇編劇而言有多重要?中國作家網記者近日采訪了舞劇、電影《只此青綠》的編劇徐珺蕊,聆聽這位85后青年編劇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16歲獲得“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從小篤定“寫作是唯一的堅持與夢想”,卻誤打誤撞學了新聞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舞蹈院團做文案宣傳?!霸诼L的日子里,我就像埋在土里的種子,我一度想過或許,春天的陽光不會照在我的身上……我又像一塊海綿,吸收所有的知識和能量”,直到遇到周莉亞、韓真兩位導演,與她們的合作,使她的創(chuàng)作生涯出現(xiàn)轉機。徐珺蕊無疑是幸運的,而這份幸運的背后,是長年累月的堅持與積累。作為一名舞劇編劇,徐珺蕊稱自己為“幕后的幕后”,她就站在這燈光照不到的后臺深處,聽見歡呼、聽見掌聲,“我聽得見花開的聲音,我的心里充滿了希望”。
關于“青綠”:從舞臺到電影,一次全新的開始
中國作家網:珺蕊你好,看了《只此青綠》(以下簡稱《青綠》),我在感動之余也受到了一場關于中華傳統(tǒng)美學的沖擊與洗禮。我想知道你看了電影之后,有怎樣的感受?
徐珺蕊:因為參與了電影創(chuàng)作的過程,我在反復打磨中對影片的細節(jié)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當看見它呈現(xiàn)在大銀幕上,還是非常欣喜。舞劇《只此青綠》已經持續(xù)演出了三年,所到之處還是被許多觀眾所喜愛。我記得首演的時候我說過,我們捧出一部作品,并不意味著它的完成,而恰恰意味著它藝術生命的啟程。是所有關心呵護它的人們共同賦予了它生命的能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舞臺到電影的轉化,又讓一部作品有了新的樣貌,也給我們未來創(chuàng)作之路打開了一扇新的門。
中國作家網:舞劇《青綠》和電影《青綠》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您同時作為兩部作品的編劇,在創(chuàng)作時有何不同感受?在您看來,舞劇的影視化改編,最重要的是什么?
徐珺蕊:我們在電影的宣發(fā)里提到,電影打破了舞臺的第四面墻。其實這兩部作品的不同也是在于呈現(xiàn)方式和語匯的不同,舞臺調度和鏡頭語言給了我們不同的觀看視角:舞臺更加抽象、更加開放,電影更加近觀、更加聚焦;關于美的詮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長處。創(chuàng)作初期我們經過反復的探討,希望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舞臺藝術的美感和劇作本身的邏輯表達,舞劇的影視化改編是我們舞臺從業(yè)者和電影人的一次共同嘗試和碰撞,是一次全新的開始。
中國作家網:《青綠》被定義為“舞蹈詩劇”,意味著它更多通過肢體語言和舞美效果傳達一種意識流的表達,并非有強有力的敘事線索,這種氣質本身是否為電影改編增加了難度?您在創(chuàng)作中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徐珺蕊:事實上舞劇同樣有著相對復雜曲折的敘事作品,電影也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并非都是以強敘事為線索。我們常常說一戲一格,每個作品都有它成立的獨特之處,《只此青綠》的藝術特點恰恰就在于所追求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其含蓄、留白,運用相對抽象和寫意的表達,都是成為它的風格性的一部分。
中國作家網:《青綠》是一部無臺詞電影,取而代之的是精煉又恰當?shù)淖帜?,為什么會選擇用這種較為獨特的方式?
徐珺蕊:從舞劇到電影,其實有很多路徑可以選擇。重新編寫一個故事,用前面提到的強敘事、加以臺詞輔助,讓它看起來更像一部大眾所熟知的電影的樣子,這可能是一條比較常規(guī)的路徑。但是我們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的出發(fā)點,恰恰是希望能夠在最大程度保留舞劇藝術精髓的前提下,用電影鏡頭語言和剪輯語言去重構它,這的確是一次新鮮的嘗試。
中國作家網:電影中展卷人穿越到宋代,與畫師希孟產生靈魂共鳴。我注意到一個類似波浪的手勢貫穿始終,我猜測是指畫中的水波紋或是山巒起伏?能否為觀眾解個密?
徐珺蕊: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因為無聲,而想象空間無盡。這個手勢的含義在每個人看起來也不盡相同,可以理解為山川大地,也可以理解為筆底波瀾,或可以理解為時光延綿,但它確實是溝通古今對話的心靈密碼,是劇中人共通的情感外化。相信隨著舞劇的演出和電影的傳播,它也會是溝通作品和觀眾的心靈紐帶。
中國作家網:《只此青綠》的主角是十八歲的天才少年希孟與展卷人的古今對話,在最初創(chuàng)作時是怎樣考慮的?想給觀眾帶來什么?
徐珺蕊:其實在最初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沒有展卷人這個角色的。我們起初被《千里江山圖》明艷的青綠所吸引,被希孟神秘的身世所啟發(fā),被工藝人畢生的堅守所打動,劇本層面卻一度停滯在如何連接。直到劇本進入深化階段,在各位主創(chuàng)、專家、顧問的不斷啟發(fā)之下,我才恍然大悟——文物的價值,其實是其中所跨越的歷史時空價值,是由今人視角回望之下的文化層面的珍貴。于是展卷人這個角色應運而生,他是今天我們每一個人的視角,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者的形象凝聚,所以我曾說,我們都是展卷人。
關于創(chuàng)作:愛那些流過淚自我否定的夜晚
中國作家網: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之后,周莉亞、韓真導演帶領主創(chuàng)團隊又打造舞劇《詠春》,你也參與其中,這兩部舞劇雖在敘事結構上風格迥異,但都口碑甚佳。在你看來,編劇作為一劇之“本”,在舞劇中擔當什么作用?如何把握敘事結構和寫意留白之間的“度”?
徐珺蕊:如果說《只此青綠》是一次傳統(tǒng)文化的詩意之旅,那么《詠春》是一次結構精密的搭建?!对伌骸防镂覀冇昧穗p線敘事,故事的里外情境相互映照、相互推進,這部作品的構建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眾所周知,舞劇并不特別擅長復雜敘事。但是不論是《只此青綠》還是《詠春》,我和導演們都在探索舞劇從文本到舞臺呈現(xiàn)的敘事方法和路徑。通過實踐,我認為舞劇的劇本起到的是結構性的作用,它很像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架構,而肢體語言則起到語言類戲劇中臺詞的作用,這就要求編劇和導演要保持高度的審美一致和節(jié)奏同頻,否則排出來的作品就會是兩張皮。至于敘事結構和寫意留白之間的“度”,我認為是不斷磨合和調整之后的結果,沒有固定的公式和標準答案,每個創(chuàng)作者、每一次創(chuàng)作體驗,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和生長。
中國作家網:你大學讀的是新聞專業(yè),畢業(yè)后也是以新媒體編輯的身份進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逐步從晚會撰稿人、文案策劃走到如今成為知名舞劇的編劇。你在之前采訪中提到,編劇之路緣起于2015年與周莉亞導演合作舞蹈劇場《yào》(改編自《雷雨》),還記得最初創(chuàng)作劇本時的情形嗎?《青綠》劇本五易其稿,我想知道《yào》當初寫了多少稿?在編劇職業(yè)生涯中,對你而言最重要、影響最大的劇是哪一部?
徐珺蕊:舞蹈劇場《yào》于我而言真的是太過美好的初體驗。在那之前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戲劇這樣精彩的事物,在那之后我一腳踏入這個世界,至今沉醉其中。作為完全沒有戲劇學科背景的人,其實開始是懵懂而又艱難的,我至今記得飾演繁漪的話劇老師來到排練廳問我要臺詞本時我的震驚和尷尬,我才知道除了故事本身,是要寫臺詞的。說起來《yào》的劇本完全不是大家想象中劇本的樣子,更像是《雷雨》同人小說,我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寫了每個人在劇中的內心獨白,從而構成了一個系列文本。
感謝一路走來,所有的前輩、同行、伙伴對我的包容和支持,后來我參與了不同類型的舞臺劇創(chuàng)作,合作最多的還是和周莉亞韓真兩位導演。我參與編劇了眾多她們的作品,從《yào》《杜甫》,到團里排演的《我們的愛情故事》《谷建芬新學堂歌》,再到《只此青綠》《詠春》和前不久剛剛上演的《赳赳大秦》,一路走來,每一部作品于我都是滋養(yǎng)和考驗,這些年來導演們在舞劇的道路上從孜孜不倦的探索到風格逐漸成型,對我而言也是極大的學習和激勵。
積沙成塔,我覺得每一部作品對我的影響都不可忽視,不同的經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我。盡管我還在探索的路上,戲劇的這扇門還沒有完全為我敞開,但是我可以勇敢地說出我愛它,愛那些曾經稚嫩的嘗試,也愛那些流過淚自我否定的夜晚,更愛陪伴我一路前行的伙伴,希望下一部、下下一部作品,還能不負初心。
中國作家網:能否聊聊你和導演之間在創(chuàng)作時有哪些有趣的瞬間或意想不到的靈感迸發(fā)?
徐珺蕊:我和周莉亞導演同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所以相識比較早,和韓真導演的第一次工作交集是在排演舞劇《杜甫》的時候,當時兩位導演邀請我去為她們做呈現(xiàn)的臺本,因為那時候我還在宣傳策劃崗位,需要坐班,導演就每天到團附近等我,我忙完手頭的工作就去和她倆開創(chuàng)作會,經常一坐就坐到咖啡館打烊。
也是從那時候慢慢磨合出了默契,我記得剛剛萌生《只此青綠》的想法時候,我們三個人在我家樓下的花園里坐了一個晚上,初春的風還有點涼,但是我們聊得非常興奮,一拍即合,高興得幾乎蹦蹦跳跳像找到新玩具的小孩子;《詠春》開始搭建結構的時候我們推進得一度非常艱難,常常是第一天覺得路走通了,信心滿滿地回去睡覺,第二天三個人又垂頭喪氣地回來,對坐無言。這種反反復復、痛苦、糾結、互虐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但其實這又是一種相互扶持著前行的狀態(tài)。
命運給了我極大的眷顧,讓我遇見兩位成熟的導演,她們有著豐富的、獨具風格的執(zhí)導經驗,我的創(chuàng)意種子在她們的澆灌和呵護下,逐漸成長為枝繁葉茂的樣子,我的的確確是幸運的。舞劇編劇是無言的、幕后的幕后,我就站在這燈光照不到的后臺深處,聽見歡呼、聽見掌聲,我聽得見花開的聲音,我的心里充滿了希望。
關于“文學”:我永遠不會停下
中國作家網:在學生時代,你曾獲得“新概念”作文一等獎,當年也接受到很多文學網站的約稿,年少時的文學基本功對后來的職業(yè)生涯有何影響?
徐珺蕊: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要寫作,一生只能做這一件事。我業(yè)余是一個非常無趣的人,閱讀和寫作幾乎占據(jù)了全部的時間,后來,接觸戲劇之后又分出很多時間去劇場看演出以及看放映。其實在我看來,劇本創(chuàng)作同樣屬于寫作的一部分,于我而言,和純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同樣的價值和意義。
年少的時候,寫作是我心靈唯一的出口,因此常常被看作是異類。參加“新概念”是我學生時代最重要的夢想,也是一次自發(fā)的自我認證,我希望通過參與其中,鼓勵自己堅持下去、也向身邊的人證明我可以。但是真的獲獎之后,我一度陷入迷茫。16歲,我還沒有找到自己明確的風格,沒有接受過專業(yè)指導,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就此成為一名專業(yè)的寫作者。最終我還是覺得,我應該從零開始,回到最基本的生活的土壤里去,花時間去體驗生活本身、去積累沉淀,等待下一次勃發(fā)。
我的內心一直很堅定,寫作確實是我畢生熱愛和追尋。過去有十幾年的時間,我在完成大量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堅持創(chuàng)作,其實是一個非常割裂且艱難的過程。于我而言,哪怕走了再多彎路,還是要回到寫作這條路上來,當然陰錯陽差進入新聞專業(yè)的學習經歷、宣傳策劃的工作經歷給了我很多加持,包括讓我更加了解市場、了解劇目生產規(guī)律、讓我擁有更加開放包容而不是閉門造車的視野等等。
中國作家網:以后如果有機會,還會考慮轉向純文學創(chuàng)作嗎?
徐珺蕊:在漫長的日子里,我就像埋在土里的種子,我一度想過或許,春天的陽光不會照在我的身上,我再也不會生長。但同時,我又像一塊海綿,吸收所有的知識和能量,并沒有因為工作的繁瑣和細微而倦怠。命運給了我最大的誠意和回饋,讓我遇見了許許多多的同路人,讓我的能力被看見,讓我逐漸擁有了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方向。就在今年我選擇去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讀研,回到校園的那一刻我深吸一口氣,我走了這么久,終于離目標又近了一點。
我今年36歲,第三個本命年,作為一個寫作者,我還很年輕、剛剛開始走上軌道,還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作欲,不論是劇本、還是純文學創(chuàng)作,我都會愿意去嘗試、去表達。
中國作家網:最近在創(chuàng)作什么劇本?
徐珺蕊:本月下旬,我和胡沈員導演合作的舞劇《敦煌歸來》就要在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正式亮相了。同時我剛剛完成一部由北京文聯(lián)孵化的獨角戲《1033》劇本,關于一只狗為了愛奔赴1033公里外的奇幻故事。
兩部新作的主題都關乎堅守與追尋,我放進了很多自己的人生體驗,《1033》中有一句臺詞是“放心吧,我永遠不會停下”。我想,這就是我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心獨白了。
受訪者簡介: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編劇。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國編劇領軍人才培養(yǎng)計劃。獲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青年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編?。╉椖抠Y助。202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演播季優(yōu)秀編劇人才。代表作《只此青綠》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寫入《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傾心推薦在“講話”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
主要作品:舞蹈詩劇、電影《只此青綠》;舞劇《詠春》《敦煌歸來》;史詩幻境演出《赳赳大秦》;張藝謀觀念演出《無界·長安》;舞蹈劇場《yào》、《可以亭》,音樂劇場《我們的愛情故事》;音樂會《谷建芬新學堂歌》《歲月交響·和平里》;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開閉幕式總撰稿;參與創(chuàng)作音樂舞蹈史詩《奮斗吧 中華兒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