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文學(xué):翻譯減量 研究上升
剛剛翻過去的2018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從外國文學(xué)翻譯、研究的角度看,說夠成績不易,說透問題更難。
2019-01-02
-
歐洲神話中的好人哲學(xué)
原標(biāo)題:善良意味著幸福嗎——為什么做一個“好人”比作一個“壞人”成本更高? 古希臘詩人赫昔俄德將人類歷史分為五個時代,分別是黃金時代、青銅時代、白銀時代、英雄時代和黑鐵時代。
2019-01-01
-
袁永蘋:我最想見的人是卡佛
這么些年,讀過了一些書,不算多,我見過讀書超級多的詩人。
2018-12-29
-
當(dāng)凡·高的《落葉》遇見詩人洛爾迦
2018年是西班牙詩人費德里戈·加西亞·洛爾迦誕辰120周年,這位留下豐富詩集的偉大詩人逝世時年僅37歲,而另一位傳奇畫家凡·高也以區(qū)區(qū)38歲的生命離世。
2018-12-28
-
解構(gòu)《洛麗塔》:讓洛麗塔回到受傷害的活生生的人
近日,作家蔣方舟關(guān)于《洛麗塔》的解讀引發(fā)諸多爭議。
2018-12-27
-
《我懺悔》:在罪惡中端詳靈魂
在這封長信《我懺悔》中,主人公以一個普通人自身的經(jīng)歷和翻閱人類歷史和熟識者的歷史的感悟,坦陳他一輩子扛著的自己的過錯和全人類的過錯,陳述宗教裁判所、納粹集中營、大屠殺、佛朗哥凈化政策等造成的無法原諒的罪惡,通過對歐洲歷史的批評探究惡的本質(zhì)。
2018-12-27
-
塞林格的魅力和拒絕
J·D·塞林格大概覺得《麥田里的守望者》毀了他的一生。
2018-12-27
-
《洛麗塔》之爭:我們還能合法地在文學(xué)中談?wù)摰赖聠幔?/a>
日前,作家蔣方舟在“蜻蜓FM”上講納博科夫的名著《洛麗塔》,引發(fā)了不同觀點的碰撞與爭議。
2018-12-25
-
德國作家奧勒:納粹德國與毒品
有關(guān)納粹德國的一切,如今已成為老生常談,歷史學(xué)家早已拿著放大鏡審視過這個話題的每一處邊角絲絡(luò)。
2018-12-25
-
雙面卡波特:半途而廢的愛在紙醉金迷中浮沉
一提起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人們總會想起他混跡上流社會的華麗人生和那部與其人生交輝相映的作品——《蒂凡尼的早餐》。
2018-12-25
-
“世界,很不幸,是真實的。我很不幸,是博爾赫斯的。“
坐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未老先衰的記憶,無法精準(zhǔn)喚醒我的童年閱讀,與哪一本書哪一個人有關(guān)。
2018-12-24
-
愛情、詩歌和革命貫穿了他的一生
從一定程度上說,喜歡一個作家,跟談一場戀愛并無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2018-12-24
-
他懂花開的憂傷,卻還要描繪它們凋落的模樣
多少年過去了,他們想起他,還是只記得維也納咖啡館里那個明眸皓齒的早慧少年。
2018-12-23
-
米蘭?昆德拉評《百年孤獨》:向小說的年代告別
重讀《百年孤獨》的時候,一個奇怪的念頭出現(xiàn)在我腦海里:這些偉大的小說里的主人翁都沒有小孩。
2018-12-21
-
故地新游:一幅清末江南的生活圖景
20世紀(jì)初的某個下午,英國人葛駱和他的同伴乘舢板從上海公濟醫(yī)院出發(fā),于次日晚抵達蘇州。
2018-12-18
-
他懂花開的憂傷,卻還要描繪它們凋落的模樣
多少年過去了,他們想起他,還是只記得維也納咖啡館里那個明眸皓齒的早慧少年。
2018-12-18
-
牙買加作家麥肯齊:相對于種族議題,更缺少新移民小說
提起牙買加,大多數(shù)中國人下意識會想到博爾特。
2018-12-18
-
翻譯研究的格局與問題
趙稀方將其翻譯新論命名為《翻譯與現(xiàn)代中國》,雖說過于宏闊,卻點明了新世紀(jì)以來他思考與研究的一個面向,其專著《翻譯與新時期話語實踐》《翻譯現(xiàn)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譯研究》都是他在這一面向的探討中所取得的優(yōu)秀成果。
2018-12-17
-
字吸,歌呼
以前紹興有一家南方書店,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南方書店不對外營業(yè)了,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2018-12-17
-
它展示不加引號的世界文學(xué)
今年是《世界文學(xué)》65歲生辰。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