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平凡堅毅的祖母形象——云德《憶祖母》解讀
來源:文藝報 | 張建安  2024年11月26日09:57

云德先生的散文《憶祖母》以“憶祖母”為主題,通過講述祖母的一生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形象。祖母在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堅守對家庭的責任,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維持家庭的完整,體現(xiàn)了堅韌、勤勞、善良、智慧等諸多美好品質(zhì)。

個性鮮明的祖母形象

作品以回憶的方式展開,作者通過回憶祖母的一生,將過去的生活場景和事件一一呈現(xiàn)給讀者。這種敘述方式使文章充滿了溫情和懷舊的氛圍,讓讀者仿佛跟隨作者一起走進了那個時代,親身感受祖母的生活?;貞洈⑹鲆脖阌谧髡邔ψ婺傅男蜗蠛徒?jīng)歷進行深入挖掘和細致描繪,同時可以融入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文章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

作品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一是通過祖母的人生經(jīng)歷來塑造人物形象。如講述祖母年輕時嫁給祖父成為繼母,祖父去世后,她獨自承擔起撫養(yǎng)兩個孩子的艱巨使命,在兵荒馬亂、生活艱難的歲月里,靠經(jīng)營粥鋪、做女工等維持生計,展現(xiàn)了她的堅強和勤勞。二是運用具體事例刻畫祖母的性格特點。如父親偷拿地瓜一事,祖母嚴厲教育,體現(xiàn)了她對道德原則的堅守;收養(yǎng)女孩并將其撫養(yǎng)成人,以及處理婆媳關系等,展現(xiàn)了她的善良、慈愛和智慧。三是從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多方面描寫祖母。如“祖母的平和、從容、干練與自信的神態(tài)同她坎坷閱歷構成了巨大反差。凡是見過祖母的人,無不為老人堅毅、和善、慈祥且頗具尊嚴的面容所驚訝,為老人待人接物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誠、謙和、豁達且極有自控力的談吐所折服”,以及祖母做針線活、照顧孫輩等動作描寫,使祖母的形象更加生動、立體,具有神性的光輝。作者不僅從自己的視角回憶祖母,還通過母親的講述、叔叔的回憶、他人的評價等多個角度來豐富祖母的形象和故事。

作品細節(jié)描寫到位,使得人物個性鮮明、立體形象。例如,描述祖母做女工的場景,“祖母有一手極好的女工手藝,老人在世的歲月,我們家人一年四季的各式穿戴,基本出自她的手中”,讓讀者切實感受到祖母的心靈手巧以及為家庭的付出。在父親偷地瓜被祖母教訓的情節(jié)中,“祖母一氣之下拿起鞋底猛抽父親的后背,父親一聲不吭,脊背和屁股上隆起片片鞋痕,叔叔連忙跑過來趴到哥哥背上并高聲替哥求饒,祖母見狀一愣,立馬將鞋子扔掉,雙手攬過兩個孩子,娘仨頓時哭作一團”,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展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情感變化,使讀者如臨其境。通過對人物動作、表情的細致刻畫,生動地展現(xiàn)了當時緊張而又充滿溫情的場面,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細節(jié)描寫在深化作品主題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描寫祖母晚年照顧孫輩的細節(jié),“我對色彩的辨別是奶奶手把手地指認,對漢字的感覺從家里的門對起步,對數(shù)字訓練是睡覺前求奶奶撓癢、以數(shù)數(shù)多少撓癢多少的獎勵方式展開的”,這些細節(jié)體現(xiàn)了祖母對孫輩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教育,進一步深化了祖母勤勞、慈愛、智慧的形象以及文章所表達的親情主題。

祖母的行為和思想深受傳統(tǒng)禮教的影響,她信守諾言,在祖父去世后終身不改嫁,堅守對家庭的責任,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和家庭責任感。她重視道德教育,教育孩子不沾別人便宜,做人要正派,這種價值觀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她在處理家庭關系和鄰里關系中所展現(xiàn)出的謙和、豁達、善良等品質(zhì),也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人際交往準則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散文通過祖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也反映了特定的時代背景。如侵華日寇攻城、兵荒馬亂的年月、饑荒等,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艱難和困苦,以及在困境中人們的掙扎與奮斗。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歷史厚重感,讓讀者對那個時代有更深刻的認識。

頗具匠心的藝術表達

散文以回憶的方式敘述祖母的一生,營造出溫馨、懷舊的情感氛圍。作者通過回憶與祖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如“從我記事起,幾乎一天 24小時跟著奶奶。在奶奶的懷抱里牙牙學語,在奶奶調(diào)教中開始了最初的幼教發(fā)萌”等,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祖母深深的眷戀和懷念之情。回憶敘述使文章充滿了情感張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回憶起自己的親人,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作者在回憶中穿插著各種故事和情節(jié),如父親偷地瓜、祖母收養(yǎng)女孩等,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文章對祖母的重要人生事件和突出性格特點進行了詳細描寫,如祖母撫養(yǎng)父親和叔叔的艱辛過程,包括經(jīng)營粥鋪的細節(jié)、應對饑荒的辦法等,以及祖母教育子女、處理家庭關系等方面都描寫得十分細致,讓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祖母的堅韌和智慧。對于一些相對次要的內(nèi)容則簡略敘述,如提到祖母的一些手工活收入微薄但能解決燃眉之急等,只是簡單帶過,不做過多贅述,這樣的詳略處理使文章重點突出,主題更加鮮明。

散文將祖母的平和、從容、干練與自信的神態(tài)與她坎坷的閱歷進行對比,突出了祖母堅韌不拔、樂觀豁達的性格特點。在描述祖母對待父親偷地瓜一事上,將祖母的嚴厲與貨棧老板的寬容進行對比,凸顯了祖母對道德原則的堅守以及貨棧老板的善良,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通過對比,強化了作者對祖母的敬愛和贊美之情。例如,將一般人的婆媳關系與祖母和母親的婆媳關系進行對比,“人們常說,世間最難相處的莫過婆媳關系,我們家這既是養(yǎng)母又是婆婆的雙重親情,估計無人能與之相比。一個成年人婚后初建的婆媳關系,與患難中相依為命的母女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表達了作者對祖母和母親之間深厚感情的感慨,進一步強化了散文的情感表達。

作品還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反應來側面描寫祖母的品質(zhì)。如周邊親朋和鄰里對祖母的尊敬,“誰家夫妻吵架,各種鄰里糾紛,她都會被視為最具公信力的調(diào)停人;每年大年初一早晨,周邊的晚輩都會上門給老人磕頭拜年;平日里,熟悉的大人孩子見到她,都會主動下車或停下腳步打招呼,向這個有傳奇經(jīng)歷的老人行注目禮”,這些側面描寫烘托出祖母的善良、智慧和威望,使祖母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描述祖母收養(yǎng)女孩的故事中,通過女孩對祖母的反應,“女孩邊哭邊跑向一旁拾掇餐桌的祖母,大聲呼喊:大娘救我!”以及后來女孩對祖母的依賴,側面體現(xiàn)了祖母的慈愛和善良。

祖母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人物,更是一種象征,象征著那個時代人們的堅韌品質(zhì)和對家庭、對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深化了散文的主題內(nèi)涵。象征手法引發(fā)讀者對散文主題的深入思考。讀者通過對祖母象征意義的理解,思考家庭、親情、責任、道德等重要價值觀念,以及在現(xiàn)代社會中如何傳承和發(fā)揚這些傳統(tǒng)美德。

(作者系湘潭理工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