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邊城尋找“翠翠”
很多年前,一位“老重慶”就告訴我:“到了秀山,一定要去洪安邊城轉(zhuǎn)轉(zhuǎn),走一走青石板鋪就的老街,看一看清水江畔鱗次櫛比的吊腳樓,坐一坐翠翠苦苦守望的拉拉渡船,尋一尋初始愛情的足跡。邊城,一個去了就讓人想找‘翠翠’的地方……”
數(shù)不盡的巴山夜雨,落到芭蕉葉上。都是輕問歸期的喃喃細語,秀山暨洪安自此成了我心中的一份情結。
甲辰年初夏這次采風的最好際遇,就是在秀山這個叫洪安的地方,終于找到一種久違的感動。在大家都在尋找“翠翠”的時候,我率先去尋找我心目中的“翠翠”。
清代詩人章愷寫下《至秀山》:“蜀道有時盡,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生動描繪出秀山“一腳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的獨特稟賦。秀山洪安古鎮(zhèn)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界兒,素為“湘渝黔”咽喉之地,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商繁榮興旺的地方。每個人心里都有座屬于自己的洪安邊城,這里古建筑群立,造型獨特,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象鼻吸水”“拉拉渡”“九龍山”“三不管”小島等皆享有盛名。當?shù)靥赜械摹斑呥厛觥壁s集文化,吸引了湖南、貴州和重慶三地居民前來湊熱鬧。每當集會舉辦時,三地百姓匯聚于此,沒有時空限制,充滿了濃郁地域風情。這里還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游客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風情與和合共處。
清水江河靜靜流淌,水面霧氣裊裊升騰。我的對面是湖南花垣縣邊城鎮(zhèn),我的腳下是重慶秀山縣洪安鎮(zhèn),我的右邊不遠處是貴州松桃縣迓駕鎮(zhèn),“雞鳴聽三省”,名不虛傳啊。清的小溪,白的小塔,舊的渡船,依然掩映于青山綠水之間。
這里,正是沈從文筆下《邊城》中凄婉愛情故事的發(fā)生地?!哆叧恰芬赃@里為原型,講述了在一座小山城發(fā)生的一個“原生態(tài)故事”,由此被賦予了更為渾綿深厚的文化意蘊。
邊城保留著一種古老又獨特的渡河方式,用一根長長的鐵纜固定在河兩岸的石頭樁上,然后把渡船用鐵環(huán)相扣在鐵纜上,船與鐵纜相互依存,可自由往返于固定路線的河面之上,艄公不靠劃槳撐篙,全憑一根帶凹口的木棒,在鐵纜繩上拖拉前行,從而把人們安全運送彼岸,當?shù)匕傩招蜗蟮胤Q此為“拉拉渡”。其實“拉拉渡”這種過河方式,早年在秀山梅江河、平江河就非常普遍,因為入了經(jīng)典《邊城》,遂使洪安“拉拉渡”聲名鵲起蜚聲中外?!袄伞陛d著我緩緩前進,在洪安探尋“歷史遺跡”,尋找“邊城記憶”。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薄哆叧恰肥锥纹邆€“一”的精妙描述已被載入文學史。許多慕名而來者索性以《邊城》為導游圖,依次尋覓文中的官路、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墳,踏青石古道,登吊腳木樓,諦聽月光下飄來的漁歌,回味那百年前美麗動人的故事。
翠翠是沈從文向往的優(yōu)美人性與人生的化身與極致。這個湘西妹子,長期生活在山水間、渡船上,青山綠水與古樸環(huán)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聰明、美麗、乖巧、純樸、善良、靦腆、多情、熱心、純真,不發(fā)愁、不動氣,又從小??粗先讼蚰切├v的旅人贈飲一杯涼茶,甚至不收過渡者的賞錢,過著勤儉、寧靜的生活。沈從文細膩地展示了翠翠情竇初開時充滿愛的心靈,表現(xiàn)出人類感情中極為初始美好的一面。
正是這部作品,讓洪安古鎮(zhèn)名聲大噪,成了被眾多游客追尋的夢想之地,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洪安古鎮(zhèn)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我在此鑒賞到了彌足珍貴的“南方二人臺”秀山花燈戲。
沈從文生長在這方土地上,最初離家是到附近兵營里做文書工作,后來迷上寫作。沈從文曾如是說,“不管是故事還是人生,一切都應當美一些!丑的東西雖不會是罪惡,可是總不能令人愉快”。他筆下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邊城》寫于上世紀四十年代。他用細膩筆觸塑造了茶峒女孩翠翠從11歲到15歲情竇初開的曲折經(jīng)歷。原始的風土人情,單純淳樸的處事方式,無不“亮”出小鎮(zhèn)生活的美好動人,給我留下一股濃烈的懷鄉(xiāng)情緒,因為我本人就是土家族,我的老家就在這逶迤綿長的湘屬武陵山脈之中。
洪安老街兩側(cè)依然保存著土家族和苗族的吊腳樓風格:木質(zhì)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頂、挑檐翹角、格子花窗、木欄走廊。走走停停,陶醉在如詩如畫的風景中,抬眼望,看到諸多商鋪招牌中,赫然有“翠翠超市”“翠翠咖啡”“翠翠飯店”,那里有諸多翠翠姑娘晃動的曼妙身影。
初讀《邊城》時,看到的是田園牧歌、邊城風俗、民間愛情。再讀《邊城》,使人很難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茶峒寧靜、恬然的生活氛圍當中,集中在儺送和翠翠含蓄又隱忍的愛情當中,集中在祈求儺送早日回到茶峒促成圓滿結局的幻想之中。想來老大天保不慎落水,翠翠的外公過世后,老二儺送也離家出走,翠翠就一直在這里等待儺送回來?!斑@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或許‘明天’回來。”《邊城》小說到此也就戛然而止,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編織吧。
夜幕降臨,邊城像是換上了一身高貴的晚禮服,兩岸錯落建筑閃爍點點燈火,投射到藍色蕩漾的水面,宛若一位頭罩輕紗的美麗嬌羞新娘,神秘、浪漫、溫情覆蓋了洪安邊城。等待了一天的店鋪、酒吧、茶肆、歌廳,憋足了勁兒要在最佳黃金檔的晚間火力全開,街巷里滿滿都是乘興而來的游客,幾乎推擠著相擁前行。清水河上,音樂響起,一葉扁舟在時空背景襯托下慢慢從遠處劃來。我眼前驀然閃出這樣的蒙太奇鏡頭:外公劃著小船,翠翠坐在船頭,只見她時而光著腳丫戲水,時而向岸邊鄉(xiāng)親打著招呼,一條大黃狗悠然自得躲在翠翠身后。小船駛過,另外一艘更大的船駕到,船頭船尾大紅燈籠,音樂節(jié)奏愈加強烈。翠翠身著婚禮艷裝,手挽一把紅色油紙傘佇立船中央,臉龐泛出無比陶醉的霞光。是的,儺送終于回來了,或許就是《邊城》小說里交代時間的第二天回來的。他回來后第一時間就找到了翠翠,翠翠終于與自己的心上人再次重逢……我想,這是否正是我在邊城要尋找的那個“翠翠”呢?
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山區(qū)女孩,在她身上,對外祖父深沉的依戀和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外表的溫婉靦腆和內(nèi)心的熾熱乖巧,異乎尋常地融為一體。她是小說為人們塑造的一個頗富審美意義的少女形象。在她身上,折射出邊城淳樸的人性美、自然美,也凝聚著沈從文對鄉(xiāng)村世界生命形式的溫愛之情和生存方式的深沉思考,多民族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了棲身之地和傳承之道。
洪安古鎮(zhèn)依托其作為沈從文筆下《邊城》的原型地,以及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第一站的特殊背景,近年來通過大力營造時代場景,以土家族、苗族風情展演、民俗體驗、紅色文化為重點,打造文旅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吸引海內(nèi)外眾多游客。洪安邊城景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是亮點之一,該景區(qū)通過建設三省市風情街、邊城會客廳、老街提升工程等,加快了文旅融合發(fā)展步伐。此外,還開工建設了香樟書林酒店、洪安水世界樂園、溫泉管網(wǎng)、內(nèi)部道路等工程,同步推進三省市風情街招商運營。洪安邊城旅游區(qū)成功創(chuàng)建為國家4 A級景區(qū),標志著秀山在旅游開發(fā)與生態(tài)保護并重的理念實踐中收到顯著成效,并為創(chuàng)建國家5 A級旅游景區(qū)打下堅實基礎。
我還了解到,洪安鎮(zhèn)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科技、數(shù)字賦能改革創(chuàng)新,深挖渝、湘、黔三省市邊區(qū)民族文化風情,積極拓展鄉(xiāng)村生態(tài)康養(yǎng)、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等多種旅游業(yè)態(tài),提升了軟硬件設施,加速發(fā)展“美麗經(jīng)濟”,統(tǒng)籌推動農(nóng)文旅融合發(fā)展。川河蓋旅游度假區(qū)加快步伐,通過實施花海景觀帶、星湖花谷公園等工程,開工建設堰田浮花商街、銀河天街、游客接待中心等項目,打造全國知名星空主題山地旅游度假區(qū)。西街景區(qū)積極推進“四方秀城”項目建設,持續(xù)激活旅游資源,促進全域旅游向縱深拓展,加快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同時,支持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打造興隆坳、玫瑰之約等各具特色的鄉(xiāng)村旅游景點。
這里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要數(shù)端午、中秋和過年。每年端午,土家族、苗族男女老少都會聚集河邊賽龍舟,渝湘黔邊區(qū)龍舟賽在傳承龍舟文化的同時,以賽促旅,推動文體旅融合發(fā)展,拉動當?shù)叵M。有的街道和景區(qū)弘揚非遺文化,展示民族風情,開展包粽子、萬民同聚長桌宴,讓游客沉浸在淳樸厚實的情趣里,切身體驗當?shù)孛袼罪L情,感受厚重民族文化。還有宋農(nóng)鎮(zhèn)舉辦的土家族文化旅游節(jié)、石堤鎮(zhèn)舉辦的苗族羊馬節(jié),都可圈可點,引人關注。洪安古鎮(zhèn)秉持“文化興鎮(zhèn)、旅游活鎮(zhèn)、農(nóng)業(yè)穩(wěn)鎮(zhèn)”發(fā)展理念,努力推動文旅農(nóng)融合發(fā)展,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和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再譜新篇。
而今漫步洪安,品川河蓋上的一口春茶,聽土哥苗妹悠揚一曲《黃楊扁擔》,“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模樣似乎已然不存,但翠翠還在延續(xù)著邊城故事。我花了好幾天時間在古鎮(zhèn)尋找翠翠,好像哪里都沒有翠翠,又好像哪里都有翠翠。古城門下有一群彈吉他的人,總是在反復彈唱兩首歌:《你知道我在等你嗎》《來生緣》,我竟壯著膽子放聲叩問:“你們這是在為翠翠而吟唱嗎?”
我想不起那是誰給此地的留言,“等一城煙雨,只為你;度一世情緣,只和你”。但這兩句話是牢牢記在我的心坎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