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夢陽:拜謁季羨林憩園
2019年7月11日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日。
-
孫犁與“工廠文藝”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兩天之后的1月17日,《天津日報》創(chuàng)刊。
-
“有一種幽默是含著眼淚的微笑”
一九八○年高曉聲在故鄉(xiāng)寫作 唐錫勇攝 “把他們的苦處說一說” 1957年,高曉聲因為和陸文夫、葉至誠、陳椿年等人倡議創(chuàng)辦《探求者》月刊,被錯劃為右派,遭遣返回家鄉(xiāng)江蘇武進農(nóng)村勞動改造。
-
跨越時空的相遇:李白詩歌在德國的傳播
中國與德國,相隔數(shù)千公里;盛唐與公元19世紀,其間橫亙著千余年。
-
金克木:只有小學學歷的北大教授
原標題:小學學歷,他卻成了匯通中西融貫古今的大師 1948年,北京大學東語系迎來了一位新教授。
-
還記得《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嗎
近幾年,我去四川多一些,每年都去一次兩次,去一次換一個地方。
-
《平凡的世界》:一部有待全面認識的長篇佳作
陜西人藝話劇《平凡的世界》劇照 說起《平凡的世界》,人們可能會憶起在1985年秋天路遙開始寫作《平凡的世界》時,現(xiàn)代主義文學思潮席卷全國,不斷滲透到作家的寫作以及專業(yè)讀者閱讀趣味中的文壇背景;可能會記得路遙在創(chuàng)作出第一卷本后尋求發(fā)表與出版之際的冷遇以及作品的第一部剛剛面世時文學評論界相對消極的聲音;還可能會想起《平凡的世界》在全國范圍內(nèi)引發(fā)的轟動效應與閱讀盛況……但在文學評價體系越來越專業(yè)化的今天,以上這些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全部面孔嗎?如果調查當下中國的文學閱讀生態(tài),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的生產(chǎn)、傳播、評獎以及接受過程,并結合文學研究界對《平凡的世界》的評述,也許我們能更全面地認識這部作品。
-
路遙與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
自1980年代末至今,《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長銷,充分說明路遙的創(chuàng)作有著并不局限于其寫作年代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路遙現(xiàn)實主義楊輝2019-08-21
-
斯威夫特的多面人生
作為十八世紀英國文學的無冕之王,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1667—1745)是一位備受矚目、才華橫溢的文學大師,創(chuàng)作了形式多樣、思想深邃的文學作品。
關鍵詞: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書的戰(zhàn)爭2019-08-20
-
聞名:我的父親聞一多
清華園的清雅 1932年8月,父親應聘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擔任中國文學系教授,他謝絕了中文系主任的職務。
-
鐘叔河先生的《念樓學短》
2019年5月8號早晨8點電話鈴響,我倒裳立接。
-
楊朔、劉白羽、秦牧:“三大家”的散文人生
“散文”是什么?關于這一概念的界定,文學界始終有著不同的聲音。
2019-08-19
-
秦牧:包羅萬象的“副刊式”散文
秦牧散文集《花城》 秦牧是“散文三大家”中唯一的南方人,童年時期隨家人僑居新加坡,而后短暫回到故鄉(xiāng)廣東澄海,輾轉至香港就讀高中。
-
劉白羽:以筆沖鋒 戰(zhàn)地高歌
劉白羽《紅瑪瑙集》 “散文三大家”中的劉白羽是北京通州人,大運河賦予了他奔涌的激情與一往無前的氣魄,也賦予了他獨樹一幟的散文風格。
-
楊朔:將現(xiàn)實釀成詩意
楊朔散文集《荔枝蜜》 作為“散文三大家”中成名最早的一位,楊朔引起矚目的文章當屬1956 年發(fā)表的《香山紅葉》,這篇文章之后,陸續(xù)發(fā)表的《海市》《荔枝蜜》《茶花賦》《雪浪花》等一系列名篇,都引起了廣泛反響,甚至形成了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的“楊朔模式”。
-
元稹的浙東唱和詩
元稹是中唐時期的一位重要詩人,“元和體”“新樂府運動”“古文運動”均與之息息相關。
-
關學語境中的張載詩
北宋時期,與濂學、洛學鼎足而立的是關學。
-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979年第4期的《詩刊》雜志發(fā)表了舒婷的詩歌《致橡樹》,使這位年輕的女詩人迅速聲名鵲起,全國矚目。
2019-08-16
-
魯迅與中國新興木刻的淵源
上海魯迅紀念館收藏有許多中國第一代新興木刻家的作品,數(shù)量達1800余件之多,高居國內(nèi)各收藏機構之首,這些作品都來源于魯迅的收藏,由許廣平先生捐贈。
-
艾青:高舉《火把》奔向重慶
1940年,艾青在衡山鄉(xiāng)村師范學校任國文教員不到半年,就寫了《曠野》等不少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