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人類、詩歌和科學終將繼續(xù)并肩而行 ——在2024第八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上的致辭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吉狄馬加   2024年12月25日09:27

因為詩歌,人類最古老的一門技藝,我們又相聚在成都,這當然是詩歌本身具有超乎尋常的、從未衰減的魅力。這個世界無論曾經遭遇過什么,詩歌仍然在人類的精神生活里,扮演著數千年來沒有改變的角色,以其無法被變異的基因,跨過了時間和死亡的所有地帶,終于奇跡般地活到了今天。

朋友們,這肯定是詩歌的勝利,是人類始終立足于現實,用形而上的不同方式,在獲得眾多的勝利之后,又取得的一次勝利。在這里,請允許我以詩歌的名義,誠摯地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朋友們,因為你們的到來,成都這座詩歌之城,再一次涌動著人類文明和精神的光芒。它厚重而足以讓我們自豪的詩歌的歷史,再一次無可爭議地證明了,詩歌的偉大傳統(tǒng)將被延續(xù)下去,不同族群天才的語言鍛造者,必將在屬于他們的時代,給詩歌注入新的活力,并讓漸漸冷凝的詞語,又迸射出璀璨奪目的火焰。詩歌當然不會消亡,除非人類萬劫不復的厄運已經來臨。請相信,只要人類自我救贖的行動不會停止,善與惡劇烈的博弈善還能占上風,基于人性的美好價值被大多數人接納,并成為它的一個部分,那么詩人和詩歌存在的合理性,就將是牢不可破的。

毋庸諱言,今天的人類在邁向明天的征途上,已經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關鍵是這些問題所形成的巨大風險,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候。新的地緣政治和國家間的沖突,將人類一次次推向險象環(huán)生的境地。是的,沒有一個詩人能脫離他具體生活的歷史,詩人的獨立性以及個體的聲音,不是其遠離或逃避現實的依據。如果我們不能在作品里真切而清晰地看見其所呈現的那個時代的隱秘與真相,如果作品不能帶領我們爬上由新的語言和創(chuàng)造之力構筑的階梯,并最終抵達人類精神的高地,那么詩人也就喪失了上天賦予他的最重要的作用。不應該忘記,詩人在任何時代,都是語言、火焰、生命、精神及所有存在之物和一切未知力量的“祭司”。

朋友們,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成為了今天被普遍關注的一個焦點,這是因為人類的命運與其攸關,這并非是一個聳人聽聞的話題。在這里我不想、也無法對人工智能時代給人類帶來的新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判斷,其中包括新技術的、劃時代的、革命性的、感知的、大數據的、創(chuàng)造性的、倫理的、道德的、隱私的、人性的、個人權利的、可控或不可控的等等,我以為這一切,都必須要符合人和這個星球上所有生命的安全和利益。不言而喻,人工智能也給今天的寫作者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挑戰(zhàn),抑或有一天它能替代部分文體的寫作,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一個假設,但是,我要說的是,唯有真正的詩歌,將是它無法攻克的堡壘。請注意,我說的是真正的詩歌,那是因為詩人的感知,始終徘徊于理性與非理性的地帶,他創(chuàng)造的語言是即時的、瞬間的、極具個人性的、正在進行時的,從根本上去破壞顛覆原有詞語的邏輯關系,在其創(chuàng)造性上,永遠力爭第一,而不是第二。20世紀20年代的未來主義詩人們,就一直在探索能否構建創(chuàng)制新的詩歌語言,探索它與人的意念、感知、潛意識、先驗性、平行宇宙、多維度空間等,如何產生可能性的聯(lián)系,并創(chuàng)作出全新的、被定義為屬于未來的詩歌。俄語詩歌巨匠赫列·勃尼科夫就是最早的冒險者,他不同凡響的生命經驗,在進入其詞語的那個時候,就讓所有的模仿者,以及所謂大數據的統(tǒng)計機構知道,這個世界只有一個赫列·勃尼科夫。詩人和詩歌在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由此,我永遠不會相信,人工智能能復制一個有血有肉、讀詩必讀其人的杜甫。相信詩歌,就是相信詩人,因為人類、詩歌和科學終將繼續(xù)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