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不只寫“我”,中外詩人眼中的“他者”
“我真正在乎的其實就是他者,正是因為他者才投身寫作。因為詩歌是生活,也是生命,而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不同的。人類也是。每一個人從這一刻到那一刻,從我到你,都是不斷創(chuàng)造‘他者’的過程。每一首詩、每一個詩人的書寫都是為了跳出自己、突出自己、走向他者,和他者之間建立理解。”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jié)“金玉蘭”獎獲獎者、法國詩人讓-皮埃爾·西梅翁說,“當一個人念一首詩,念的這首詩就變成了另一首。所以,我很喜歡聽別人念我的詩?!?/p>
12月3日,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jié)中法詩歌交流論壇在有近百年歷史的靜安區(qū)圖書館海關樓舉辦,中外詩人、詩歌愛好者相聚一堂,對中法詩歌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作,對當下、對未來、對自我、對他者展開交流。
除了讓-皮埃爾·西梅翁,此次中法詩歌交流論壇還邀請法國詩人塞爾日·佩、華裔法籍詩人張如凌、黎巴嫩裔法籍作家扎基·貝頓,中國詩人臧棣、西渡、藍藍,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姜丹丹等多位嘉賓分享、交流,詩人、翻譯家樹才擔任論壇主持人。
“詩歌從來不是對著一面鏡子能作出來的,詩歌是打碎鏡子才能跳出來的?!比麪柸铡づ逭f。
深受法國詩歌影響的西渡說,“作為個體的我失去了交流的愿望,但是我的詩依然有交流的愿望。是我的詩把我?guī)У竭@里,帶到了朋友的面前。詩歌給我們帶來相遇,它讓我們克服個人的軟弱,增強了我們交流的愿望和希望?!?/p>
西梅翁最新詩集《詩的復活》中文版在論壇上首發(fā)?!八悦翡J、從容的語言,歌頌自然,歌頌生活,歌頌人類?!鄙虾H嗣癯霭嫔绺笨偩庉嬪X敏表示,“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契機下,通過詩集翻譯出版等多樣形式,進一步夯實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梁,擴大兩國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p>
“詩歌通過語言在時光中、在不斷閱讀中,復活了一個詩人的生命?!彼{藍說。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穿越詩歌的星空——60位中法詩人雙語詩選》也在論壇上亮相。主編張如凌介紹,“我們把中國從唐朝開始一直到現當代的30位優(yōu)秀詩人,與法國30位從古代到現當代詩人合在一起。這本詩選的編排與本屆上海國際詩歌節(jié)‘詩意天下,和而不同’的主題不謀而合?!?/p>
創(chuàng)辦于2016年的上海國際詩歌節(jié)是上海唯一的國際性大型詩歌文學創(chuàng)作交流活動,本屆詩歌節(jié)為期五天,讓詩意播撒城市。12月4日,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jié)閉幕當天,中外詩人嘉賓參觀了上海報業(yè)集團,并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辦“詩歌之橋”——著名詩人與大學生懇談交流會。閉幕活動在內山書店舊址修復與擴展的新型書店——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舉辦,新匯集團上海電子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相關主題詩集《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