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夜話詩意濃
春節(jié)總是與團圓的意象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現(xiàn)代有飛機、高鐵,相聚變得容易,但總有人堅守在崗位上,用行動守望著萬家燈火。轉(zhuǎn)念一想,在古代,由于路途遙遠、交通條件所限、加班等種種原因,也有很多人無法回家與家人團聚。他們在詩中記錄下了除夕夜的心情。
皇帝臣子同守歲
在唐朝,到了除夕夜,王公大臣們有時要進宮陪皇帝守歲。李世民在《守歲》中寫道:“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這一天,皇宮內(nèi)大辦宴席,鶯歌燕舞,花團錦簇,相撲、走索、口技、耍刀、馴獸……應(yīng)有盡有,精彩紛呈?;实酆痛蟪荐』I交錯,共度良宵,一場宴席下來,大概要十個小時。若是家住外地,自然沒法侍奉雙親陪伴子女。即使家住京城,能回來一趟,時間也極為有限,因為要早點休息,第二天還有個不能請假的大朝會在等著呢。
厲玄在《元日觀朝》中寫道:“玉座臨新歲,朝盈萬國人?!痹谔瞥?,元日就是春節(jié)。這一天,皇帝高坐九重天,俯瞰人間繁華,接受各地進貢和群臣朝拜?!叭鹧╀N鴛瓦,祥光在日輪?!被突蜕裢痴障?,宮殿里的一切都顯得流光溢彩。厲玄作為一介小官,在這樣的大場面下顯得誠惶誠恐?!疤祛伈桓乙?,稱慶拜空頻。”在宮殿中,頭都不敢抬,到了宮外,還要繼續(xù)隔空拜幾下。
楊巨源在同名詩作《元日觀朝》中寫得更直白了?!氨睒O長尊報圣期,周家何用問元龜。天顏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萬物知。閶闔回臨黃道正,衣裳高對碧山垂。微臣愿獻堯人祝,壽酒年年太液池?!庇帽睒O星和元龜獻兆點綴皇家的神圣莊嚴(yán),用千官朝拜和萬物迎春來襯托天子的尊貴權(quán)威,把王朝的恢弘氣象渲染得豪放而得意。
回看楊巨源的一生,雖沒有權(quán)傾朝野,位居萬人之上,但也頗為如意,沒有大風(fēng)大浪,這未嘗不是努力的回報。相比之下,柳公權(quán)就倒霉多了。唐玄宗在位時,某次柳公權(quán)在元旦朝會上念賀詞,竟把皇上的尊號“和武光孝”念錯成了“光武和孝”,受到彈劾,被罰了一季度的工資??梢姡词故沁^年,只要加班了,也要打起精神,避免忙中出錯。
有人考證,某年春節(jié),李世民曾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詩歌筆會,并親自賦詩《正日臨朝》?!半m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痹诖笳剐坌?、噴薄豪情的同時,也不忘小小地自謙一下。大臣魏征、楊師道、許敬宗、顏師古等則把能想到的漂亮詞藻都曬出來?!斗詈驼张R朝》《奉和正日臨朝應(yīng)制》《奉和元日應(yīng)制》……一首首同題的應(yīng)制詩,力圖讓太宗皇帝過一個舒心年、暢快年。而一個盛世大唐的恢弘氣象,一個時代的蓬勃朝氣,一代人心中理想生活的愿景,也在應(yīng)制詩的意象里流光溢彩。
公務(wù)在身舍小家
過年加班,除了居廟堂之高,也有處江湖之遠。
那年,薛道衡奉命出使陳國,過年時沒法回家。到了人日,即正月初七,肚子里已是愁腸百結(jié)。恰好,南陳正在歡慶人日,邀請作為使者的薛道衡也吟詩一首,想試試看盛名之下是否有虛士。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薛道衡當(dāng)即作出《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一個巧妙的對比,不僅征服了一眾南陳人,連李商隱都為之動容,“獨想道衡詩思苦,離家恨得二年中”。
薛道衡的身邊至少還有喜氣洋洋的慶典儀式,高適就只有一盞孤燈了?!冻棺鳌分袑懙溃骸奥灭^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蹦且荒?,高適46歲,受到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薦舉,任職封丘縣尉。年底,他到薊北送兵,恰逢除夕,在旅館里過夜。雖然一路風(fēng)塵仆仆,身心疲憊,但他卻失眠了。是因為小旅館里的異響聲、燈火的撲簌聲,還是因為窗外家家戶戶歡度佳節(jié)的熱鬧聲?或許,更是因為從心底涌出來的噪聲——難酬的壯志。
既然是舍小家,顧大家,那如果“大家”都不能團圓,那么憂國憂民的情結(jié)就會插隊,排在對“小家”的思念之情前。
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在除夕夜有一項極繁瑣的工作,就是清點犯人。那一年,監(jiān)獄里的犯人很多,黑壓壓的像是趕集一樣,點了很久都點不完。事實上,其中真正罪不可赦的又有多少?他搖了搖頭,望著天邊的似血殘陽,心頭的哀傷化入濃濃的暮色?!俺债?dāng)早歸,官事乃見留。執(zhí)筆對之泣,哀此系中囚。小人營糇糧,墮網(wǎng)不知羞。我亦戀薄祿,因循失歸休。不須論賢愚,均是為食謀?!奔词怪烙袉栴}的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青苗、免役、市易,浙西兼行水利、鹽法,而不是只想養(yǎng)家糊口的平民百姓,他又有什么辦法呢?為了有口飯吃,這些人鋃鐺入獄淪為階下囚;同樣是為了有口飯吃,蘇軾再如何同情,也只能嘴上說說想把他們放走,而沒有膽量付諸行動。“誰能暫縱遣,閔默愧前修。”這個團圓夜,蘇軾那一顆愛民如子的為官之心和悲天憫人的詩人之心顫動不已。
而這一顫,就是二十年。哪怕早已物是人非,他都沒有忘記這個除夕。他寫道:“熙寧中,軾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廳,囚系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于壁,今二十年矣?!辈贿^,終究是時過境遷。再到除夕,繁雜的公務(wù)不見了蹤影,監(jiān)獄里也空空蕩蕩的,“再經(jīng)除夜,庭事蕭然,三圄皆空”,可謂政通人和,讓人欣慰。蘇軾并不貪功,把這些都歸于同事的努力,“同僚比岑范,德業(yè)前人羞。坐令老鈍守,嘯諾獲少休?!?/p>
此時,蘇軾的心態(tài)也平和了很多?!皡s思二十年,出處非人謀。齒發(fā)付天公,缺壞不可修?!币涣Q例X被老天爺用歲月勒索走后,再不會回來,在天地運轉(zhuǎn)的規(guī)律面前,人也只是隨波奔流,隨風(fēng)刮卷的草芥。順應(yīng)天時,活在當(dāng)下,亦是辭舊迎新之際,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各自努力盡今夕
在唐代,地方官員中,主要的行政長官在春節(jié)期間是不能離開衙門的。韋應(yīng)物在《元日寄諸弟兼呈崔都水》中寫道:“一從守茲郡,兩鬢生素發(fā)。新正加我年,故歲去超忽。”自從到滁州當(dāng)官后,每年春節(jié)都沒法回長安,讓他心里堆滿了牢騷。剛來滁州時,他的心緒還很激烈,寫下“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情溢紙面,字字催淚。如今,悲涼與苦楚已被時間一點點地磨平,沒有了濃墨重彩,變成了無可奈何的惆悵?!案啐S屬多暇,惆悵臨芳物。日月昧還期,念君何時歇?!遍e暇的時候再多又如何?不能歸鄉(xiāng),只能四處轉(zhuǎn)轉(zhuǎn)透透氣。
如果他正年輕力壯,倒也無妨,可他已經(jīng)年近五十,頭發(fā)都白了不少。而韋應(yīng)物本就對衰老很敏感——在鏡子里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點點白發(fā)了,就寫下《嘆白發(fā)》。當(dāng)身體開始老去,落葉歸根、闔家團圓的愿望會像退潮時的礁石一樣越來越醒目地立起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崇尚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古代,一代代文人墨客都拼命想登上朝野,又紛紛向往解甲歸田,想要告老還鄉(xiāng)。
宋代的公務(wù)員有年假,能在臘月二十“封印”到正月二十“開印”期間回家省親,但總要有人值班。這個活兒,往往就落在了新人頭上。那年,蘇軾在制科考試中奪得了第三等的好成績(第一、二等為虛設(shè)),并一舉踏入仕途,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但即使是文曲星在世,也逃不過值班的重任。“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边@里,可沒有皇宮中的熱鬧紛呈。隨著燈火一點點燃盡,眼中的血絲一點點織密。留有余溫的灰燼漸漸冷卻,滿腔火熱的心事也漸漸只剩下冰涼。起身,嘎嘣嘎嘣地舒展下坐久了的身子骨,抬頭一望,就看見了遙指北方的北斗星。以此推出東南西北,那么父親和弟弟所在的京都汴梁又在何方?當(dāng)雞鳴聲響起,不偏不倚指向家人的思念也只能斜斜地落下。
但他畢竟是蘇軾,腦子里自有一套氧化劑,能把不如意的事情轉(zhuǎn)化出坦然和釋懷的光澤?!懊髂曦M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再珍貴,明年還是會再來。團圓的日子可要比青云直上有盼頭多了。既然沒法分享年夜飯,就各自安好,繼續(xù)在各自的人生賽道上奔跑。
而最讓人遺憾的是,明明已經(jīng)往家走了,卻因為路途遙遠,而眼睜睜地錯過闔家團圓的日子。戴叔倫在《除夜宿石頭驛》中寫道:“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據(jù)說,這首詩寫于詩人晚年任江西撫州刺史時期,那年除夕,他正一路向東想要回到江蘇常州的金壇過年。偏偏這條路將近700公里。戴叔倫想盡辦法,也沒法在年前回到家,只能在南昌附近的一處石頭驛里住下來。不過,正是這些遺憾、愧怍與悲哀,把團圓反襯得更加珍貴。也正是有了這些詩歌千年不息地擦拭,團圓思歸的烙印才始終在年的文化內(nèi)涵中熠熠生輝,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