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也說楚辭《招魂》里的“些”
來源:新民晚報 | 張俊綸  2024年12月18日10:10

楚辭《招魂》說:“巫陽焉下乃招曰:‘魂兮歸來!去君之恒干,何為四方些?舍君之樂處,而離彼不祥些?’”

其中的“些”字,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無解。宋洪興祖的注釋為:“些,蘇賀切?!墩f文》云:‘語詞也?!睂τ谶@個字,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曾提及:“今夔峽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呪句尾皆稱些,乃楚人舊俗?!爆F(xiàn)代學者王泗原等則認為,“些”原文當為“止”,與景差《大招》的“只”字同音,楚人用于招魂之辭。只是《招魂》全篇“止”字疊用,作“止止”。又論“止”字古讀“是”,輕讀為“此”。

其實,沈括說得一點兒不錯,這個“些”字保留在夔峽湖湘。不僅沈括的宋代保留,在如今的夔峽湖湘也依然頑強保留。這可以說是口語嬗遞的一個奇跡。

夔峽湖湘,是古楚國的腹心地帶,夔峽是今四川,湖湘是今湖北湖南,正是我的故鄉(xiāng)所在。故鄉(xiāng)有舊俗,記得小時候,母親暮晚呼我回家,我玩得大汗淋漓不肯回,于是母親忽作驚魂之語說:“鬼來噠些。”這里,“噠”為語助,無義,“些”字延而高急,頗有悚怖之語境。

按洪興祖的注釋“蘇賀切”,或“蘇個切”,就是取蘇的聲母s,與賀(楚語“賀”讀“貨”,“個”讀“過”)的韻母uo相切(即相拼之意),讀出“suo”(“娑”)這個音來。這個讀音,正是《漢語大詞典》上作語氣詞“些”的讀音“suo”。

有不少民俗家把“些”擬音為嗦、唦、噻等,這是不準確的。嗦、唦、噻等只是普通的語氣詞,“些”則有語氣詞兼形容詞的特點,明顯帶有夸飾猙獰的意味。每當母親延聲作“些”,兒時的我無不恐懼萬分,乃告別小伙伴,迅速回到母親身邊。

“些”,舊時還在小兒招魂時用,這是湖湘之地一種巫覡習俗。小孩食欲不振,臉皮寡黃,巫覡即認為須用招魂之法治之。于是,巫覡告訴某月某日某時可以實施招魂,月日推以干支,時則一般是雞上籠的黃昏,大約申酉之交時分。實施儀式的主演是小兒父母,父站立戶外,對東南西北四方之野疾聲大呼“回來些”,母抱兒在堂,亦大聲回答“回來噠”。一呼一答,音調(diào)高亢曼長,聲震墩臺。呼喊完畢,父親即回家與母親雙雙抱兒同聲大呼:“回來些,回來噠;回來些,回來噠。”我小時病疳,父母就如此喊過,至今記得清楚。

長大研讀《楚辭》,曾屬文認為屈原的《招魂》正是學習民間招魂的產(chǎn)物,里面所用“些”,正是遺留在湖湘之地的“些”,這也是有據(jù)可稽的?!墩谢辍防锩娴摹盎曩鈿w來,東方不可以讬些”“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歸來,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止些”,簡直就是對民間四方招魂的照搬。一些學者解“些”為“止止”,可能因為他們不是湖湘人,不了解楚地招魂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