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程鷹:感念史鐵生

      我之見過當代不少名作家,緣于著名編輯文能先生。

    2024-07-02

  • 魯迅留下中國攝影的早期史料

      據(jù)世界攝影術(shù)發(fā)展史,1839年法國科學院宣布達蓋爾發(fā)明銀版攝影術(shù),引入中國是在1844年,以后的商業(yè)攝影逐漸在中國發(fā)展起來,并應用于時事新聞、報刊出版及民間照相館等領(lǐng)域。

    2024-07-02

  • 梁斌對外國文學的接受與借鑒

      學界關(guān)于梁斌的討論,多集中在他的《紅旗譜》等經(jīng)典作品中,關(guān)聯(lián)點圍繞其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特征展開,認為古典白話小說的深度浸染,是作家文本藝術(shù)魅力生成的關(guān)鍵所在。

    2024-07-02

  • 誰知道于非闇呢?

      于非闇(1889—1959)是近現(xiàn)代一位工筆花鳥畫畫家,與陳之佛(1896—1962)并稱中國畫壇“南陳北于”。

    2024-07-01

  • 束沛德:難以忘懷的悲歡離合

      1963年春節(jié),兄妹八人與父母團聚(后排右一為本文作者,后排右二為束懷德)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誠如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說的那樣:“此事古難全!”回望幾十年的人生歷程,除了在動蕩歲月里經(jīng)歷風風雨雨,我在家庭生活里也遇到無數(shù)喜怒哀樂,其中有幾次悲歡離合,真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2024-07-01

  • 新版《白石老人自述》有何不同

      增收張次溪長篇《回憶》 張次溪,堪稱記錄白石翁“第一人”。

    2024-07-01

  • 柳青送給女兒的一枚彈片

      這枚彈片在二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著名的馬馬耶夫崗爆炸后,就一直散落在這片以慘烈著稱的戰(zhàn)爭遺址,混雜在飽浸鮮血的泥土里。

    2024-06-28

  • 文學家的貓趣

      很多文學家都養(yǎng)過貓,并與貓結(jié)下深厚的情緣。

    2024-06-28

  • 馬伯庸:藏書四不求

      我從多年之前,就放棄了藏書這個愛好。

    2024-06-28

  • 樊迎春:寫實作為一種召喚——茅盾節(jié)編《紅樓夢》意義重釋

      1934年,茅盾受開明書店之邀進行《紅樓夢》的節(jié)編工作。

    2024-06-27

  • 胡適與履道的論戰(zhàn)

      1930年11月,胡適從上海搬到北平,次年1月?lián)伪本┐髮W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之職。

    2024-06-27

  • 從《安吳四種》到《每周評論》

      北京的涇縣會館由安徽涇縣的京官查鐸始創(chuàng)于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磚塔胡同。

    2024-06-27

  • 紀念從維熙:長相思 永別離

      從維熙與夫人鐘紫蘭的最后一張合影 2019年10月29日,晴。

    2024-06-27

  • “當年海上驚《雷雨》” 經(jīng)典演繹九十載

      90年前,年僅24歲的曹禺在《文學季刊》上發(fā)表了四幕悲劇《雷雨》,精致的結(jié)構(gòu)、復雜的矛盾沖突、耐人尋味的臺詞,充滿了戲劇張力。

    2024-06-27

  • “仍將大雷雨,一洗百生塵”

      從“笑場”說起 1934年7月1日,《雷雨》劇本發(fā)表于巴金、靳以主編的《文學季刊》第1卷第3期。

    2024-06-27

  • 尋找龍沅:一位“毫不起眼”的現(xiàn)代女性與“小人物”的文獻記憶

      南京,1932年11月9日的傍晚,三位女大學生走進詞曲家吳梅(1884-1939)的家,也一并走進吳梅的《瞿安日記》。

    2024-06-26

  • 浮生半日 鬧市尋書

      北京淘舊書舊畫,最有感覺的還是琉璃廠。

    2024-06-26

  • 瞿秋白的治學之道

      今年是瞿秋白誕辰125周年,他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yè)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最早系統(tǒng)地向中國讀者介紹馬列主義文學藝術(shù)觀,最早運用報告文學的形式,寫出《餓鄉(xiāng)紀程》和《赤都心史》等作品,如實報道俄國十月革命的真實情況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初創(chuàng)時的景象,翻譯了一大批外國文藝理論和文學作品。

    2024-06-26

  • “現(xiàn)代作家選集”叢書編纂的相關(guān)史實

      2017年11月,《沙汀文集》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獲得廣泛好評,翌年3月即再版發(fā)行。

    2024-06-25

  • 卞之琳家書二十二封(下)

      十二、1952年5月16日致卞錦繡 二姊: 上次來信收到,沒有就覆,并不是因為已經(jīng)到印度去了,還是因為工作加倍緊張,無法分心。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