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密碼》:“入畫探案”有創(chuàng)意,人物感情欠層次
由張頌文、白百何主演的《清明上河圖密碼》正在央視八套播出,劇集以畫解密、首創(chuàng)“家庭探案”模式,開創(chuàng)了古裝懸疑探案劇的新解法,但劇中主角人物“貌合神離”、劇情缺乏高光,讓人有些難以入戲。
《清明上河圖密碼》改編自冶文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北宋年間趙不尤一家人屢破奇案,守護東京城(今河南開封)百姓平安的傳奇故事。開場故事中,趙不尤(張頌文飾)是一個唯唯諾諾的良善小吏,妻子溫悅(白百何飾)經(jīng)營傘鋪,因遭欺凌在清明夜手刃惡官。趙不尤撞見這一幕,機智拋尸躲過追查,而妻子殺人手法之嫻熟也令他后背發(fā)涼……
這部古裝探案大劇的新奇創(chuàng)意是千年古畫在劇中復活,讓觀眾“入畫探案”。劇中首案梅船案在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的加持下,成功打造中式詭案的懸疑氛圍。鏡頭里風俗畫般的故事場景、船過虹橋急收桅桿的名場面都是按《清明上河圖》原畫進行復刻,就連原畫中汴河虹橋上騎馬、坐轎兩撥人狹路相逢、互不相讓的細節(jié),也被放大到劇情中。
《清明上河圖》作者、北宋畫家張擇端在劇中成為串聯(lián)故事的引線,他總能出現(xiàn)在案發(fā)現(xiàn)場,憑超凡畫技為破案提供線索。歷史上的張擇端生活在社會矛盾異常尖銳的北宋末年,《清明上河圖》畫盡汴河上下十里繁華,而這幅傳世巨作完成不久,金兵大舉入侵,北宋繁華一夕掃盡。名畫背后藏著大宋高光時刻的隱憂,成為劇中串聯(lián)歷史眾生相的故事暗線,盛世的兩面在一個個奇情詭案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開篇故事一氣呵成,之后節(jié)奏漸緩,在探案同時融入了家庭群像的塑造。劇中,趙家大哥趙不尤思維縝密、記憶力超群,大嫂溫悅身手不凡,一根筋的小弟是物理化學樣樣精通的學霸,小妹是膽大心細的法醫(yī)女漢子,趙家老爹看似瘋瘋傻傻其實并非等閑之輩。全家人各懷絕技,斷案、武功、技偵、法醫(yī)等各式探案元素齊備,形成了面貌清奇的家庭探案群像。
《清明上河圖密碼》開創(chuàng)了“全家上陣破奇案”的故事模式,一家人在不同案件中各為戲眼。不過,家人間情感刻畫不足讓劇情代入感不強。趙不尤是寵妻狂魔,又疼愛弟弟妹妹,這和《狂飆》中張頌文主演的高啟強有相似之處。同是兄妹三人的設定,《狂飆》的親情線有各種事件不斷深化情感描寫,手足情深成為高啟強重要的人物底色,也是角色邏輯的重要支撐。而《清明上河圖密碼》在人物關系上著墨不多,更難見精彩的工筆細描,各顯神通的家庭探案團更像模板化的工具人。
劇中最失敗的一組人物,當數(shù)趙不尤和溫悅這對主角。溫悅在冷峻殺手和干練人妻之間切換,是古裝傳奇故事中戲劇感十足的角色。擅長塑造各式冷面女主的白百何雖然穿上了宋裝,但顯然沒從現(xiàn)代都市劇中走出來,在劇中的演繹有些“神游”,讓觀眾看不清角色內(nèi)心,也襯出努力迎合古裝輕喜風的張頌文演得有點過火。
趙不尤夫妻經(jīng)歷的一波三折猶如宋朝版的“史密斯夫婦”,從相互懷疑、重新認識到絕境中的生死相依,然而白百何、張頌文的對手戲顯得若即若離,兩人眉眼間、語氣里的情感傳遞還不如人物前史中兩位青年演員的刻畫到位。
人物情感的交織糾纏是故事邏輯的核心動力,觀眾代入一個故事往往也是情感在先?!肚迕魃虾訄D密碼》試圖打造家庭探案群像,但劇中趙家日常的生活橋段設計生硬、笑點尷尬,主角人物感情重場戲欠層次、缺高光,給人留下徒有標簽人設、情感內(nèi)核乏力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