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誰:對于海的愛要等到離開海之后才察覺
這篇文章創(chuàng)作于我在天津大學讀本科中文系的時候,最初發(fā)在我的個人公眾號“單翅鳥”上。
2023-08-18
-
鄭在歡:絕對的動物,相對的人
如今的我是一個貓奴,這簡直難以置信。
2023-08-17
-
于青:救贖
于青 這世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是決策者,不是官員,不是專家,不是軍事家,但他們比誰都關(guān)心國家大事,世界大事。
2023-08-17
-
讓好故事閃耀信仰的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
2023-08-15
-
安寧:世間萬物讓我動容
我常常想,我為什么如此沉迷于自然的書寫,仿佛只有在自然之中,我才能感知到生命的存在? 在巴丹吉林,我彎下身,以貼近大地心臟的謙卑姿勢,聽到一株白刺的呼吸,也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存在。
2023-08-11
-
張象:城市的多重臉孔
有段時間,每天夢見坐地鐵。
2023-08-10
-
梁豪:請告訴我,什么叫小說?
該小說想表達什么?題目用意何在?主人公最后到底怎樣了?是根據(jù)你的真實經(jīng)歷改編的嗎?——想必不少寫作者都曾經(jīng)或正在經(jīng)歷諸如此類的拷問,我也不例外。
2023-08-10
-
楊遙:讓生活的無盡意義浮出水面
站在2023年的開端回望,過去一年空空蕩蕩,許多覺得非常重要的人和事變得很遙遠,而一些年代久遠以為已經(jīng)忘卻的事情卻不可思議地清晰浮現(xiàn)出來,我明白自己“老了”,開始喜歡回憶過去。
2023-08-08
-
楊伯良:總想寫一部好看的小說?
多年來,我創(chuàng)作的所有作品都帶有天津靜海南運河、子牙河、寬闊的大清河、遼遠的團泊洼等地域特征。
2023-08-08
-
敘述的力量——《河橋孝子》創(chuàng)作談
這篇小說的靈感來自于我聽到的一個夢,一個被誤診為死亡的老人,在葬禮上忽然醒來了。
2023-08-08
-
為上手住客和自己寫作——《白鱘》創(chuàng)作談
博士畢業(yè),我在香港還沒找到教職、沒有收入的時候,住過一段時間的劏房。
2023-08-08
-
用文學的魅力再現(xiàn)時代的風采
今天的瀾滄江,吊橋、高鐵橋、油管橋同存。
2023-08-07
-
文學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2018年7月,我第一次來到野三關(guān)。
2023-08-04
-
關(guān)于《花問》:定有解人,有慧眼,有體恤之心
《花問》開篇描寫的那番園中景物,是我去年落筆那天散步時所見實景,池塘中睡蓮尚有殘花,寫寫改改,秋去冬來春又至,完成那天,已是今年春分。
2023-08-03
-
小昌:若《孔雀東南飛》里也有母與子的故事
有許多過往我們以為自己早就忘了,其實并沒有,有的是不愿想起,有的是張冠李戴了,還有的藏在了記憶深處。
2023-08-03
-
《請君入席》:人生的宴席 生活的況味
紅日的長篇小說新作《請君入席》,是一部緊貼現(xiàn)實生活的長篇力作。
2023-08-03
-
《烏人傳》后記:他們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有人問我,文學的作用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已經(jīng)有很多人做了不同回答,有些回答似是一種狡辯,也有一些把這個問題說得很透徹。
2023-08-03
-
《到中國去》:飛揚的浪漫,深沉的藍眸
2010年那個春夏之交,我有幸作為魯院吸收的第一個海外學子,走進第十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與祖國內(nèi)地五十多名專業(yè)作家同窗學習,交流和提升的同時,我暗暗揣著一個執(zhí)念:將二戰(zhàn)時期為躲避納粹迫害而逃往中國,與中國人民并肩抗戰(zhàn)、生死相依的傳奇故事訴諸筆端,創(chuàng)作成一部長篇小說。
2023-08-01
-
劉翔與信鴿——《渡渡鳥》創(chuàng)作談
我上小學那會,劉翔是國民英雄,只要有劉翔的比賽,大家都充滿期待。
2023-08-01
-
長篇小說《金縷梅》創(chuàng)作談
多年前,我寫過一個小說《假寐》,媳婦大早趕到婆家給病死的公婆辦理后事,卻遺失了公婆的尸體。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