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徐霞客也曾在哀牢山迷路
來源:北京青年報(bào) | 劉永加  2024年11月12日10:42

近來,哀牢山頻頻出圈,有不少博主出于獵奇,前往自然環(huán)境復(fù)雜的哀牢山。明代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和文學(xué)家徐霞客,也曾專程到哀牢山探險。

為查找長江的源頭前往西南

明神宗萬歷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從小他就喜愛旅游,“余髫年蓄五岳志”,青年時期更是立志問奇于名山大川,并有過初步的旅游考察。他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達(dá)人所之未達(dá),探人所之未知”。

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23歲的徐霞客從家鄉(xiāng)江蘇江陰出發(fā),開始了他遍及全國的地質(zhì)探險和旅行活動。

博主們一致稱險的哀牢山,曾被譽(yù)為哀牢王國的神山圣嶺,坐落在保山壩的東南方向?!鞍Ю巍痹谝驼Z中是“老虎”的意思,或許是因?yàn)檫@里曾經(jīng)是老虎的棲息地,也或許是當(dāng)?shù)厝藢ι絼蓦U峻的一種比喻,才有這個命名。哀牢山自古就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吸引歷代文人騷客前來覽勝探險,顯然徐霞客也不能缺席。

明思宗崇禎九年(1636年)51歲的徐霞客下定決心要到西南遠(yuǎn)征探險考察。他在致明代文學(xué)家、畫家,好友陳繼儒的書信說:“弘祖將決策西游,從群柯夜郎以極碉門鐵橋之外。其地皆豺嗥鼯嘯,魑魅縱橫之區(qū),往返難以時計(jì),死生不能自保,嘗恨上無以窮天文之沓緲,下無以研性命之深微,中無以砥世俗之紛杳,惟此高深之間,可以目搪足析?!薄昂胱妗笔切煜伎偷拿?。名儒陳繼儒因他眉宇間有煙霞?xì)猓约霸绯鐾須w,伴霞而行,便稱他為“霞客”。徐弘祖索性就以此為號。徐霞客明知路途遙遠(yuǎn),往返難以計(jì)程,道途艱險,死生不能自保,仍然決心西游,其決心可見一斑。

為何會有西南之行?顯然,徐霞客這次探險活動,目的是科考,通過親自觀察實(shí)踐,去揭示自然規(guī)律,按其《溯江紀(jì)源》中所寫,應(yīng)是去查找長江的源頭。在這篇文章中,他寫道:“江、河為南北二經(jīng),以其特達(dá)于海也。而余邑正當(dāng)大江入海之沖……生長其地者,望洋擊楫,知其大而不知其遠(yuǎn);溯流窮源,知其遠(yuǎn)者,亦以為發(fā)源岷山而已。余初考紀(jì)籍,見大河自積石入中國,溯其源者,計(jì)其地,去岷山西北萬余里,何江源短而河源長也?豈河之大更倍于江乎?”這就是徐霞客一心想到西南地區(qū)去旅游探險科學(xué)考察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dāng)?shù)厝藢Ю紊椒Q為安樂山

徐霞客萬里遠(yuǎn)征西南,他深入湘西、桂、黔、滇的窮鄉(xiāng)僻壤,邊陲之地,乃至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qū),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區(qū)探險考察,取得了集多種學(xué)科的豐碩成果,成為17世紀(jì)時世界上第一位長期從事野外考察的偉大探險家。

徐霞客在滇西一帶探險考察,在此他發(fā)現(xiàn)了硫磺塘,也就是如今的騰沖十二景之一“一泓熱海”后,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六月初二,徐霞客出永昌古城東門,一路繞行青華海,來到東山腳下,開始他的哀牢山之行與探險考察;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探訪想念已久的落水洞。

在《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中,他寫到:“初二日出東門,溪之自龍泉門灌城而東者,亦透城而出。度吊橋,遂隨之東行田塍中。十里至河中村,有石橋,北來之水遂分而為二:一由橋而東南注,一繞村而西南曲。越橋東一里余,則其地中洼而沮洳。又里余,越岡而東,一里,抵東山之麓。由岐東北二里,過大官廟,上山,曲折甚峻,二里余,至哀牢寺。寺倚層巖下,西南向,其上崖勢層疊而起,即哀牢山也。”

徐霞客來到了哀牢王當(dāng)年的地界大官廟。大官廟,既是廟子,又是村名,古時稱“哀牢村”,村前建有第八代哀牢王禁高的御花園,包括玉泉、壽桃園、動物園、御茶寺四部分,其中的玉泉是哀牢國的王公貴族游覽垂釣之地,徐霞客說“兩孔,而中出比目魚”,說明徐霞客在這里看到了比目魚。之后,他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走了二里多,到了飛檐翹壁的哀牢寺。哀牢寺原是一個溶洞,后歷經(jīng)改建,到了明朝,道士入駐哀牢祠,改塑孔子、老子像,祠又改為寺。哀牢山的“頂崖”之上,徐霞客仔細(xì)觀察了金井,發(fā)現(xiàn)“水皆滿而不溢,其深尺余,所謂金井也”。

在哀牢寺吃過飯后,徐霞客從寺后沿山崖繼續(xù)攀登,“頂崖者,石屏高插峰頭,南北起兩角而中平。”這是徐霞客在哀牢山山頂看到的景象,在北崖上他還發(fā)現(xiàn)了一塊刻著“安樂”的石碑,“又一碑樹北頂,惡哀牢之名,易為安樂焉,益無征矣?!边@塊石碑解答了為何當(dāng)?shù)厝藭Ю紊椒Q為安樂山的原因。

此外,徐霞客還觀察到三崖之間拱出一塊平脊,脊中藏有兩口井,十分奇特,兩口井相隔不遠(yuǎn),也很淺,但水滿而不溢,“孔如二大屨并列,中隔寸許,水皆滿而不溢,其深尺余?!币蛱焐淹?,徐霞客下山投宿在附近的村民家中。

探險考察收獲頗豐

六月初三下雨不止,待到雨停,徐霞客再次出發(fā)想要尋找當(dāng)?shù)厝怂f的“落水坑”,即落水洞,但遍尋不得。

這一路他記錄下了所見的山巒雄奇與驚險:“東壁甚雄,峽底稍隆起,而水與路影亦俱絕。”山中樹林茂密,山崖高低錯落,方向難辨,日暮將至,徐霞客在此迷失了方向,“二里出峽門,已暮,從昏黑中峻下二里,西南渡一溪橋,又西北從岐逾坡,昏黑中竟失路?!滨剀X了有二里地,所幸遇到了一個小小的村子,借宿在了村民的小屋中。次日晨起,徐霞客又趕了三十四里路,方才回到了州城南門。

徐霞客在哀牢山的探險考察收獲頗豐,所以他在《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中記述比較詳細(xì)。雖然從他的記載來看,在哀牢山?jīng)]有遇到較大的險情,可也出現(xiàn)了迷路的險象。但他畢竟對哀牢山進(jìn)行了實(shí)地考察,留下了不少史料。

這次西南行是徐霞客最后一次遠(yuǎn)途探險出游,在西南長達(dá)四年的探險中,沿途所經(jīng)區(qū)域大部分仍未開化,深山密林,人跡罕至,猛獸肆虐。進(jìn)入廣西、貴州、云南以后,更是山險水惡,地窮民貧,且時常遇到強(qiáng)盜、小人的騷擾和敲詐,路途異常兇險。有時強(qiáng)盜洗劫了他的全部余資,身無分文,甚至被困十多天的情況都有。飽經(jīng)磨難的徐霞客感嘆道:“窮徒之中,屢遭拐竊,其何堪乎!”

在崇山峻嶺、人煙稀少的山區(qū)探險求索時,經(jīng)常是莽棘沒膝,山徑明滅,撲朔迷離,徐霞客就采取設(shè)置路標(biāo)的辦法,以保留返程路途。這一時期是徐霞客一生旅游考察的高峰時期,是最輝煌、最富有成就的時期。他對巖溶地貌區(qū)做了詳細(xì)、全面的考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對河流水系、山脈走向、火山地?zé)徇M(jìn)行探究,形成了自己的地理思想和方法。徐霞客堅(jiān)持寫下了十余篇珍貴的《滇游日記》,這是云南省最早、最完整的歷史文獻(xiàn)記錄,為云南省的開發(fā)建設(shè)提供了重要資料。

崇禎十三年(1640年),徐霞客一直到達(dá)中緬交界的騰越,即今云南騰沖,不幸身患重病,因足疾無法行走,仍堅(jiān)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后來,病情加重,是云南地方官員用車船把他送回家鄉(xiāng)江陰的。

徐霞客的探險考察活動,持續(xù)了三十多年。他基本靠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先后四次進(jìn)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今天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云南等21個省、市、自治區(qū),他硬是靠自己的雙腳走了大半個中國。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中病逝,終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