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崛起高地
來源:長沙晚報 | 紀紅建  2025年02月05日08:19

冬日暖陽。我從毛澤東文學院出發(fā),沿岳麓大道向東,再轉向瀟湘中路。一路向南,在沿江堤岸與正在建設的暮坪湘江特大橋交會區(qū)域,繁忙的工地,正在“生長”的建筑物吸引了我的目光。

這是熱氣騰騰的湘江科學城首開區(qū),這是正在崛起的長沙新科創(chuàng)基地!

然而,這只是長沙快馬加鞭建設全球研發(fā)中心城市的一個縮影:岳麓山下、尖山湖畔、馬欄山……長沙科創(chuàng)的步伐堅實而沉穩(wěn)!于無聲中聽驚雷,眼前的一切,看似普通與平凡,卻蘊含著力量和巨變。

我的腦海中冒出兩個字:高地!這是先進制造業(yè)的高地,更是科學的高地、精神的高地、心靈的高地!前不久,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發(fā)布《2024年先進制造業(yè)城市研究》,其中長沙市上榜“2024先進制造業(yè)百強市”,排名第5位,比2023年上升1位。

長沙人憑什么?為何他們能抓住歷史機遇,在制造業(yè)上創(chuàng)造驚奇,突破重圍,領先全國,走向世界?是“經世致用,敢為人先”的實干品質!是包容開放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舉國體制

的重要作用!更是各級政府的責任擔當和真抓實干!

第一章 實業(yè)救國百年夢 三湘智造譽全球

坐在湘江大堤邊,逆光而行,我被一束來自歷史深處的光芒吸引。

它雖然微弱,但它終究是一個原點,照亮了通往未來的坦途。

我逆光而行。

1841年六月底的一天夜晚,江蘇鎮(zhèn)江。彼時,年過半百的林則徐,剛從禁煙功臣變?yōu)榱鞣胚吔淖锍肌Kc小他9歲,時年47歲的湖南人魏源,對榻竟夜傾談,撫今追昔,深覺國事茫茫,前途難卜,百感交集。次日離別,林則徐從隨身的行李中拿出一個包裹遞給魏源,希望魏在此基礎上編撰《海國圖志》。

由此,中國近代史上這一對生死不渝的知己,開啟了中國近代思想啟蒙的閘門。十年后,魏源100卷本《海國圖志》問世,特別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被后來的洋務派所吸收和借鑒,最終形成了近代洋務思想。

追尋歷史的光芒,我的思緒來到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富托村富厚堂。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一個中年男子正在挑燈夜讀。此人正是飽讀儒學經書的清末名臣曾國藩,雖然他沒有明確提出“中體西用”,但卻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理論的第一個實踐者。

1861年,曾國藩著手籌建兵工廠——安慶內軍械所。安慶內軍械所的規(guī)模雖小,卻標志著中國進入制造機器的歷史時期,既是中國近代工業(yè)的開端,也是洋務工業(yè)起始的標志。與此同時,時任閩浙總督的另一位湖南人左宗棠創(chuàng)辦了馬尾船政局,也開始實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從1865年到1895年間,洋務官僚們在各地興辦了二十幾個制造槍炮、彈藥和艦船的軍工企業(yè)。

洋務運動在舉步維艱中前行,終究還是遭遇了1894年的甲午戰(zhàn)爭。雖然在這場戰(zhàn)爭中北洋艦隊慘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但在中國國內也催生出了一股要求維新變法的思潮,特別是促進了湖南人實業(yè)救國的使命,推動了湖南工業(yè)發(fā)展的起步。在連年戰(zhàn)火的亂世中,機械、火柴、礦產、紡織、瓷業(yè)等各類工廠,仍然如雨后春筍在湖湘大地破土而出。特別是1896年在長沙創(chuàng)辦的湖南第一家機械工廠——寶善成機器制造公司,為后來長沙成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高擎了最早的火把。

雖然那些照亮了湖南近現(xiàn)代工業(yè)來時路的先驅企業(yè),大多數(shù)都在戰(zhàn)火與動亂中,與那段黑暗的歲月一起,沉入了歷史深處,但依然有部分企業(yè)挺起了民族工業(yè)的脊梁。在紛飛的戰(zhàn)火中,湖南人尋找富民強國的步伐從未停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南工業(yè)也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獲得新生的湖湘兒女在黨的領導下,以空前的熱情投入工業(yè)建設的大潮中,但工業(yè)化的道路并非坦途。由于國際關系的原因,在相當長時間里,中國只能在相對封閉、備戰(zhàn)性、指令性的狀態(tài)下,自力更生推進工業(yè)化。最終,那束光芒化作了春風細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打開了向外開放的大門,極大地增強了我國企業(yè)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高新區(qū)、經開區(qū)等先進制造業(yè)企業(yè)被春風親吻,散發(fā)著璀璨的光芒。特別是1992年中聯(lián)重科從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孵化成立,為日后長沙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進入21世紀,那束微弱的光芒變成了燦爛星空,新千年的篇章正在徐徐展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長沙向“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邁出了重要一步。三一重工、中聯(lián)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星邦智能、五新隧裝等工程機械企業(yè)率先站出來,形成了“走出去、走得穩(wěn)、走得快”的良好格局,并產生了第一次裂變效應。

歷史深處的那束微弱光芒終將化作一幅絢麗多彩的“智造”新圖景。

第二章 湖南造揚帆出海 路艱辛哀兵突圍

我在位于長沙市長沙縣涼塘東路的山河工業(yè)城,傾聽他們出海的故事。

2012年初冬,世界工程機械行業(yè)的年度盛事——2012寶馬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這次盛會上,山河智能推出引領行業(yè)技術發(fā)展方向和高度的系列產品,取得良好的推廣效果。特別是他們的3612雙動力頭多功能鉆機,受到了韓國某經銷商的贊賞。這個細節(jié),讓山河智能的創(chuàng)始人何清華決定帶著自己的產品走出國門。

2013年元旦剛過,何清華率領團隊前去韓國考察市場。去的路上,他們還多少有些擔憂,但當他們來到韓國,在俞泰銀帶領下考察了韓國機械市場,拜訪了幾個客戶后,感覺市場不錯。

然而雙方互相考察后,卻沒有了下文。

“怎么一直沒有動靜?”何清華問國際營銷部負責人。

國際營銷部負責人說:“我們與對方進行了溝通,他們認為,我們現(xiàn)有的機型以及很多細節(jié)方面,還不適合韓國市場的要求?!?/p>

何清華認真地聽著,不時點著頭。

“韓國客戶對我們這種價值百萬美元一臺的產品還是心存疑慮,他們信任的還是他國的產品?!眹H營銷部負責人說。

“這不能怪人家,是我們自己工作沒做到位?!焙吻迦A說,“我們的研發(fā)團隊并沒有完全了解日本和歐洲產品在韓國的整體情況和實際施工的全過程,這對于改進產品,打開韓國市場都是非常重要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我們應該深入一線,進行調查了解。”

這年冬天,何清華帶著幾個營銷人員和技術人員再次奔赴韓國。他們顧不上暴雪嚴寒,直奔施工現(xiàn)場。

在韓國潛在客戶的幫助下,他們來到仁川機場,考察正在施工的日本產品。但只能隔著鐵絲網觀看,不能進入現(xiàn)場。

為了對比韓國常用樁基礎施工的工法特點和施工效率,已經67歲的何清華手持手機在雪地里拍攝了工作循環(huán)的鏡頭,拍了幾十分鐘,手被冰僵了。盡管如此,他手中的鏡頭始終很穩(wěn)定。

跟隨何清華一同去韓國的有個24歲的小伙,叫朱振新。2012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就進入山河智能,從事基礎裝備與電液控制自動化領域基礎研究與實用開發(fā)工作,負責樁工機械特別是全液壓履帶式樁機的研發(fā)。朱振新被何清華的一幕幕深深感動,為考察一臺停在雪地里的日本同類產品,他不顧自身安全爬上了滑溜的鉆桅。

他們反復調研,不停討論,不斷改進,終于在2014年5月贏得了客戶的認可,第一款面向韓國市場的雙動力頭強力多功能鉆機正式進入韓國,打破了他國品牌在韓國樁工機械市場的壟斷局面。

這臺機器出口韓國,意味著山河智能開始了它的海外之旅。當時正在東南亞出差的何清華高度重視,直接乘飛機趕到韓國見證這個歷史的時刻。

隨著出口韓國的機器增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多了起來,而且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研發(fā)、制造、服務、客戶交流等環(huán)節(jié)的配合。瞄準韓國樁工機械市場的山河智能,組建了以研發(fā)為主,包括銷售、生產和品管部門的韓國項目組。

山河智能揚帆出海之路充滿艱辛,也只不過是長沙制造業(yè)走向海外的一個縮影。

令人感動的是,在他們出海之前,因受200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曾面臨制造業(yè)滑至低谷、深陷泥坑的困境。他們知道,制造業(yè)可是一個國家實體經濟是否強大的標志,18世紀中葉開啟工業(yè)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yè),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他們“哀兵”突圍,從從泥坑里爬了起來,連綿的山峰也沒能阻擋住他們對海洋的向往與追求的腳步。

第三章 地下蛟龍勇掘夢 大國重器震四方

一條條橫臥在廠房內的“長龍”,正躍躍欲動,準備鉆山打洞,向更深更遠處掘進。

在位于長沙縣的中國鐵建重工集團產業(yè)園內,我被眼前的龐然大物震撼著。有盾構機,也有TBM(隧道掘進機)。它有著圓柱形的身軀,前面是一個紅色的大圓盤,上面分布著幾組巨大的旋轉刀片,是它開山劈路的利器。

“這款盾構機直徑12米多,長130多米,重約3000噸,是目前國產最大直徑的土壓平衡盾構機?!辫F建重工宣傳部的胡清指著旁邊的一款盾構機說,“它集傳感、液壓、信息技術、機電技術于一體,具有隧道開挖、襯砌、出渣等功能,形象點說,就像一條大蚯蚓,通過眾多電子器械協(xié)作向前緩慢掘進。”

“不可思議呀!”我驚奇地感嘆,“生產一臺盾構機得花好幾年吧?”

看我滿臉驚奇,胡清臉上顯露出自豪的表情:“這款盾構機的整體研發(fā)和制造周期是8個月,設計團隊平均年齡也就30歲,都是一幫年輕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心懷同一個夢想。”

我既驚奇又驚嘆。原來驚艷我的不只是跟前的這些龐然大物,更有青春的力量。

鐘晴既是鐵建重工掘進機研究設計院土壓所的一名技術員,也是一名久經沙場前線指揮官。圓臉,戴著眼鏡,頭發(fā)有些花白,一接觸,便感受到他的溫暖與陽光。

重慶榮昌人,學機械設計專業(yè)。2011年大學畢業(yè),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鐵建重工。

剛入職鐵建重工,公司就組織他們參觀盾構機。

“盾構機這么大這么長,有那么大那么長的車將它運到施工現(xiàn)場嗎?”鐘晴一本正經地問道。

鐘晴的提問引得哄堂大笑。

他分到掘進機研究設計院拼裝機所。因為理論知識和實踐有差異,一開始他什么都不懂,就跟著工程師從工地的服務做起。不久后,他對盾構機漸漸有了認識和理解,也能慢慢地畫圖了。再后來,他走近了盾構機,并解決了真空吸盤等“卡脖子”難題。

2014年2月的一天。

“鐘晴,讓你擔任盾構機的總設計師如何?”院領導說。

“我——”鐘晴不敢相信。

鐘晴知道,以前自己只管一個部件,主要跟廠內打交道,如果擔任總設計師,就如同一個士兵當上了指揮官。不僅要下達設計任務,負責廠內調試,了解客戶需求,還要與客戶進行深入交流。

“你已經具備這個能力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信心和決心?!痹侯I導說。

工程機械是鐘晴的夢想,他大聲回答道:“有!”

雖然這個項目最終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成功了,但對他個人來說,卻是個完全失敗的案例,因為各方面都暴露出他的經驗不足,專業(yè)知識積累不夠。但他沒有就此泄氣。

第二年,上海一家地鐵公司向全球招標盾構機。這家公司以前用的盾構機以國外為主,甚至特別迷戀國外的盾構機,認為國外的既好用,性價比還高。讓人意外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參加投標的鐵建重工,竟然中標了。

即使中標了,對方還是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

“你們的盾構機在上海有成功案例嗎?”

“上海地層有特殊性,全是淤泥,你們的盾構機會不會出現(xiàn)栽頭現(xiàn)象?”

……

鐘晴他們始終面帶微笑,逐一認真回答刀盤、盾體的每一個部件是怎么設計的。他們扎扎實實答了一個星期。

慢慢地,對方開始點頭了,最后勉強同意。

鐘晴受命擔任這款盾構機的總設計師。那年冬天,上海遇到了20年不遇的寒冷天氣。天氣一冷就容易形成循環(huán)水,對內部造成損傷,他們就在晚上放水??蛻籼岢龅娜魏螁栴},他們都第一時間及時解決,始終站在客戶角度考慮問題。一開始還有投訴,后來不僅沒有投訴了,更多的是敬佩,甚至給集團寫來感謝信,發(fā)來錦旗。

全球首臺煤礦斜井雙模式掘進機、全球首臺永磁電機驅動盾構機……如今,在盾構機領域,“中國制造”已成為響當當?shù)钠放啤?/p>

“地下蛟龍”,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它正向夢想掘進。

第四章 中聯(lián)智慧開先河 三一燈塔領世界

我滿懷期待地走進位于湖南湘江新區(qū)的中聯(lián)智慧產業(yè)城的首開園區(qū)——土方機械園區(qū)。

中聯(lián)重科土方機械公司智能制造部部長歐陽書荀豪情滿懷地向我介紹,土方機械園區(qū)占地面積1300畝,共有7大車間,是目前行業(yè)內第一家覆蓋從備料、焊接、機加、涂裝、裝配到調試全工藝流程的智能制造工廠,可實現(xiàn)平均6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每年可生產從1.5噸微挖到50噸大挖全系列挖掘機產品5萬臺,年產值300億元。

“首開”項目必有首開先河的氣質。

歐陽書荀說,是中聯(lián)重科智慧制造理念的先行者,運用了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計理念,規(guī)劃智能產線61條,其中包含黑燈區(qū)6個,實現(xiàn)關鍵工序數(shù)據(jù)采集率100%,是行業(yè)內智能化程度最高、柔性最高、裝配精準度最高的智能工廠,整體工藝水平國際領先。

一臺挖機又是怎樣從這里生產出來的呢?

跟隨一張鋼板,我進到備料車間。備料車間共有13條產線,每年可加工從3毫米到80毫米厚度鋼板35萬噸,具備切割、機加、校平、折彎、卷板全流程加工能力。歐陽書荀說,車間內部物流自動化率100%,同時集成了SAP、MES、WMS、LES等11個信息化系統(tǒng),配備完善的除煙除塵設施,是行業(yè)內規(guī)模最大、柔性最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備料標桿車間。備料車間第一道工序就是為每個零件賦與激光二維碼,作為零件的身份證,從而實現(xiàn)零件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切割成型后的鋼板經過自動折彎機完成自動折彎、自動檢測和自動校準,之后被機器人自動分揀到不同的托盤里,通過AGV小車配送到焊接工作站。

來到焊接車間后,組對機器人將不同的零件自動擺搭成下車架,并采用行業(yè)最先進的雙槍雙絲激光焊接技術完成下車架焊接,極大提升了焊接質量和效率。焊接完成后車架,采用精準探傷的相控陣超聲波探傷技術,實現(xiàn)工件內外部100%焊縫同時檢測。

檢測完成的車架,進入機加車間。我看到,車架在18臺高精度數(shù)控機床完成機加工,再通過空中輸送線轉運到涂裝車間。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進入涂裝車間的每一個工件都會與掛具上的RFID芯片進行一一綁定,可被設備自動識別,從而調用對應的噴涂程序完成14至17道不同的涂裝工序,整個涂裝過程中工件全程不落地。

抬頭望去,涂裝好的工件正通過空中集放鏈輸送到裝配車間完成裝配作業(yè)。歐陽書荀說,裝配車間采用國內首創(chuàng)的非接觸供電RGV小車作為線體、創(chuàng)新應用地面作業(yè)+空中返回的立體式流水線,通過漏波電纜實現(xiàn)設備之間相互通信,自動化率高達60%。這條下車線大量應用了機器人、自動翻轉機、加注機、升降機、擰緊機等自動化設備,采用行業(yè)首創(chuàng)的程控行車配合智能柔性吊具進行合車,實現(xiàn)吊運全過程無人化,人員作業(yè)更加安全。同時產線控制系統(tǒng)與MES等管理系統(tǒng)交互,實現(xiàn)了全生產過程的智能管理。

……

位于長沙經開區(qū)的三一重工長沙18號廠房同樣令我震撼。

這座花園式、科技型、人文化的工廠,是我國首批智能制造示范應用車間,智能工廠和智能示范應用場景雙示范中心,全球工程機械領先的 “燈塔工廠”。三一人都習慣叫這里“18號廠房”。

整個廠房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廠房里面有500多臺智能化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100多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和五大自動化的立庫,通過自動化的軟件一鍵啟動,自動化生產百余款泵車,整個生產過程就像變戲法一樣,一張鋼板變成一臺泵車。

在這里,工人不再拿焊槍、干體力活,包攬重活的全是“新工友”,他們可以不知疲倦地勞動著,把整個生產效率提升5倍以上。

“與改造升級前相比,18號廠房產能提升123%,人員效率提升98%,整體自動化率升至76%,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必撠熑烁嬖V我。

但這只是中國乃至世界先進制造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先進制造業(yè)的未來更新,更奇妙,近乎科幻,科幻最終走進現(xiàn)實。

第五章 工匠精神建新功 后浪奔涌向高地

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泵送機械分公司關鍵焊縫工匠及勞動模范黃紅兵,瘦小的身材,青澀的笑容,都與他的年齡相符。但他的話語卻讓我驚訝,已經超越了他年齡。

2015年,黃紅兵和他的雙胞胎哥哥黃紅軍,考入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黃紅兵本來學的是數(shù)控加工專業(yè),但每當他經過工地看到焊花閃爍,覺得很新奇,這讓他對焊接有了種莫名的向往。后來學校組建興趣小組,其中就有焊接興趣小組,他和哥哥毅然報名。很快,黃紅兵展現(xiàn)出自己的焊接才華,焊接的板材像模像樣,深得老師贊賞。

除了上文化課,一有時間他就泡在實訓室和焊工房里,從早到晚,一練就是10多個小時。三十八九攝氏度的夏天,“全副武裝”的黃紅兵在炙熱的焊工房里揮汗如雨。高溫、炙烤、噪聲、刺鼻的粉塵、強烈的弧光……

一次,孫權強老師教他焊接一塊電焊條,仰焊時鐵水掉到了孫老師的衣領里面。看著這一幕,黃紅兵覺得心痛,但孫老師卻若無其事、鎮(zhèn)定自若地焊接著,一直將這根焊條焊燒完。這個細節(jié),深深地影響著他。

黃紅兵的技能水平不斷提升,還連續(xù)兩年獲得長沙市焊接技能比賽一等獎,并在省賽中獲優(yōu)異成績。他和哥哥很幸運地被學校送到中聯(lián)重科實習。班長看他個頭小,就讓他去小臂班。

“班長,我也要去大臂班?!秉S紅兵找到班長說。

班長笑著說:“你的個頭適合去小臂班,小臂與大臂和底架同等重要,在小臂班同樣可以施展你的才能?!?/p>

小臂班組的師傅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黃紅兵雖然個頭小,但勤奮好學,悟性還不錯。徒弟愛學,師傅愛教。劉贊師傅手把手教他首尾焊,焊接大師譚勇對他贊賞有加,還帶他參加各種焊接大賽。更重要的是,他對焊接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黃紅兵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過“一萬小時定律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堅持做一件事達到了10000個小時,那么你將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這段話對他的觸動很大。為進一步提升技能,他如饑似渴地向師傅們學習,在實踐中摸爬滾打。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還是實習生的黃紅兵開始嶄露頭角,在中聯(lián)重科“工匠杯”新人焊接技能競賽中奪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黃紅兵順利地被分到了實習的混凝土泵送機械分公司的小臂班,主要負責泵車關鍵部位臂架對接焊工作。對接焊是生產小臂的第二道工序,要進行X射線探傷,這是最難的。

怕我聽不懂,黃紅兵特意給我科普了一下。他說:“這就好比人的手骨折了要拍個片子,他們焊的焊縫也要拍片子,單個氣孔不能超過兩個,未融合的焊縫不能超過兩毫米,否則就是不合格。如果材質不一樣,焊接不到位、就會開裂。”

一有時間,黃紅兵還會去譚勇大師工作室與技術骨干一起探討對接焊的實操解決方案。譚勇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教他把電流電壓參數(shù)調到最佳,告訴他怎樣做才能非常均勻地焊接,從而保證不產生裂紋……

因為技術過硬,黃紅兵還經常支援其他班組,甚至出差到新疆、安徽等省(自治區(qū))攻克技術難題。慢慢地他明白了,焊接工的舞臺不只是在中聯(lián)重科,也不只是在工廠,而是在所有需要焊接技術的地方。

收獲,像歡快的歌兒,奔涌而至——2018年,他代表中聯(lián)重科參加“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獲三等獎。作為一匹黑馬,從388位焊接好手中脫穎而出,斬獲三等獎?!凹慰吮北蛔u為焊接行業(yè)中的“世界杯”,這項賽事是含金量極高的世界級技能比賽。當時,他18歲。2019年,再次代表中聯(lián)重科參加“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獲優(yōu)秀獎,并獲“麓谷工匠杯”第二名;2020年,獲評“長沙市高新區(qū)勞動模范”,獲得“麓谷工匠杯”第一名;2021年,榮獲長沙市“百優(yōu)工匠”、分公司C類人才,集團公司優(yōu)秀員工、集團公司青年說一等獎……

雖然年輕,但他有“危機意識”。當?shù)弥局腔郛a業(yè)城項目啟動后,黃紅兵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開始自學數(shù)控編程以及實踐操作方法,提前儲備知識跟上智能制造的步伐。

黃紅兵說,在他的定義里,青春是飛揚的焊花,閃耀著、沸騰著。不忙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喜歡在屋子里看書、思考。

我想起兩年前播出的一個宣傳片《后浪》。

“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眹乙患壯輪T何冰堅定又深情的聲音極具感染力,讓不少青年人聽得熱淚盈眶。

抬頭看去,眼前的這個青澀青年令我心生敬意。

令人欣喜的是,黃紅兵還只是長沙制造業(yè)企業(yè)中年輕工匠的一個縮影,他們奔涌著,滾滾向前。

從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工業(yè)史中走出,從科幻世界般的生產車間走出,我走進夜色中的安靜書齋,久久沉思。我的腦海中再次冒出兩個字:高地!這是先進制造業(yè)的高地,更是科學的高地、精神的高地、心靈的高地。

我抬頭仰望,窗外的星空浩瀚而璀璨。

(作者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