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學生到新移民:北美華語文學的氣質 ——2023《北美中文作家作品選》評述
北美華語文學創(chuàng)作是海外華語文學的重要分支。從早期留學生文學“無根一代”所表達的漂泊離散的美學主題,到后來的新移民文學,盡管畢業(yè)后從事的職業(yè)各不相同,但留學生-北美新移民似乎是大多數北美中文寫作者走過的路,他們都沒有放棄中文寫作。近些年,不少北美作家的中文作品在國內重要刊物發(fā)表、獲獎,整體創(chuàng)作也有別具一格的亮點。
最近,北美中文作家協(xié)會主編了2023《北美中文作家作品選》,這是該協(xié)會編選的第七本年選,近30萬字,所選作品包括陳九、唐簡等作者的小說;張宗子、蔡維忠等作者的散文以及解芳和李文心的評論等。作者既有名家,又有初出茅廬的新作者。
陳九上世紀80年代到美國留學,雖然攻讀專業(yè)與文學無關,但他業(yè)余從事中文寫作,并在2011年以小說《老史與?!罚@得了第十四屆百花文學獎。除此,他也寫散文和詩歌。出版有小說集《紐約有個田翠蓮》《挫指柔》;散文集《域外隨筆》《紐約第三只眼》;以及詩集《漂泊有時很美》等。這次入選的中篇小說《萬普兄撿漏兒》,是一部很有意義的寫實小說。主要講述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作家,說著并不流利的英文,在波士頓跑古董店的故事。作者把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雅趣帶到了美國的英語世界,兩種不同文化的互相碰撞,從而使萬普兄這個人物在富于張力的細節(jié)中鮮活了起來。作家唐簡的小說創(chuàng)作雖然時間不長,但富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2024年7月,她成功申請到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的學習。她的短篇小說《斯科特》,講述圖書管理員、業(yè)余作家瑞琪和她的洋人畫家丈夫斯科特一同去“魚世界”買斗魚,斯科特不幸遭遇車禍去世,此后家里的那條斗魚就成了斯科特的化身。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結構完整,寫得有氣韻、有深度;尤其是詩性語言,增添了閱讀的美感。
沙石的短篇小說《法蘭鎮(zhèn)的中國女人》,以男性記者的視角,描述了一個外嫁女為了綠卡,為了把在中國的兒子接到美國受教育,以隱忍為代價,甘受白人丈夫的家暴,讀來令人酸楚。應帆是畢業(yè)于康奈爾大學的理工男,近兩年勢頭很猛,創(chuàng)作了詩集《我終于失去了迷路的自由》,長篇小說《有女知秋》和小說集《漂亮的人都來紐約了》。他入選的短篇小說《在艾索普斯彎的歷險》通過全家人歷險的故事,闡釋了移民的生存之道就是在未知世界里勇敢地去探索、去實踐,把向往和期待變成現(xiàn)實。
除了以上小說篇目,還有二湘的《蔡加尼克效應》、曾曉文的《隱形鎧甲》、劉荒田的《馬里奧和一枚愛恨交加的鉆戒》、舒怡然的《當阿倫遇上珍妮》、陸蔚青的《居酒屋》、黃宗之的《空巢前后》、董晶的《遠離故鄉(xiāng)的地方》和去年11月因尋根訪祖而突發(fā)疾病去世的葉周的《我們在路上》,都是海外移民作家的在場寫作,各有亮點和特色。
海外散文作者遠遠多于小說作者。2023年文選有20篇散文入選,比起小說和評論,可謂是蔚為壯觀了。散文作家蔡維忠是哈佛博士后,從事新藥研發(fā)工作,但他對寫作嚴謹認真,作品相當成熟,曾獲得《上海文學》獎,出版過兩本散文集和一本藝術論集。此次被選入的散文《我的宇宙》,是寫他導師斯坦·珀桑九十一歲去世時,學生們趕去參加紀念晚宴,重點闡釋了紀念晚宴上斯坦的子女和學生們各種妙趣橫生的致辭。作者以致辭為視點,講述了導師對自己的鼓勵和培養(yǎng);全文樸實耐讀,同時因作者工作性質,兼具生物學、藥物學方面的專業(yè)性。
住在夏威夷的女作家陳艷群,曾經在《美文》雜志連載航海系列散文,出版散文集《二十個人》《冉冉檀香》等,她入選的《紙作衣裳線作筋》講述木偶與皮影的故事。真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讀過音樂系的作者,對“木偶與皮影”的講述,可謂細致入微。
洛杉磯女作家申美英的《在瓦豪河谷與歷史和美景相遇》,是一篇奧地利游記,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文字頗見功底,風景中的歷史在作者筆下描繪得栩栩如生。爾雅的《物哀與幽情》是一篇閱讀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源氏物語》的隨筆,道出了女性的不易和悲哀。詩人宇秀的《馬林道上的烏鴉》,主要敘述了開餐館不易,以烏鴉為意象,揭示塵世的恩怨情仇。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每篇都點評。散文輯里還有如:張宗子的《天涯風俗自相親》、江嵐的《一個女孩一座城》、凌珊的《南國夕陽紅》、鄭立行的《橋》、羊兒的《奔赴永恒之鄉(xiāng)》、程應鑄的《老驥伏櫪》等,都是不錯的篇章。
年選里的評論小輯包括解芳的《“北美華文作家小輯”和海外創(chuàng)作趨勢》與李文心的《文學的圣塔》。相對小說和散文作者,海外的評論作者就要少得多。解芳的《“北美華文作家小輯”和海外創(chuàng)作趨勢》,可算是近距離的在場評論。解芳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系博士,已在《文學評論》《戲劇藝術》等中英文期刊發(fā)表論文數十篇,著作有《早安,寫作》,譯著《竹書紀年解謎》,主編《海外華語女作家小說選》等,曾獲美國高校杰出教授獎。她撰寫的《“北美華文作家小輯”和海外創(chuàng)作趨勢》,是2023年開設在《紅豆》雜志和《黃河》雜志的兩個北美作家作品小輯的評論。解芳的評論筆觸細膩而有見地的筆觸,文字靈動,文采紛呈,是下了功夫做足了功課的。
學者李文心旅居海外三十年,是美國普渡大學文學博士,除學術著作外,他還發(fā)表中英文詩歌、小說、散文及翻譯作品。他入選的《文學的圣塔》,條理清晰地從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德萊賽的《嘉莉妹妹》、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談到魯迅、張愛玲等作家的作品。李文心的閱讀量驚人,他的文章功底深厚,字字見功夫。
如今海外華人在世界各地崛起,北美中文寫作者們大多是各行各業(yè)的精英,而寫作是他們尋找自我,調整自我的最佳辦法。白居易說:“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碧K東坡也有詩曰:“吾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币虼?,北美作家在調整自我、心安是歸處的同時,那些日積月累的修養(yǎng),也成就了一種氣質。
2025年元月2日于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