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珍菁華講述海南故事
光緒款黃釉帶蓋瓷豆。
2017-06-14
-
北朝風華現(xiàn)鵬城
本次展覽“重頭戲”“虞弘墓?jié)h白玉石槨”上的精美雕刻。
2017-06-14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古沉船的奇妙世界
唐朝長沙窯青釉褐彩云氣紋茶碗 日前,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提到了千年沉船“黑石號”,他說:“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2017-06-14
-
他鄉(xiāng)遇故知:面對流失文物你痛不痛
女史箴圖 東晉顧愷之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搗練圖 宋徽宗摹本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商周四出戟鳳鳥紋卣 青銅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中國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網傳海外的中國文物可能有1000萬件,雖是猜測,卻應距事實不太遠。
2017-06-13
-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發(fā)掘二百七十六座古墓葬●圓明園如園遺址整體布局首次被揭開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唐潞縣縣丞艾演墓。
2017-06-13
-
一覽正定古城千年市井生活
工作人員在介紹疊壓層。
2017-06-13
-
華縣皮影 燈影里的世界
華縣皮影 去華縣是沖著皮影去的,在華州皮影文化園里,我們看到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皮影戲演出。
2017-06-13
-
河北行唐發(fā)現(xiàn)東周時代古墓群
出土的青銅器 資料圖片 本報訊(耿建擴、郝子朔)6月8日,河北行唐縣南橋鎮(zhèn)故郡村北,考古隊員小心翼翼地在大小不一的探方里忙碌著。
2017-06-09
-
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展頻現(xiàn)珍品
展出的仿清乾隆粉彩鏤空象耳轉心瓶 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6月8日電(記者王國平、胡曉軍)繼5月“歸來·絲路瓷典”展覽在國家博物館亮相后,“國之瑰寶——中國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展”再度“登陸”中國政協(xié)文史館,讓京城百姓和游客可以集中領略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的魅力。
2017-06-09
-
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今年6月10日是我國第十二個文化遺產日,對于非遺保護來講,如何把握好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如何擴大傳承人群體系?……面對一系列問題,我們請來專家學者共同探討—— 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吳元新與母親管惠芳在制作藍印花布。
2017-06-08
-
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文化特性
法門寺出土的佛指真身舍利 資料圖片 法門寺真身寶塔 資料圖片 1987年,陜西寶雞法門寺唐代地宮中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
2017-06-06
-
博物館如何參與“一帶一路”文化建設
麥積山佛像 圖為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神獸金飾 圖為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唐舞馬銜杯銀壺 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如何利用好博物館擁有的文化資源,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qū)民心相通和文明交融,為沿線地區(qū)民心相通奠定雙多邊合作的堅實基礎,意義重大。
2017-06-06
-
觀出土文物 讀美好中華
叔五父銅匜,西周晚期,陜西眉縣馬家鎮(zhèn)楊家村青銅器窖藏出土。
2017-06-04
-
濯水相逢良心碑
清代天理良心碑 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立碑,什么界碑、墓碑、功德碑、記事碑……林林總總,多如牛毛。
2017-06-02
-
獨辟蹊徑藏銅鏡
唐代丹鳳朝陽紋青銅圓鏡 唐代嵌螺鈿高士聽琴紋青銅八角鏡 唐代鑲嵌寶石鎏金銅鏡 收藏中國古代銅鏡的榮振輝先生,對銅鏡的理解與常人大不相同。
2017-06-02
-
翰海春拍展出清官窯貫耳尊
翰海春拍推出的“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貫耳尊(二件)”是仿古佳作。
2017-06-02
-
萬件藏品勾勒半部明清書畫史
上海博物館近年來最大規(guī)模調整梳理書畫收藏后發(fā)現(xiàn)—— 萬件藏品勾勒半部明清書畫史 “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的《秋風紈扇圖軸》(局部)。
2017-06-02
-
王陵珍寶走出國門 西漢金縷玉衣驚艷紐約
“楚王夢:玉衣與永生”, 展出玉質最好的金縷玉衣。
2017-06-01
-
敦煌藝術“萌態(tài)”闖入時尚生活“受寵”
敦煌畫境系列化妝包。
2017-05-26
-
亞洲藏家熱情有增無減
唐三彩馬及牽馬俑 清潘思牧《繁花》水墨紙本扇面 清乾隆像生瓷喜歲連年荷葉杯即將亮相佳士得春拍 清雍正墨彩纏枝菊紋茶碗。
2017-05-26