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編劇何以“突圍”
劇本是一劇之本。夏衍在《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一書中曾說,“一個劇的成敗,大部分系于劇本?!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浙江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編劇高級研修班”在之江編劇村舉行,眾多知名編劇和學者薈萃一堂,探討在新影像新生態(tài)新現實語境下影視編劇創(chuàng)作的精品之路。
IP化生產邏輯的創(chuàng)新表達
IP化生產意味著影視工業(yè)的生產邏輯從生產制作方為主轉向以市場受眾方為主,從傳統的“編劇中心制”“導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轉向“受眾中心制”。顯然,IP化生產的“受眾中心制”,意味著影視創(chuàng)作在編劇階段就要考慮受眾的審美需求。當然,“受眾中心制”不意味著影視編劇一味迎合受眾的口味,近年來不少以IP和流量明星為核心的影視作品在市場上的崩盤,恰恰說明簡單挪用IP和流量明星的影視制作,正逐漸失去市場影響力與號召力。
真正爆款的影視作品,在注重IP化影視工業(yè)生產邏輯的同時,更注重影視的審美創(chuàng)新力。如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編劇在創(chuàng)作時一共寫過66版劇本,從優(yōu)秀傳統文化這一大IP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煉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劇集《繁花》改編自同名小說,編劇秦雯在接受采訪時說:“《繁花》的電視劇改編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同時進行了許多調整和創(chuàng)新,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嘗試探索和展現一個集中又豐富的故事宇宙?!迸c此同時,近年來諸如《流浪地球》《封神》《慶余年》等系列影視作品,均在注重IP生產邏輯的同時大膽創(chuàng)新。一些綜合性IP提供商,則開始嘗試IP全產業(yè)鏈開發(fā),力圖打破文學、影視、動漫、游戲等之間的壁壘,探索一種對青少年受眾更具吸引力的跨媒介寫作新路徑。
熱點話題助力現象級敘事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流行,重構了影視劇創(chuàng)作和傳播生態(tài)。2015年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之所以能夠從原來極低的排片量成功逆轉,以近10億票房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現象級的作品,社交媒體的“自來水”傳播可謂功不可沒。
近年來爆款影視作品的成功,恰恰就在于編劇策劃階段就高度關注現實生活的熱點話題,有效地激活社交媒體的關注,激發(fā)大眾的觀影熱情。如電影《抓娃娃》雖然從《楚門的世界》中汲取了創(chuàng)作靈感,但是編劇在創(chuàng)作中成功地植入了“望子成龍夢”這一本土熱點話題,喜劇敘事隱含了悲劇性的藝術張力。電視劇《不完美受害人》從第三方匿名報警的職場性侵案這一敏感話題破題,寫出了人物在覺醒歷程中的掙扎與救贖。
由熱點話題驅動而成為爆款的作品,其人物性格在現實生活的語境中可能是不完美的。恰恰是這種不完美,構成了劇作獨特的藝術張力,觸動了人們的生活痛點,引發(fā)或褒或貶的熱議。在這個意義上,因話題而成為現象級的影視作品,雖然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完美答案,但其提出的問題,往往格外尖銳,客觀上有助于推動問題的解決。當然,必須指出的是,社交媒體這一功能同樣可能被資本市場綁架,或雇用網絡水軍而扭曲社交媒體的意見表達,或惡意圍攻正處于公映期間的影視作品。如何凈化社交媒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現實主義美學的回歸與拓展
現實主義的回歸與拓展,是當前爆款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一個顯著特征。電視劇《人世間》注重采用貼近普通人的敘述視角,以真實生活的肌理還原社會轉型的滄桑巨變,編劇王海鸰在創(chuàng)作時說:“我們和導演團隊都希望電視劇的色調是溫暖的、明亮的。”劇集《我的阿勒泰》敘述了在都市生活圈中處處碰壁的文學女青年,在阿勒泰遼闊的森林、草原和湖泊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電視劇《山海情》創(chuàng)作者在“土得掉渣”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出生命的溫情與燦爛,編劇王三毛發(fā)自肺腑地認為,“在現實主義領域里深耕,每一名成熟編劇充分展示自己,是創(chuàng)作熱情和才華的一個集中爆發(fā)。”
近年來爆款影視劇作的成功經驗昭示:唯有尊重觀眾的審美需求,敏銳把握時代社會的發(fā)展,深情表達我們對生活和文化的洞察,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從高原走向高峰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