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火熱生活 書寫時代新篇”中國作家網(wǎng)駐站內(nèi)刊優(yōu)秀作品聯(lián)展 粉黛濟南
初春濟南,粉黛漸勻。
古老的滄園后面,花事正濃。
站在楓溪橋上,但見一川錦繡,兩岸斑斕。
走下小橋,來至粉墻黛瓦的滄園,一個不大的四合院,但見飛檐翹角,古風隱隱。這曾是明代文壇盟主李攀龍讀書的地方。
讓你難以想象的是,院內(nèi)除了一條供走道的鵝卵石小徑,其余長滿了清一色幾十株蠟梅,明黃的小花朵如凝固的蠟油雕琢而成,散發(fā)著幽幽的香氣。香味純粹而濃烈,仿佛吸上一口就可以把人醉倒。
滄園之小,蠟梅之多,讓人驚嘆。如同走進一個沒有纖塵的純美之境,忘卻時空。
純粹的花,才最配純粹的人。
也許人們并不知道,這樣一方小小的院落,它的主人李攀龍曾統(tǒng)領文壇二十年,各地名流如云匯集。
李攀龍高雅如雪,純粹如梅。他辭官歸隱,不與權(quán)貴往來。居住在泉邊的白雪樓,可謂白雪雅士,墨客騷人。獨與許邦才、殷士儋、王世貞等人傾心相交,唯美高卓,疏淡狂放,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掀起了一場唯美古風,被稱為“后七子”之首。
那股純凈的風依然讓人可以感受到,我仿佛能嗅到那時的花香。
花香可定人,我久久佇立。
身著漢服的幾位女子,云髻高綰,撐著花傘,正在蠟梅前拍照留念。
院子最西端有一樹粉紅色的梅花,樹旁邊有一口泉眼,上寫滄泉,泉眼不大,但很深邃,呈墨色,水面上飄拂著幾瓣梅花,春意未古,好似李攀龍剛剛潑墨揮毫,大概這是他的洗硯泉吧。
白雪樓和滄園遙遙相對,樓前高大的玉蘭樹上花開如雪,與白雪樓相映成趣,妙若天成。
如果滄溟先生在世,在這詩意爛漫的春天,想必會春日負暄,坐在泉邊,或品茗讀書,或與文人墨客吟詠詩詞。
透過書房花格窗,依然能看到筆墨紙硯擺放在桌案上,墻壁上懸掛著字畫,散發(fā)著墨香。
這一切如驚鴻一撇,唯有這花,這樓,這泉,古韻悠悠,風姿依舊。
不少游人坐在忘憂泉邊,看錦鯉在水中游來游去,不時有孩童的笑聲和喧鬧聲傳來。
再向西望,可看到一片青青翠竹,順著它的指引,就可以走到萬竹園,竿竿翠竹掩著重門,走進院內(nèi),一座座院落可謂層層疊疊。杏花院,玉蘭院,木瓜院,海棠院……真是東院玉蘭樹,西院桃李花。走進這樣的院子,猶如走進春天的童話,
杏花院的杏樹率先開放,猶如一片片被暈染的云。淡粉的花,青黑的瓦,綠格的窗,紫木的門,還有幽幽的泉水……幽雅中透著古意,素樸中滲著奢華,完美得如一幅油畫。
坐在杏花樹下,偶有花朵飄落,空靈,美妙。如果遇上春雨,可以坐在廊前聽雨,聽春雨落在屋瓦上的聲音,再聽雨水從屋瓦上滴落在地,安然,詩意,馨香。
在一座古城,能有這樣的院落,還有如絲綢般飄渺的雨絲,多么古奢。置身其中,身心愉悅,無限陶醉。各種感官都會活躍起來,貪婪地攫取來自上蒼的饋贈,生動而豐滿,古樸而自然。
最妙的是這流水院院相通,戶戶相連。稱得上水上人家,川上精舍?!伴_窗下釣,肥鯽尺鯉,垂手可得”,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有人曾在這里這樣生活著。如果時光退回到明朝,就可以看到那幅溫馨的畫面,禮部尚書殷士儋罷官回到故鄉(xiāng)濟南,筑廬濼水之濱,重修萬竹園,取名“通樂園”。自此,殷士儋不問政事,扁舟載酒,碧筒做杯,吟詩賦詞,著書講學,不亦樂乎。
“泉聲花間出,山色座上來”,邊貢、李攀龍、許邦才,他們挾著清風明月,從來都是書房密友。煮酒品茗,琴棋書畫,超然自在?!扒宀钂哐┬胝{(diào),篆煙輕瑞鴨香飄”,高山流水,人間至情。
一方院落,壓縮了層層疊疊的春天,時光流轉(zhuǎn),把這些瀟灑的人,都留了下來,春天,也是他們的。
從西側(cè)小門出來,壕洞內(nèi)有小溪流出,洞壁上寫“壕上天機”四個綠色草體字,飄逸,瀟灑,是書法家李苦蟬大師親筆所書。
在這個幽靜之處,極少有人過來,而這里,如同連接著桃源的小徑,一不留神,就會走進桃源夢中。
紫紅色的溪水亭上,題寫著綠色的“魚樂”二字,仔細凝望水中,但見幾條錦鯉正輕快地暢游。想這些魚兒,一定也悟透了天機,從這幽深的古院,游向?qū)こK?,游向普通人家。不由得想到李攀龍、殷士儋,他們不也是游出樊籠奔向自由天地的魚兒嗎?
春心無覓處,原來在此中。他們活在古城中,活在文字里,活在春天里。
順著流水,走過木板路,踏過步青橋,走進曲水亭街。初春的曲水亭街綠意茸茸,河岸楊柳吐綠,水草如碧絲,一川流水翠綠如染。
枕河人家的窗都已打開了,窗內(nèi)一盆盆花花草草把小窗裝扮得嫵媚俏麗,就好像頭帶花環(huán)的古裝女子,撩人心魄。隱約可以看到窗內(nèi)有女子坐在桌前,身著乳白色毛衣,嫻靜之姿似在喝茶,茶香從窗內(nèi)氤氳而出,讓人心醉。岸邊也擺放著藤椅和茶幾,臨河品茶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情。這里人間煙火漸濃,好一幅寫意的春。
你在這里會看到一座很小的院落,像一個農(nóng)家劈柴院,黑色的木門上有一幅對聯(lián):一溪曲水連滿井,廿載書巢注聊齋。這是蒲學研究第一人路大荒的故居,曲水和垂柳訴說著君子之風。路大荒為了手中珍貴的蒲松齡手稿不落在日本人手里,拒絕一切封官加爵的優(yōu)厚條件,隱姓埋名來到濟南,在大明湖畔隱居下來。守藏之責,重于守土。在他看來,守住了國之文脈,哪怕山河破碎,中華也不會亡。路大荒用“魯壁藏書”的古法,把珍貴的蒲松齡手稿保存下來。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詩篇。
走進芙蓉街,那里不只是人間煙火,芙蓉街漂亮的綠色琉璃瓦在藍天下熠熠生輝,與大明湖碧綠的泉水遙相呼應,如果到夏季荷花盛開,荷葉如蓋之時,該是一個多么純美的芙蓉世界。明凈,靚麗,古奢,典雅,一束最明媚的人間煙火。
青團紅團和紫團在芙蓉街格外顯眼,金黃的煎餅和新生的小蔥真是黃金搭檔,不妨嘗嘗。
涌泉胡同連接著曲水亭街和芙蓉街。狹窄筆直,不可目測其幽深。好像只能容一個人行走,兩側(cè)是高高的灰色磚墻,更增添其神秘。
向里面走不到幾十步,又有一條比較寬的胡同向正北方筆直伸出,這里的人家不是背靠背居住,而是門當戶對。狹窄的涌泉胡同在這里又宕出一片新天地,給人以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之感,也許,這正是對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生動解讀。讓你驚喜的是,門前有茶花盛開,粉色的茶花居然開在普通巷陌,真是戶戶春風暖,家家桃花開。
胡同邊涌泉的水汩汩流淌著,它們匯到大明湖,流進護城河,流進春天里。凡是水到處,無處不斑斕,處處如畫圖,拙筆難描述。趵突泉,大明湖,護城河,美如粉黛,勝比江南。
在濟南的春夜也可以出去走一走,哪怕家門前一個普通的小路也讓你忘返。我家前面就是建寧路,它嫵媚得像一幅油畫:初綻的花朵,靛藍的碧空,銀鉤般的彎月,柔暖的夜風,偶爾還有幾聲鳥鳴……
走在路邊,心中愉悅而安寧,難怪這條道叫建寧路。一個寧字,透出的氣息多么豐富?!皩帯弊值姆斌w字是“寧”,可以看出,室內(nèi)桌上放著器皿,“皿”內(nèi)盛放著食物,豐衣足食了 ,“皿”上的心也就安寧了。
一個“寧”字,不也是大美濟南給人的美好感受嗎。
春天的濟南,燦爛如錦,安寧如水。
(首發(fā)于中國作家網(wǎng)駐站內(nèi)刊《當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