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小說有奇趣,巨匠是真人 ——葛冰《影響中國的古代科學巨匠》多人談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2025年01月22日09:37

《影響中國的古代科學巨匠》,葛冰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10月

葛冰:兒童文學作家、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得主

趙洋:中國科技館研究員

徐峙:作家出版社編審、《中國校園文學》主編

左昡:作家出版社編審、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得主

歷史、科學、說書人式的講述,當這些要素融合起來,會發(fā)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在《影響中國的古代科學巨匠》中,兒童文學作家葛冰做出了另辟蹊徑的嘗試。這套書包括《鑄劍師傳奇》《藥童小草》《紫禁城角樓的秘密》《綴術與欹器》《傻子金疑案》5本,內(nèi)容緊扣《中國通史》,貼近中小學教材,以“小說有奇趣,巨匠是真人”為創(chuàng)作理念,匯聚四大發(fā)明、古代中醫(yī)、天文歷法、農(nóng)業(yè)建筑等多方面內(nèi)容,講述了23位中國古代科學巨匠的偉大發(fā)明和傳奇故事,旨在讓讀者在輕松快樂的閱讀中了解中國歷史,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近古代科學,感受人文精神。

多位學者圍繞這套叢書展開深入對談。大家談到,葛冰在這套書的寫作中始終堅持兒童立場,在尊重科學、尊重歷史、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用葛冰式的語言,出色地講述了古代科學巨匠的故事,既是向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致敬,也是向“說書人”的語言傳統(tǒng)致敬。每個故事中都有一個在千百年歷史中無處不在的普通人,他可以是鑄劍人、廚子甚至賣藝者,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化身為他們,以更親近的姿態(tài)和視角走近這些歷史人物,深入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和精神世界。

趙 洋:這套書里一共有23位鮮活的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物曾經(jīng)就像你我一樣,真實地活在華夏大地上。他們就像我們這樣滿懷希望,滿懷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幸福的追求,生活過也探求過,并且留下了輝煌燦爛的科學發(fā)現(xiàn)、技術發(fā)明,或是工程奇跡。葛冰老師用“古代科學巨匠”來統(tǒng)稱這些科學家、工程師、天文學家,體現(xiàn)的是一種大科學觀,他們共同構成了復雜絢爛的華夏科技文明譜系,讓我們現(xiàn)在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都應該感到驕傲的。閱讀這套書,會感到這些歷史上的四大發(fā)明,還有水利、天文歷法的成就,今天依然如黃鐘大呂一般回響在我們身邊,不斷震撼著我們。不但震撼著我們的心靈,還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從對這套書的閱讀中,還能夠生發(fā)出很多東西。今天我們要做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一個對世界有影響力的民族,就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想一想,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應該給子孫后代留下點什么。

徐 峙:這套書不僅是科學的,也是文學的、歷史的。它的藝術性非常強,既有知識性又富有趣味性,所以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套書做好。23篇故事,每篇都是精品,能讓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古代科學巨匠的精神境界,體認我們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另外,作品中體現(xiàn)的寫作技巧,對孩子們學習寫作也有非常好的借鑒作用,比如葛冰老師如何選取角度去切入一個人物的一生,如何從小人物切入大主題,如何結構一個故事,故事的細節(jié)是怎樣描寫的,語言又是如何活潑,想象力是如何飛躍的……這些對于當下的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需要的。

劉 颋:這套書寫的都是我們歷史上確有其人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和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博大精深,有待我們?nèi)ド钊胪诰?。今天非常有必要把這些科學家重新拉到我們的眼前,尤其是拉到孩子們眼前。但這樣做可能還不夠,你還得要讓孩子們能夠看得進去,能夠看得下去。葛冰老師特別會講故事,他在這套書中運用了中國的“說書人”的講述方式。舉一個小例子,在《傻子金疑案》中有一個故事《士卒從軍記》,里面寫到比武,葛冰老師寫郝勇上場以后“怒目圓睜,大吼一聲”,這種語言在我們當下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已經(jīng)很少見了,它有非常強的現(xiàn)場感和節(jié)奏感,很容易把讀者帶到那個故事場景中去。說書人為了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一定要用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能吸引注意力的語言把人留住,葛冰老師在這套書的寫作當中,就特別講究語言的簡潔傳神和抓人。

左 昡:剛才您講到“說書人”傳統(tǒng)的時候,我就想到一個問題,什么是屬于我們中國孩子的歷史語境呢?可能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會花時間讓孩子去學習外語,去理解一個世界性的語境,但是真正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其實更親近“說書人”這種現(xiàn)場感、口語化的語言。為什么中國人特別喜歡聽說書、聽講故事?其實是因為我們都喜歡坐在一個講故事的人旁邊,無論他是我們的長輩,還是一個專業(yè)的故事講述者。我們喜歡在他身邊坐著,靜靜地看著他,聽他娓娓道來。在那種講述的過程當中,是有一種溫暖的情感流動的。

劉 颋:這套書不僅告訴孩子們古代科學家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告訴了孩子們一種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方法,一種生活態(tài)度。比如畢昇的活字印刷、蔡倫造紙、《齊民要術》里的記載,每篇小說就是一個實驗,是用文學的方式描述物理實驗的現(xiàn)場。這些文字實際上就是在啟發(fā)小讀者們,怎樣去觀察生活、觀察世界、觀察自然,怎樣去更好描述生活,描述我們的感受。在這件事情上,文學和科學是一致的,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腦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思考世界,二者殊途同歸。科學和文學在做的,其實就是給萬事萬物重新命名,重新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內(nèi)在。葛冰老師用今天的語言重新闡釋了這些道理,這種闡釋不僅是對古代科學精神和研究方法的展示,更是啟發(fā)我們的孩子甚至我們自己,如何重新和身邊的世界建立聯(lián)系,進而發(fā)現(xiàn)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

左 昡:書中寫到了那些古代科學巨匠,還有他們身邊的普通人,很多可愛的孩子,寫了許多發(fā)生在歷史長河的杳杳煙波當中,無人知曉的故事。葛冰老師巧妙地選擇了他們?nèi)松械囊恍┬∑巍⑿〗孛?,很有趣也很好看。每篇小說后面都附有一個簡潔扼要但又非常精彩的人物小傳,大家可以看到作者是怎樣用文學語言把這些歷史人物還原成具有真情實感的,有愛有恨、有憤怒、有遺憾的真人的。

趙洋老師剛才說得很好,這些影響中國甚至影響世界的古代科學巨匠,在他們的年代,可能就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知識,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在無邊無際的知識中,哪些是屬于“這一個”孩子的?到底是哪些知識,能夠成為他在這個地球上生活的支點?我想,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推動孩子們?nèi)プ灾魈角笾R,通過自己的執(zhí)著、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熱情,去成為那個在普通人中慢慢升起的“科學小匠”。我想問一下葛冰老師,您是怎樣從我們浩渺的歷史長河里,選出這23位“幸運兒”的呢?

葛 冰:我在寫作歷史小說的過程中,深入閱讀了《中國通史》,發(fā)現(xiàn)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是非常出色的,就產(chǎn)生了寫作這套書的想法。其實我們很多人對中國古代科學的了解并不透徹,只停留在“四大發(fā)明”,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創(chuàng)作這樣一套書,加深大家的了解。另外我還參照了國家郵政局發(fā)行過的四組《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每組4人,一共16人,再加上我自己比較了解的幾位,我覺得這樣的選擇是比較全面也比較權威的。

在收集資料和寫作的過程中,我有非常深的感觸,等于自己又學習了一次?,F(xiàn)在我把這些科學巨匠的故事講出來了,感到特別高興,劉颋老師說我是用講故事的方式講歷史,這也是我的愿望,是我想要達到的目的。

趙 洋:剛才劉颋老師和左昡老師談到了孩子的學習問題。學習分為兩類,一類叫做直接經(jīng)驗的學習,一類叫做間接經(jīng)驗的學習。比如男孩子彈玻璃球,自己不彈兩下,是掌握不了那個力道和準確性的,這是直接學習。我們看科學家、文學家寫下的優(yōu)美文章,看電視、聽廣播,這是間接學習,兩者都很重要。北京有大量的文博資源,有供我們“讀萬卷書”的地方,也有讓我們“行萬里路”的地方,我呼吁家長們多帶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看一看,去親眼觀看、親耳聆聽、親手操作,這是直接經(jīng)驗,百聞不如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