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遠洋》:小視角寫萬里深藍
甲辰龍年之秋,我還在喀喇昆侖遠行,在浙江省作協(xié)工作的葉凱打來電話,說國慶過后,要在舟山召開來其長篇報告文學《逐夢遠洋》討論會,邀請我參加。我?guī)缀鯖]有一刻的猶豫便答應了。這實則是出于對舟山乃至三毛故里的一種敬意與感謝,我囑其將書寄過來,從新疆歸來便可閱讀。長假前夕,書到了,設計裝幀很美,一片深藍的色澤,使我漫漶的海洋夢于來其的文學敘事中逐漸清晰起來,仿佛重又回到去年五月在定海三毛故里領獎的日子。
認識來其很晚,且是在三毛散文獎頒獎晚會上。舟山作協(xié)主席白馬告訴我,來其是他的前任,在文史館任職,以散文擅長。我點了點頭,說來定海領獎前,看過他寫的獲獎作者推介文章,寫得很到位。頒獎過后,我與來其沒寒暄幾句便分手了。我去了嵊泗,想一睹嵊山漁場盛景。當然,更祈望抵達盡山水域,可一觀唐宋年間東渡扶桑的大和尚們的海上弘法之旅。那天坐上從定海駛往嵊泗的客輪,是我第一次坐遠洋之船,雖然朋友替我買了一等艙,上船便可躺在鋪位休息,可是中午時分,客家中餐送到時,我坐起來,剛吃幾口,便暈船了,惡心想吐,只好重又躺倒,搖來晃去,一海碧水蕩君行,時而于浪尖,時而于波谷。搖啊搖,很快就睡著了,與盡山漁場擦肩而過。然后,我卻有更多的時間,觀嵊山、小洋山漁場,一睹歷史上舟山群島打魚的勝景。
然而,畢竟是來去匆匆,我只看了嵊山和小洋山漁場。欣慰的是來其的長篇報告文學彌補了我的遺憾,整個國慶長假,我?guī)缀醭两凇吨饓暨h洋》中,便與大海有了一種情感的鏈接,隨著來其的敘事,將我的思緒帶回到舟山群島的海洋歷史和人文風光。
我搜索了一下,這應是來其第一部長篇報告文學,嚴格意義上,我更愿意將此書視為一部關于舟山的漁場志,抑或是中國漁民走向浩瀚大海的深藍志。說是志,是想彰顯志的特點是紀事體,紀事重于寫人,以事件帶出人和事。這與我一再堅持與強調的報告文學的坐標,即落點于人的書寫相悖。因為事件、場景、歷史人文,都只是人在書中的舞臺與背景,以事帶人的書寫,人的故事萎頓了,命運、情感、榮譽、尊嚴,甚至奮斗犧牲,這些文學的主旋律,被大海的驚濤淹沒了。在我看來,這似乎有違報告文學甚至文學寫作的天律,可是這些,或許對來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來其終究是一位寫大散文的高手,憑借多年創(chuàng)作散文的優(yōu)勢,另擇航道,另辟蹊徑,寫出一部頗具特色的海洋體的文學作品。
本書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以小視角寫大海洋,以岱衢漁場一條黃魚、一條馬面鲀、一只活蟹甚至一只小蝦米的傳奇視角,來展開一卷舟山漁人遠征大洋波瀾壯闊的史詩。這正是來其的與眾不同之處,更是他寫報告文學的明智之舉。東海之波浩浩湯湯,南普陀梵唄福佑四方,如何寫好舟山這個古老的漁場?來其是智慧的,他從岱衢漁場四億多年前的一條魚——鱟魚切入,鱟魚是海洋節(jié)肢動物,春夏之季從深海游向東海近海產卵,雄鱟在上,雌鱟在下,雌鱟背著雄鱟從萬里深海游來,皆為一場春夏間的交配,不知游了多久?沒有人知道,但是它們到灘涂上挖穴產卵,最終成了人類的美餐——鱟醬。四億年前史前生物瀕臨滅絕,就因為它的血是藍色的,可以作一種試劑,測出細菌是否侵入人類,而過度捕撈,令其幾近滅絕。來其在回溯了岱衢漁場千萬年的歷史之后,人文視角遽然一轉,以舟山漁場最多岱衢族大黃魚開筆,這是我國獨有的魚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桃花島大黃魚旺汛,四千多家捕魚單位下海。那一年大黃魚的最高產量為356711擔,多么驚人的數字啊!僅僅為了取魚肉烘干,磨魚粉,出口到捷克等東歐國家,換回八十輛汽車,六十三輛拖拉機,一座五千紗錠的紡織廠。而更多的則為了取膠,“條條取膠,努力挖肝”,大黃魚的魚肝,做成了魚肝油,而有“海洋人參”之稱的魚膠,則用來給薄木板和絲織品上膠。無法指責漁人父輩的豪奢與低能,誰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千年農耕漁牧的鄉(xiāng)村中國。僅僅二三十年的光景,岱衢族大黃魚瀕臨滅絕了。舟山漁場撈光的何止大黃魚,馬面鲀、帶魚、梭子蟹等,都難逃此歹運。
從這個意義上說,舟山漁人逐夢遠洋,是逼出來的。人類饕餮之口,終于使岱衢漁場漁業(yè)資源幾乎耗盡,東海海底魚兒空空,一個大拖網撒下去,再也不現(xiàn)當年魚兒滿艙的盛況。只有將目光投向遠洋,從岱衢漁場移向塞內加爾、摩洛哥,進軍遙遠的西非,去捕帶魚、石斑魚、鯛魚、舌鰨魚,甚至越白令海峽和鄂霍次克海,去捕鱈魚,到帕勞、塞班島、提尼安島等西太平洋,捕撈金槍魚。來其如果僅僅停留在對一支遠洋船隊的謳歌之上,寫船長駕船劈波斬浪,寫大副勇立潮頭,寫舟山漁民逐夢遠洋的技術是如何精湛,這是他必須寫,也應該寫足寫好的,但是僅僅有這些,就不是一個高明的來其,一個具有憂思情懷、追求文心高古的來其了。其實,本書我最看重的一點,還是來其的批判反思精神。雖頌猶刺,雖歌猶思。前半部分舟山漁場的衰敗,與后半部分西非的豐饒之海,構成一種對應和互文關系,體現(xiàn)了來其作為一個寫作者對大海的敬畏和悲憫,雖然這種思考,他藏得很深,其文僅為閑筆般的一筆掠過,可是讀者若深揣其文,會在燈火闌珊處、潮汐退盡時,敏銳地感悟到。一個作家的海洋意識、人類意識,油然而生。
《逐夢遠洋》還有一個值得提及的亮點,就是以一部報告文學書寫,展示了中國作家海洋文學意識的覺醒。我讀書中有關鱟魚和大黃魚的敘事片段,有不少細節(jié)可謂感人至深?!按合闹唬c從東海深處游向近海,雄鱟在上,用強壯的步足夾住雌鱟的腹部,雌鱟在下,緩緩地爬上灘涂,挖穴產卵……鱟被捕獲時,都是一對對的,雌鱟負雄鱟而行,爬上灘涂時,雖風浪洶涌,但它們難分難解,故古書中有‘鱟媚’之說,寓意相依為命,現(xiàn)代人則稱它們?yōu)椤5坐x鴦’?!边@些細節(jié)可謂驚心動魄,讓讀者在人類之愛、“稀世之鳥”之愛外,又看到海洋相處的一種魚類之愛。另一個片段則是大黃魚從冷流游向暖流中交配的叫聲,來其采訪老漁民時,老漁民說,你知道嗎,魚是會哭的。大黃魚只有在兩種狀況下才會哭,岱衢洋上交配產卵時,雄魚會有咯咯之啼,雌魚會有哼哼之鳴,這是所謂的魚水之歡吧;而到了被漁人的大網圍住,密密麻麻的大黃魚天網恢恢、在劫難逃時,便會發(fā)出嗚嗚、嘎嘎的慘叫。魚水之歡與魚水之劫,構成了來其海洋文學的大悲咒,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